俄罗斯剧情/运动电影《绝杀慕尼黑》
于2019年上映
由安东·梅格尔季切夫导演
尼古拉·库利科夫 安德烈·库烈奇克 编剧
影片讲述了电影根据体育历史中著名的传奇真实事件改编
讲述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中
前苏联篮球队打败了保持了36年全胜纪录的美国队的传奇故事
在决赛结束前三秒钟
美国队以一分优势领先
美国队已经开始提前庆祝比赛的胜利了
因为他们相信比赛结果已成定局
然而
一位来自苏联的不知名篮球教练
率领着艰难、困苦、贫穷中的苏联国家队
比赛结果发生逆转
整个篮球历史也发生了改变
1972年
德国慕尼黑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中
明显弱小的苏联篮球国家队硬抗天下无敌、连续36年不败的美国篮球国家队
最终逆势翻盘
不可思议的凭一分之差险胜对方夺冠
写就体坛传奇
2017年
俄罗斯影人将那场鹰熊鏖战搬上大银幕
上映后成为俄罗斯影史票房榜冠军
今年
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引进这部电影
广电总局的用意不言而喻
体育题材类型片对于爱好者来说通常具备吸引力
如果想把非爱好者观众也吸引过来
则非常考验编导的水平
从这个角度讲
本片的故事层面同样有看头
在如日中天的美国队面前
彼时的苏联篮球队更像一支乌合之众
来自立陶宛、格鲁吉亚等各地区球员素质参差不齐
有的球员严重近视眼压根看不清球路
有的球员心脏病随时可能发作倒下
有的球员为了出席姐姐一场家乡传统婚礼竟要退队.... 组队初期他们并不团结
就连教练肯担重任的动机也简简单单绝谈不上高尚
仅仅是因为出国打比赛可以尽快挣够钱
给自己生病付不起医药费的儿子做手术! 对苏联球员们而言
能多打一场比赛
就能多往家里拿一份薪水
这是正事儿
为国家荣誉而战是他们难以承受的压力
还不如先解决自己艰难贫穷的生活现状来的实在和重要
整个国家
从Z*F*官*员到普通百姓
从新闻媒体到球员自己
没人相信苏联队可以击败不可一世的美国队———除了那位名气不大的教练
电影前半段节奏紧凑流畅
主要交代苏联球员包括教练的各自背景
他们由互看不顺眼
到相互了解的组队过程
以及教练如何用各种手段调教这支队伍至最佳状态
电影后半段
则彻底复刻了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苏美篮球决赛
场上两支顶级球队获得的每一个球分
从头至尾的激烈拼抢
都被完整呈现在观众面前
不择手段的铁腕美国教练
对应睿智机敏的苏联教练;傲慢强横的美国球员
对应小心隐忍的苏联球员
赛场上美方选手的几个关键非主力角色
虽然寥寥数笔着墨不多
但个性刻画鲜明
并未流于脸谱化
比赛尾声
美国队获得至关重要的两分罚球
一片寂静中
蓝球砸在地面时的砰砰声、球员送球出手时手掌与篮球的摩擦声、篮球穿透球网的刮擦声....均被突出放大
由此产生极强的身临其境感
让观众们神经不由自主的被紧紧揪住、呼吸被死死卡住
看得出来
编导在球赛场面的调控、气氛的烘托、人物的塑造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终场神奇的三秒钟逆转尤其好看
灵动的镜头从场上苏联球员几近绝望的双眼
游走到观众席上其女友柔情而充满鼓励的眼神
再分别穿越至两个国家电视机前的普通观众、高层官*员面前
然后回到赛场
体育竞技影片关键时候使用定格慢镜烘托气氛比较常见
片中这段处理与众不同在于
画面蕴藏的信息量很大
巧妙突破了时空
拉长并充实了短短的命运读秒
将剧力提升至最高点
再予以释放
回想看过的体育励志题材电影
上一次让我感觉充满灵感、印象极其深刻的类似处理手法
出现在好莱坞拍摄的《海洋饼干》.... 虽然我不是篮球球迷
却能丝毫不觉乏味
全情投入的看完这场精彩、紧张、超燃的比赛
并深深为之鼓舞、感动
随着苏联队最终翻盘获胜
相信不少观众会产生投身赛场的冲动
与狂喜中的苏联人共同大声吼出一句——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