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剧情/喜剧/文艺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于2016年上映
由冯小刚导演
刘震云编剧
影片讲述了剧情讲述了李雪莲的前夫骂李雪莲是“潘金莲”
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
李雪莲开始状告他
但一件事很快变成了另一件事
为了纠正一句话
李雪莲告了二十年
影片将用喜剧形式讲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冯小刚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莲》
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小说
这位河南籍的作家曾经创作过许多“单位系列”和“官场系列”小说
文字深刻锋利
揭示人性中的自私、畏缩颇有独到之处
《我不是潘金莲》2012年8月份第一版
出版后冯小刚就跟刘震云说他想拍
在此之前
两个人已经合作多次
《一地鸡毛》、《手机》、《一九四二》到这次的《我不是潘金莲》
据说“小钢炮儿”冯小刚很服刘震云
他的电影风格受刘震云的影响也不小
而对于冯小刚
刘震云也是非常信任的
就像《我不是潘金莲》
向刘震云提出想拍的有多位电影人
但刘震云还是把这部留给了冯小刚
《我不是潘金莲》之前被很多提前看过的人誉为年度最佳、冯小刚最佳
在我看来这显然是夸张了!电影本身的揭示性
以及创新的圆画幅
都成为了宣传的要点所在
冯小刚说
我就是想玩儿
大导演
任性!换个人
可能真不敢如此随意
电影的故事本身我们先放一下等会儿再说
首先来说一下电影的圆画幅、方画幅
虽然冯小刚说就是玩儿
但若说没有一点喻意在
那就有点奇怪了
旖旎温柔的南方水色风光
被圈在圆圆的画幅之中
像带了古韵风情的画卷
明明柔和静美
却是一个女人悲伤的执拗
而北京的那部分
画幅转成了方形
李雪莲的委屈
在方形的棱角尽露里
第一次有了安慰
天圆地方
有规成矩
刘震云的原著我没看过
就电影本身的故事来说
剧本是很有功力的
李雪莲这个人物
随着事件、事件的推进
在观众心中的形象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出场时虽然她很委屈
可是观众眼里
却多少有些胡搅蛮缠的意味儿
会觉得她脑子迂拙
为了争一口气
杀人的事都说得轻描淡写
完全一副法盲的脸孔
一次次上告
拖了一串人下水
估计屏幕下不少人觉得她小题大做
为那几位官员委屈不平的可能也不在少数
一件普通的离婚案
即便是掺杂了出轨、负心之类的内情背景
在现今这个时代里
也都算不得什么要紧的事儿
李雪莲这个“上访钉子户”
就是一条主线
一面镜子
串起了官场众生相
照出了官员千百态
一个初见时倚着门神情倨傲、冷淡的小法官成为院长后
反倒在李雪莲面前卑躬屈膝、各种谄媚讨好
真难为他还能记得李雪莲当年小心而又尴尬的硬挂上的亲戚链儿
一口一个姐
叫得那么理所应当又坦然自若
《我不是潘金莲》中
这种前后反差的对比应用非常广
牢记“当官不为民做主
不如回家卖红薯”的院长
连多问一句的耐心都没有;对着下属说“反正也不想当了”的县长
在市长面前各种小心翼翼检讨
以为李雪莲又去告状无法对上级交代时
那副焦头烂额的模样
有哪里有半点“放得下”的从容
更别说那些很明显有着特定意义的人物姓名:公道姓“王”
正义要“荀”
还有蔡沪帮、郑重、贾聪明、马文彬等等……这部电影中
范冰冰的表演算是不错
但是群演的男演员更是个个精彩
就像有人说的“个个值得拿男配奖”
有了刘震云的原著支撑
台词就变得非常有功底有深度
嬉笑怒骂、各有味道
比用什么荤段子撑场的笑料不知高了几个等级
这部电影就是一部“官场现形记”
只不过并非尖锐锋利版
荒诞成分和喜剧成分以及浅点即止的程度
显得过分柔和
故事的中心内容
无非是“芝麻与西瓜“之争
官员的西瓜和芝麻、百姓的西瓜和芝麻
是完全不相同的
法院院长、县长、市长因为李雪莲告状被免职
李雪莲却跪在菩萨面前祈求“菩萨啊
您怎么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呢
”对她来说
事件的重点不是几个官因为她而丢官罢职
而是她要告的那个坏男人没有得到惩罚
一件纠缠了十几年
让一众官员头疼头大、丑态百出的告状事件
最后因为一出意外车祸而终结
为什么官员总是解决不好百姓的事
是因为对他们来说
久居高位太久
已经忘记了百姓的需求是什么
让他们弯腰低头的
从来不是百姓的疾苦
而是他们头上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