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画/喜剧/剧情电影《失常》
于2015年上映
由查理·考夫曼 杜克·强森导演
查理·考夫曼编剧
影片讲述了影片是《纽约提喻法》导演查理·考夫曼的首部停格动画片
故事讲述鸡汤书籍《我该如何帮你去帮助他人》作者迈克尔·斯通来到辛辛那提
准备在一场大会上发表励志演说
这个面临中年危机的已婚男人邂逅了一位不善言辞的销售代理丽莎
两人碰出了火花
由此展开了一段婚外情
首先要说
查理.考夫曼是个艺术家
总能把人类脑子的意识形态
哪怕是梦境、潜意识、脑海里闪现的画面
以及真实的感觉
通过具像化的故事情节和装置媒介
表现出来
而电影这个可以创造臆想世界
又有蒙太奇效果的伟大艺术形式
对于他来说
再合适不过
(突然觉得
看过他的电影
也有一种别人从自己的脑子里爬过的感觉
因为我们想的
他的电影里都出现了)这样你就不难理解
他的电影里
为什么会有穿越脑洞
成为别人的服务;以及消除记忆诊所
忘记爱人的服务;着火的房子
复制的纽约城等等等等
看似诡异怪诞
但是却又真实无比
谁未曾想过成为别人
成为爱因斯坦、成为导演科波拉、成为演员汤姆.汉克斯
成为那些所有被称之为“伟大”的人
又有谁不想忘记那些伤痛的回忆
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男人或者女人
谁又不曾想
把生活里那些不如意的过往
都重来一遍
让生活中的自己和他人
都听从自己的指挥
而查理.考夫曼把这些
都写进了剧本里:例如《傀儡人生》、《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纽约提喻法》等等
(人们老说脑洞大开
这部电影里
你真的可以打开某人的脑洞
还可以钻进去
成为别人
)如果你问
我想成为谁?我会说:我想成为——查理.考夫曼
爬进他的脑洞里
从他的眼睛里看世界、想事情
又会是怎样的体验呢?也许是疯狂的焦虑与孤独情感的结合体吧
因为他的电影里
总是充满这样的意识思辨
跟自己的潜意识作斗争
每一位男主角
内心都充满了孤独和沮丧
对这个尽是谎言的世界
有着无比悲观的态度
只得在无助中
借助某种形式化的出口
来释放自己内心的两面性
甚至是多面性
(“金凯瑞”正在接受记忆消除手术
主刀医师绿巨人和霍比特人
嗯
这手术能成功都奇怪
哈哈哈)而今年
查理.考夫曼带来的这部最新作品
定格动画《失常》
在颁奖季的最佳动画长片奖项中
无一疏漏的拿到了提名
金球以及奥斯卡
皆是
而这部作品继威尼斯评审团大奖后
却不会真正捧得主流大奖的奖杯
因为它过于小众了
或者说是成人化
如果评委们愿意打破这几年皮克斯得奖的惯例
无疑《失常》更具竞争力
这部定格动画
是查理.考夫曼的作品中
最细腻
最动人
也是故事最简化
形式最直白的一部影片
当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们
开始趋向极端成熟时
他们便摆脱了叙事的推进
进而追求极简故事线下的意向表达
他们的电影故事
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例如:《聂隐娘》一个杀手归隐山林的故事、《还魂者》一个猎人复仇的故事、《失常》一个男人出差一天的故事
在说这部细腻
又极简的故事之前
我们先来看看
查理.考夫曼以前的作品有多复杂
1999年《傀儡人生》: 这是让查理.考夫曼
技惊四座的一部作品!而影片开头的一段木偶剧
就代表他想要说的话:《克雷格的绝望与觉醒》——人类绝望与觉醒的过程
一个木偶无意间看向镜子
发现自己原来被人操控
于是癫狂舞蹈
最后倒在墙边
掩面而泣
影片中的木偶和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
被男主角:木偶师克雷格操控;而克雷格被美丽的女主角:玛克辛操控;玛克辛被自己的生存欲操控
神奇的是
众人在追求社会地位与理想生活的同时
对自己的被操控
是不自知的
每个人都想穿过脑洞
进入伟大的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的脑子里
从而成为他
影射了现实中人们的茫然失落
以及每个人都被无限的欲望
交替支配着
生存欲是人类最基本的追求
在这之后
男人要用优越的生存权
去换取理想女性的交配权;而女人则擅长利用男人的交配欲
换取自己生存欲的满足
这是人类意识的真相
我们都是被自己的欲望
或被他人利用自己的欲望
从而被控制的木偶
在电影的开篇
男主角对黑猩猩说:“人的意识是可怕的诅咒
我们思考、感觉、苦恼
”
因为我们的肉体
永远是思想意识的傀儡
电影从形式上的木偶师操纵木偶
到意识上的男主角操纵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
以及最后的女主角操纵男主角
让我们从显性到隐性的看到
被人操纵的可怕性
当我们要操纵别人时
我们就要成为别人
成为别人
就要放弃自己
而对于生存的贪欲
却得到了永生
代代相传
影片里中两位女主角刺激的搏杀过程
借助了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的潜意识
令影片从此难以被超越
再也无法被复制
当然
还有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
自己钻进了自己的脑洞
在极度强烈的自我的意识下
看到了被自己充斥的恐怖世界
查理.考夫曼的电影故事里
总是充满了意识的欢愉
超现实的外表下
是真实的意识内里
我们的潜意识里
充满了各种各样被遗忘的角落
它们组成我们的人格
而每个人又都是自大与自恋的
在《傀儡人生》中
借助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的身体
成为著名木偶艺术家的克雷格说:“真实与谎言是并存的
即便是在谎言之下
艺术更趋于诉说真相
”
而查理.考夫曼的创作苦恼
同样徘徊在
充满谎言的生活中
艺术要如何讲述真相上
即便他也曾借人之口说:“蠢人才寻找真相
”
2002年《改编剧本》 在《人性》与《危险思想的自白》之后
查理.考夫曼又根据自己改编小说的经历
把自己的编剧过程
写进了电影里
很多人都会把拍电影的过程
拍成电影
而查理.考夫曼轻而易举
就解决了如何不落俗套的问题
把自己人格分裂
变成两个考夫曼:查理和唐纳德
哥哥查理.考夫曼
追求单纯的艺术
力求展现真实的生活
而弟弟唐纳德.考夫曼
懒到整日躺在地上
崇拜罗伯特.麦基的编剧原则
几天就写出了好莱坞商业大片的高价剧本
就这样
查理.考夫曼
用这个现实编剧脑海中
幻想的电影故事
为我们展示单纯艺术的魅力
讲述“鬼兰”的神奇
又借助了弟弟好莱坞式的原则
在影片最后
加入了性、毒品、枪战、怪兽、追车等商业元素
对复杂故事线的驾驭
商业模式的嘲讽
尽显了查理.考夫曼的掌控力和编剧才华
而影片中
借助哥哥查理的口
对另一个自己说
编剧要以创新为目标
怎么能去寻找捷径和技巧
于是他在自己的每一部电影里
都在创新
任性地放入自己所要表达的理念
更换的只是载体与形式
而内核从未改变:用艺术揭示生活的真相
在这部《改编剧本》中
他借助了“鬼兰”
他说:世界上的兰花就像女人一样
有千万种
而每一种植物
都对应一种帮它授粉的昆虫
意味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朵
而人生充满了类似鬼兰的事物
那是一种美好的憧憬、轻易产生的情感
但却是趋于幻想、稍纵即逝、难以捉摸
人们像喜欢兰花一样痴迷一件事物
之后
又希望可以干净的忘记这件事情
这不就是短暂即逝的爱情真相
在影片中
当查理.考夫曼说
我要写一个故事
单纯地讲述兰花的魅力
不过度渲染角色的特征
没有惊悚的故事布局
我想要展示
鬼兰犹如上帝的奇迹
而其实人们从未见过鬼兰开花
一切关于这样的失望之情
在这个故事里
没什么具体的事情发生
人们不会改变
也没有产生顿悟
他们挣扎、挫败、一事无成
更多的体现真实世界的写照
当影片中
好莱坞编剧的代表:罗伯特.麦基听完时
给到的答案是
如果你写个没有冲突、没有危机的故事
会让观众无聊到哭
可惜在查理.考夫曼就是固执的认为
那些电影中的角色们
最终懂得了深邃的人生哲学
相互成长、接纳对方、突破万难
最后终于功成名就
这并非真实的人生
而我的故事也不要这样——这是查理.考夫曼的心声
(暂时先省去《危险思想的自白》《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纽约提喻法》
见以上《傀儡人生》和《改编剧本》的复杂程度
可见其他作品只能更一言难尽
只怕
我啰嗦了五千字
还没写到《失常》
我就要失常了
)2015年《失常》 于是
查理.考夫曼的第八部电影作品《失常》出现了
据说该片是2005年
查理.考夫曼的同名话剧
被搬上了大荧幕
你会惊奇的发现
这部电影
就是2002年《改编剧本》中
那个郁郁寡欢
在艺术与真实的漩涡里苦恼的编剧
所想要展示的一切
都呈现在这部单纯的《失常》里
这几乎是一部绝对的
反好莱坞类型片的艺术动画
而观众不但没有无聊到流泪
而是产生了无比的共鸣
从而惊叹
鼓掌
甚至给予褒奖
查理.考夫曼就这样
写了一部:没什么具体的事情发生
人们不会改变
也没有顿悟的人生哲理
他们挣扎、挫败、一事无成
一切关于这样的失望之情的电影《失常》
在这部故事极简的影片里
又充满了查理.考夫曼的创意
这一次
他没有再加入超现实的装置
而是简单的把这个世界符号化:带着同样面具的世人
有着同样粗声线的男人和女人
瞬间令观众陷入他的异样世界里
形式与意识 影片噪杂的开场
黑屏下
充斥耳边的无数对话
听不清具体的内容
却不断的萦绕在耳边
这是生活环境的重现
几千米的高空上
乌云密布
仿佛穿越了一段愁云
很快又进入了另一片乌云
仿佛是人生的漫长航线
在落地前
被陌生男人抓手
又仿佛暗示了我们的交际关系
总是在特定场景下
被破与他人产生联系
而内心其实充满了厌恶
很快你就会发现
男主角身边的人
无论男女老少
发型穿着
都是同样的一幅面孔
在这样抽象的比喻下
是无处不在的真实细节
无论是下飞机打车
来到酒店登记
进入房间订餐
每一个动作
角色看到的每一处场景和细节
糟糕的雨夜
昏暗的城市
百无聊赖的出租车司机
面热心冷的酒店服务生
扑面而来的当地特色食物与景点
在浴室的淋浴间里骂人唱歌
每一个有着短暂出差经历的人
相信都会很快找到共鸣
定格动画的好处是
一切都被放慢节奏
导致人物的表情虽然没有那么丰富
但是情感却被延长
失望、无奈与悲伤
画面定格的特写
显得更有张力
令每个观众
都开始急于期盼
这个似乎是陷入中年危机的男人
如何找到旧情人
开解自己的郁结
不过很快
现实的真相又袭来了
等待十年未见的前女友
那种内心的忐忑和慌张
望向每一个走近大门的美女
却回头发现
美女身前那个平庸的妇女
正是自己等待的对象时
那种强迫式的夸张反应
起身拥抱亲吻
大赞:“你看起来太美了
”
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上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重现
是在《年轻气盛》里
年迈的导演刚刚看完世界小姐曼妙的裸浴身姿
又赶紧跑去见多年来的御用女演员
面对这个年老色衰
却又浓妆艳抹的妇人
他还是大声的喊出:“你看起来太迷人了
我们想让你变得更加杰出
才写了那些让你看起来丑陋的情节
”
其中的苍白无力
只有他自己不自知
而《失常》里
对于旧情
女人脑海里永远需要一个解释
对于那些旧债
是永远算不清的
想从旧情人那里
得到慰寄
是不太可能的
这就是现实的真相
而当我们每次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又是否演练过自己的表情?在这里
查理.考夫曼
又开始了他擅长的诡异桥段
男主角开始表情失控
试着找寻自己的脸部的缺口
你会发现
并不是定格动画的人物设计
做不出完整的人脸
而是电影剧情设定
要求每个人的脸上
有着明显的面具覆盖感
额头与颧骨之间
有着明显的缝隙
让观众随着剧情发展
越来越担心
人物的脸会不会掉下来
从而走向恐怖的节奏
不过很快
影片就进入正题了
男主角迈克尔·斯通
终于遇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她
在影片神奇的“千人一面”的设定下
女主角丽莎的“与众不同”
突出地表现为
真实的个体面容与女性的天籁之音
不过在考夫曼的电影里
一定不只是男女主角相遇相爱那么简单
因为在他的世界里
“兰花”一般的爱情
是一种美好的憧憬
轻易产生的情感
也是趋于幻想
稍纵即逝
难以捉摸的
在《纽约提喻法》中
妻子说:当你认识一个人的时候
就是你开始讨厌他的时候
于是
当一夜温情结束
坐在餐桌前的丽莎
开始让男主角迈克尔·斯通难以忍受
无论是吃饭的小动作
还是控制欲
以及恶俗的想去景点游玩
终于
那个“与众不同”的丽莎
在清晨的日光下
逐渐模糊
并且消失了
带上了同样世人的面具
变成了粗犷的男人声音
2、潜意识的梦在考夫曼的电影里
除了意识的斗争
一定有潜意识的展现
在《失常》里
他借用了男主角:迈克尔·斯通的梦境
来揭示他自大与自我
在梦中
每个人都爱着他
都想抓住他不放
就像他白天在飞机上被陌生人紧紧抓住、家里的妻子不肯面对两人没有情感的事实、孩子不停的索要玩具纪念品
他害怕失去丽莎
因为他对这样的生活
感觉到极度的无趣和孤独
3、孤独的真相我们每个的生活
都是客户服务一样的怪圈
在工作中
生活中
你面对的人
都是你的客户
你们要如何相处
这其中是否有标准答案?影片在最后
借助迈克尔·斯通的一段客户服务的演讲
讲出了生活的真相
考夫曼这样写到:“当我们关注每一个独立个体
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童年、自己的身体
而每一个身体都有着自己的伤痛
身为人意味着什么
痛苦又是什么
活着又是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我迷失了
我失去我的爱人
我没有人可以说话
我没有人可以说话……”
迈克尔·斯通失望的回到家
只能一个人坐在楼梯上
看着机械娃娃发呆——那个同丽莎一样
有一点残缺、有着女性声音的玩偶
因为每个人在他眼里
都有问题
全然没有意识到
也许有问题是自己
当然我们从来不会承认自己有问题
更何况还是脑子有问题
在同样的社会价值观
集体的宣讲下
很容易产生自我迷失
然后开始自我的无限膨胀
又对真实的自我没有感知
就像《傀儡人生》中
自己没有意识到被隐性的欲望控制一样
《失常》里的男主角
没有意识自己的不正常
反过来想想
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男主角名为:迈克尔·斯通——石头迈克尔
什么是“失常”什么是“正常”
对于不正常的人来说
“失常”是回归
“正常”反而是噩梦
影片中迈克尔·斯通在演讲台上
自己的真实内心独白与准备好的演讲稿
交替出现
当他一看到大众的聆听
就又因为恐惧
而低头找回自己的演讲段落
然后又因为进行不下去
而不禁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意识的挣扎与痛苦
在这里被表现出来
其中“记住
总会有人在那里
等着每个人去爱
”
这句话是被迈克尔·斯通
非常不自信的勉强讲出
他说:“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
就像我们从来没存在过一样
”
这也是中年危机、老年危机一切的恐惧来源
其实“与众不同的丽莎”在现实中
从未改变
并且世上的人
也不是千人一面
影片在最后
展现给我们看
丽莎在信中说
“Anomalisa”在日语里的意思是“上帝的天堂”
而丽莎的同伴
也有着自己的面庞
人们就是这样
一瞬进入天堂
遇到爱情与天使
一会儿又因为自己或偏见、或恐惧的意识坠入地狱
感觉看不到世间的美好
而自己又感觉不到
是自己的意识在作祟
在《危险思想的自白》中
有人威胁男主角说:“你不继续玩下去
你就不会离开
”
就像人生游戏的缩影
《失常》里
迈克尔·斯通说:“有的时候
生活里并没有课程教导我们
该如何生活
这本身也是一个课程
”
这部被誉为2015年度
最具有人性关怀的影片
关于爱与孤独
却没有用真人来演绎
据说影片的主要场景
费格利(Fregoli)酒店
对应的则是费格利妄想症
一种患者相信身边的人都是由同一个人扮演的精神病
就像《纽约提喻法》中的主角叫科塔德(Cotard)
对应的是科塔德妄想症
一种患者以为自己已经死了的精神病
看查理.考夫曼的电影
似乎不断的解读其中的符号与寓意
比故事本身更有意思
不过《失常》这部动画片
玩偶的质感
人物的对话
都非常赏心悦目又值得玩味
他的每个故事中
角色都落魄与孤独
有着自己的伤痛
而他也似乎
一直在试图与这些苦痛和解
在上一部他自编自导的《纽约提喻法》中
年迈的主角最后说道:“没人愿意聆听你的遭遇
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个”
于是
在《失常》里
他就仅仅是单纯的展现一个个体给我看
没有那些
人生哲理的顿悟
人物没有任何的改变
一切有关于这样的失望之情
(左侧导演
右侧查理.考夫曼1.65米的编剧界的巨人)而我们就是那个
既希望拥有正常的生活
却又渴望失常的快感
循环往复
有着真实生活焦虑的人
所谓可笑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迷思
查理.考夫曼就是这样用电影来自嘲与思考的
2016年1月15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深焦订阅号原创作者动画影评俱乐部成员微博:小玄儿的电影漫谈Dreamers电影评论:原创作者联盟成员------------------------------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订阅我的小玄儿的电影推荐与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