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剧情/悬疑/科幻电影《降临》
于2017年上映
由丹尼斯·维伦纽瓦导演
姜峯楠 埃里克·海瑟尔编剧
影片讲述了十二个神秘的不明飞行物降临地球
艾米·亚当斯饰演的语言学家露易丝·班克博士以及杰瑞米·雷纳饰演的理论物理学家伊恩·唐纳利受政府派遣前去调查飞行物舱中的外星人
在这一过程中
露易丝尝试通过建立语言与外星人交流
过程中她眼前却出现一些神秘幻境
这些内容意味着什么
等待着他们去解析
科幻电影有很多种
但最为人称道的那几部
总是能够找到其文学性和思想性的最佳表达方式
我们必须承认
科幻电影并不需要狂轰滥炸或者燃眉追击
科幻文学也并不需要在软硬之间摇摆不定
而究竟是技术坐庄还是思想坐庄
并不是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
好的科幻小说总的来说能够分为两类:高概念和高故事
前者以概念出发构建故事
后者以故事出发融入概念
以这两者作为坐标
我们会发现《降临》远要比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短篇原作《你一生的故事》难以定位——与其最为相似的是1997年罗伯特·泽米基斯的《超时空接触》
这种差异可能是改编和开发上的问题
而根源可以追溯到文学和影视作为不同载体在传递信息上的本质区别
但无论如何
《降临》是丹尼斯·维伦纽瓦到目前为止最大体量的电影
也是新世纪以来为数不多的、古典色彩浓重的科幻电影
维伦纽瓦在题材的选择上非常庞杂
但叙事上的小角度小时空以及对人物内心的格外关注令他已经成为了当今影坛上最具有潜力的电影人之一
随着接盘了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
我们衷心希望维伦纽瓦富有独特文艺气质的镜头语言能够使其与奖项的肯定更近一些
而不是像前者一样独留缺憾
《降临》和维伦纽瓦之前的作品——如《囚徒》和《边境杀手》——之间的最大不同
是其在人性的表现上并没有再次选择黑暗或扭曲的表达
相反地
维伦纽瓦选择了一个更轻松
但仍然严肃的基调与氛围来打造这部别树一帜的外星人电影
而这就是让《降临》如此不可思议的原因
维伦纽瓦在《降临》注入了来自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的类似元素
使整个故事不仅视觉惊艳
而且非常迷人
《降临》不依赖于构筑人类和外星人之间的冲突
依然能让观众投入其中并且享受这一过程
在绝大多数的时间内
每次主人公与外星人交互时
对方都是被薄雾覆盖不现真身
而观众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的并不是大量看似热闹实则空洞的动作场面
而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感知方式——但这需要观众去主动思考
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
当最终离开电影院时
实际上正是以这部电影为起点
去重新思索生命和世界的终极意义
而这部电影成功的另一关键原因
就是演员方面的正确选择
抛弃了同类电影中陈词滥调角色设定
《降临》尽最大可能保持了普通人应有的应激反应
而不是一个又一个英雄角色
无论是出于个人体验还是演技磨练
艾米·亚当斯都是《降临》女主角的最佳人选
以及电影最为有效的驱动核心
本片中她令人信服地展现了从心生恐惧到获得力量和勇气的人生历程
而一系列穿插其中的未来闪回也充分揭示了她面对已知命运时的态度和勇气
杰瑞米·雷纳虽然很难约
但饰演一个幽默感缺缺的物理学家还是绰绰有余——比起《超时空接触》中的马修·麦康纳要略好一些
作为一个性价比高的少数族裔奥斯卡级别演员
福里斯特·惠特克近年来并没有太多值得铭记的表演
令人难以提起精神
不如即将步入耄耋之年的摩根·弗里曼那样有着良好的输出效率
而他在《降临》中的表现
也和片中角色一样——只是为了得到答案和完成任务
以找到外星人事件最安全和最人性化的解决方案而已
并没有什么需要指责的地方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
《降临》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语言的解释上
和原作中始于物理和数学的典型科幻点相比
《降临》摈除了对观众的科学知识背景的潜在需求
而将其转向了人文领域——不再讨论最小作用量和变分原理
甚至不去讨论沃夫假说和语言相对论的具体细节和含义——而以一种宏观和切实的表现手法
简明而又清晰地显示了一个宇宙尺度上的“巴别塔效应”:各个国家和文明对外星人的语言的解释大相径庭
由于缺乏清楚的相互理解
就会造成恐惧和偏执
并可能会导致全球战争(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非常值得玩味)
但《降临》告诉我们
尽管未来并不总是希望和光明
尽管未来总是会有伤痛和恐惧
但永远
永远不要丧失信心
命数虽已定
福报自己求
Frankly Speaking
以外星人入侵为主题的科幻电影
已经走到死胡同了
而《降临》正如同一股清流
重新找回了“遗失的美好”——无论是《地球停转日》《超时空接触》还是斯皮尔伯格早期的《第三类接触》
甚至是《A.I.》中百年后的外星人
都是一种悲天悯人、超然物外的友善态度
“非我族类必先诛之”的所谓“求生法则”在这里不再适用
而是通过对比来反省人性深处的恶劣倾向
以凸显善的可贵
并实现主题的升华
由编剧埃里克·海瑟尔写就的改编剧本相当巧妙——这一点从他之前的《怪形》《猛鬼街》翻拍版中就可见一斑
既能存留住原作的基本架构和精髓
又具有着自身独有的时代气质
《你一生的故事》本身是典型到不能再典型的短篇科幻作品
短小精悍又严密自洽
充分发挥了小说这一载体在叙事时空和视角上的无限性
保持高度而又亲切热情
基于科学而又富有人文关怀
而《降临》在这一基础上做出了必要改动以适应电影的叙事需求
女主人公的超感体验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在主线部分做出了必要的加减法:外星人“七肢桶”的双语言系统得到了精简
渐进的推理和科研过程被几个过场镜头和醍醐灌顶的灵光乍现epiphany取而代之
并且借此将原著的人文格调提升到了神性的探讨上
同时
引入的国际环境创造了时间紧迫性和戏剧冲突——虽然非原作本意
但并不唐突
值得一提的是
在维伦纽瓦和海瑟尔的眼中
中国取代了俄罗斯
俨然成了下一个好莱坞时代的主要对手
在大量中方资本涌入好莱坞的今天
这种大胆的直抒胸臆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通过《降临》
维伦纽瓦的个人风格愈加浓郁
层层推进赏心悦目
和《边境杀手》类似
整部电影就像一件浑然天成的艺术品
表演、对白、摄影、音乐、剧本、剪辑和导演形成了一个优雅的整体
这是个看似简单的惊人壮举
维伦纽瓦也再度创造了其独具特色的审美风格:电影的配乐由维伦纽瓦的多年合作者冰岛音乐家约翰·约翰森打造(也曾参与过不少国产电影的音乐创作)
既庄严崇高严丝合缝
又不失柔和感性
摄影由文艺气息浓重的布拉福德·杨担纲
虽然是首次接触科幻作品
但画面依然保持着静谧安稳
富有美感和层次
并且注重氛围塑造
维伦纽瓦就很好地利用了这种影像语言的优势
没有在银幕上扔出重磅炸弹
而是慢慢地建立一系列的小小事件
然后让它们有序地围绕在中心人物的周围
直到最后一幕才完整地迸发出来个中含义
而当一切落下帷幕时
留在观众脑海中的并不是奇形怪状的外星人
而是其中的情感力量和人性展现
在大多数普通观众的眼中
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都是逃避现实和虚无缥缈的代名词——诚然这是事实(Part of it)
但现如今这一功用已经沦为了超级英雄的游乐场
科幻电影是时候还原其批判讽刺与进步本质了:对未来的展望赋予了其前瞻性和寓言性
不仅仅是在技术上
也是在人文上
然而
《你一生的故事》并不是那么容易改编的科幻作品
即使如《降临》这般圆满
也有着其必然的妥协
姜峯楠的《你一生的故事》
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你们这些还魂尸》
以及一系列菲利普·K·迪克的短篇科幻小说类似
充分发挥了小说这一文字载体的优势
以最简洁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并提供了很大的解释空间
然而在改编为2小时时长的电影道路上
必须有大量的适应工作需要完成:可以像是保罗·范霍文《全面回忆》式的全盘动作化
可以像是《Predestination》这样几乎面目全非的抽象式翻拍
但《降临》的路子更类似于雷德利·斯科特在《银翼杀手》
以及斯皮尔伯格在《少数派报告》上做的工作:那就是对抽象概念的高度重视(不只是个噱头
而是将其视为影片的核心)
《降临》面临的最大挑战
是《你一生的故事》在不同时空中跳跃却又能保持整体完整的完美感
但这种完美是建立在文学这一书面艺术形式上的:用文字可以轻易表达出这种跨时间维度的无序叙事
同时不影响正常阅读;但电影不行
电影的叙事是需要一条基础的时间线的
哪怕是《云图》
哪怕是《星际穿越》
我们都能看到各个时空的故事在最终的高潮处同时冲抵终点
因为它们在不同时空的叙事是各自独立的
有着自己的子时间线
才能完成交汇
但《你一生的故事》和《降临》做不到——其本身的故事性就偏弱
更注重观众个人在感性和思想性上的理解和认识
故事中除了一条明确的外星语言研究线
剩下的是无序(无时间线)和乱序(乱时间线)的、零散的人生片段——即便是泰伦斯·马立克在《生命之树》中的只言片语
也是有着基本的时间走向的
这种时间走向
恰恰是电影和文学、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最大差别——而后者这一差别
又恰恰是原小说中
借由“七肢桶”的这两种语言所阐述的核心要素——颇为有趣
也颇为讽刺
所以说
有的文学作品的确是难以改造成影视作品的——这是不同信息载体之间的固有缺陷
也就是说
《降临》是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
却并不是一部能完整表达原作精髓的改编电影
我们很难说
维伦纽瓦在《降临》中的处理方法是革命性的——因为他不过是尽最大可能还原了原作的文学风格而已
但毫无疑问
维伦纽瓦对科幻电影的改编尝试
是基于其对科幻这一题材的深刻认识
凭借《降临》
维伦纽瓦已经有实力和克里斯托弗·诺兰以及龌龊司机姐弟同属21世纪最重要的科幻导演之列
而考虑到罗德里戈·柯蒂斯在超自然题材上的专注和表现
我们会发现维伦纽瓦对当下科幻电影的影响
非常类似于前者对超自然题材的影响
和《美国众神》类似
随着同属罗伯特·海因莱因的长篇名作《异乡异客》也要做出美剧改编
我们会在未来看到更多经典的、文学性更强的社科人文向幻想小说被改造成影视作品
希望《降临》能成为未来这些电影的指路明灯
不要再歩上《安德的游戏》的后尘
《降临》不仅仅是引发观众思考
同时还能引发观众的疑问和探索渴求
最重要的
是它值得去深入剖析
当然
由于成本和题材、甚至是导演资历上的不同
其感染力和表现上不如近年来秋冬档期的其他同期科幻电影(13年的《地心引力》
14年的《星际穿越》
15年的《火星救援》)那样光彩夺目
但那种最大程度的古典范儿
绝对能为观众提供充沛的满足感
维伦纽瓦无疑是过去10年里最引人瞩目的一颗新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降临》不是一部电影
而是一次体验
而这种体验
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残缺美
但这种缺憾
恰恰也是其诱人之处
这种纷繁复杂的难以言说
难道不就是我们对文学和影视的原始向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