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印度传记/剧情/历史电影《林肯》
于2012年上映
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
托尼·库什纳 DorisKearnsGoodwin编剧
影片讲述了本片主要根据普利策获奖得主、历史学家Doris Kearns Goodwin的著作《对手团队:政治天才林肯》改编而成
该书描写了林肯政治团队“四虎将”总检察长Edward Bates、国务卿William H. Seward、战争部长Edwin M. Stanton、财政部长Salmon P. Chase眼中的林肯
这些人都曾是林肯竞选总统时的竞争者
但后来被林肯强大的人格魅力所感召
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故事围绕着南北战争展开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
面对种种压力
林肯和他的团队运筹帷幄
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
统一了美国
最后关头还是憋出来了
长话短说吧
共预测22个奖项~期待斯皮尔伯格和戴·刘易斯携手“奔三”~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1.argo在各站风向标的表现太完美了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横扫
关键的奖项一项没落
学院导演评委们的“疏忽”似乎在一夜之间触怒了影评人、外国记者、业内人士、英国同行等各个团体......现在再从质量、风格、口味等角度比较分析《德黑兰》和《林肯》恐怕意义不大
毕竟大势不可逆!2.之前我一直在历史数据上质疑argo的原因是其提名数太少
表演、技术奖也没有优势
获奖数很难达到3个
要知道在最近60年的学院奖历史中
当届最佳影片的获奖总数都保持在3个以上(含最佳影片奖)
上一次不达标的最佳影片是公认奇水无比的《戏王之王》
如今argo恐怕也难以符合
但是
经过编剧工会一役之后
argo成功逆转《林肯》赢得最佳改编剧本
加上成数很高的最佳剪辑
argo相信已经斩获足以问鼎最佳影片的资本
最佳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林肯》1.当我们都以为斯导会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时候
一个华丽的转身他又重回聚光灯的焦点之下
从《战马》到《林肯》
斯导诠释了何为变通和适应
实乃影坛常青树
而且作为曾经的最佳影片一号种子在如今问鼎艰难的情况下
相信会在导演奖上获得不少补偿票
2.詹姆斯·卡梅隆没有做到
马丁·斯科塞斯也没有做到
安叔这回能触地得分吗?至少前面已经有两个落败的例子
奇幻冒险的类型本身也大大减分
类型劣势颇为明显
3.卫O拉塞尔在韦恩斯坦强大公关的拉动下爆冷声音还是呼之欲出
不过还是老问题:家庭治愈系电影格局太小
并且长期跳不出题材和类型与生俱来的束缚
家庭治愈系电影也已经连续二十多年坐冷板凳了
今年工会虽然老猫烧须
但是参考意义还是有的
败走工会提名恐怕不是好兆头
4.哈内克的问题貌似就是奥斯卡历史还没有哪位导演凭借外语片成功夺得过最佳导演奖
上次最接近的应该就是李安(《卧虎藏龙》)
而且我始终觉得这种太内敛隐忍的风格是阻碍其更进一步的障碍
5.向优质独立电影致敬! 最佳男主角:丹尼尔·戴·刘易斯《林肯》最佳女主角:詹妮弗·劳伦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最佳男配角:罗伯特·德尼罗《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最佳女配角:安妮·海瑟薇《悲惨世界》男主和女配不说了
广播、金球、工会、英国奥斯卡(简称英奥)四大风向标全部拿下
可喜可贺
女主:1工会 .演员工会的获奖优势
以往18届工会与奥斯卡重合12届
不是相当高
但反映了基层演员群体的取向
2.韦恩斯坦 韦恩斯坦主推女主角确实有一手
去年梅姑二度封后大家还历历在目
加上韦恩斯坦在后半程已经开始分散精力
将公关重心移向德尼罗的最佳男配角奖
是否说明女主已经胜券在握?3.老奶奶在英奥一站之后才确立起二号种子的位置的
但其中不乏英奥本身对于英法演员较为偏爱的因素
虽然英奥被视为奥斯卡的风向标之一
但本身不乏对欧洲电影的照顾
举个例:奥黛丽塔图就曾两次入围最佳女主角
剔除掉英国奥斯卡的个人口味因素
老奶奶在英奥上获奖的意义就没有想象中大
4.说到英奥的偏向
奥斯卡也有自己所偏爱的群体和地方保护的倾向
本土的演员肯定更吃香
想想今年英奥没入围但奥斯卡入围的娜奥米
再想想英奥入围奥斯卡出局的马丽昂
想远点还有桑德拉布洛克
琼艾伦
劳拉琳妮
5.说到资历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都觉得劳伦斯年龄太小
资历不够
获奖似乎不够格
但是有一个事实就是学院几乎每年都开出提名去鼓励30以下的年轻女演员
85后、90后、甚至00后构成的新力军是每年奥斯卡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窃以为这么做的目的有二:一是造星或提携新星的需要
让更多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演员获得进入好莱坞的钥匙
也等于向好莱坞输送新鲜血液;二是作为杠杆
平衡非裔、西裔等少数群体的入围比例
如果是从造星的角度去考虑的话
去年票房演技双丰收的劳伦斯无疑就是这条生产线上最成功的例子
也是其中最有“资历”的一个
而且正朝着“天后”“领军人”的方向迈进
学院若是想要进一步巩固其85后“一姐”的地位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手上的提名兑现
男配:1.艾伦阿金
霍胖
瓦尔兹距离上次拿奖都太近
阿金和古德曼分戏本身也不够出彩;霍胖在颁奖季后半程突然销声匿迹;后期大热的瓦尔兹表现上更趋收敛
少了当年无耻混蛋的锋芒
2.汤米李琼斯是大热门
角色本身表现的空间很足
而且很完整
是不折不扣的有力竞争者
但是男配单元今年实在太乱
各派的支持者估计都是相持不下
各种分票比较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我更看好有韦恩斯坦公关保障的德尼罗
最佳原创剧本:《爱》最佳改编剧本:《逃离德黑兰》原创方面《被解放的姜戈》的昆汀与《猎杀本拉登》的马克·波尔再度狭路相逢
但我觉得作为纯正文艺片的《爱》更有销路
根据2000之后的获奖数据来分析
3类有迹可循的获奖类型:1.当届最佳影片的本命大热门
包括最终获大奖的《国王》《拆弹》和二号种子《米尔克》2.采用多线叙事
多人物群像扫描的“大部头”剧本
常常大玩叙事结构和大秀个人风格
如《撞车》《高斯福庄园》《对她说》《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3.文本气息浓厚
没有技术加成
单以剧情和细节取胜的纯文艺剧本
相比起有技术奖保驾护航的准大片
剧本奖更倾向于纯粹靠故事和表演打动人的文艺小片
《午夜巴黎》《迷失东京》《阳光小美女》《朱诺》都是如此
而且今年提名影片中既没有大玩叙事结构的多线神作
也没有一马当先的最佳影片领跑选手(《爱》获导演提名比其余四部都要更接近最佳影片
《爱》占了第一和第三条)
实在为文艺小片腾出了足够的上位空间
而一路缠斗的姜戈和本拉登都有技术奖加成
偏向于施展导演手法、摄影技术和音效水平的技术派
书卷味较重的剧本奖就留给文艺派吧
改编剧本单元准确“预言”了新世纪全部3次的影片、导演分家(图中标记橙色) 从大局来考虑则打包给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 最佳外语片:《爱》最佳纪录片:《寻找小糖人》最佳动画长片:《无敌破坏王》最佳动画短片:《头朝下的生活》关于这几个奖争议都不大
《爱》在提名名单公布之际就已经确立霸主地位
而《寻找小糖人》则在各大工会奖上表现抢眼
《无敌破坏王》虽然磕磕绊绊被《勇敢传说》夺走不少奖项
但在关键时刻横扫最重要的安妮奖
优势显现
单纯从品质上来看
《破坏王》也是更胜一筹
获奖实至名归
动画短片则是考虑了故事
主题
讲述方式
创意度和画风等几个方面
《头朝下》的综合水准更占优势
另一方面也比较希望《辛普森》能获奖
最佳剪辑:《逃离德黑兰》剪辑工会(ACE)去年着实儒雅和花痴了一回
先是颁了个特别奖给《后人》
后来直接连最佳剧情片剪辑的大奖都一并奉上
但是学院奖似乎更青睐富于活力和能炫技的作品
最好多少带有动作戏的成分
温文尔雅的文艺小品不是他们菜
今年来看主要就是argo对ZDT
派也有机会
乌云线太小品
林肯太“话剧”感觉上argo张力更足一点
在临场实感的营造
点与面、点与点之间的来回切换
全方位大局观的兼顾上都很到位
有种慑人的力量
ZDT貌似主要是庞杂素材的编排和叙事逻辑上下了功夫
但真正炫的貌似只有最后的高潮戏
整体及不上argo~视觉系技术奖最佳摄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佳艺术指导:《安娜卡列尼娜》最佳服装设计:《安娜卡列尼娜》最佳视觉效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参照《阿凡达》和《雨果》
视觉系的技术奖有事没事净往《少年派》身上塞就是了
摄影
视觉效果照单全收
作为年度技术奖大户
多拿几个也是无可厚非
再加上现时的投票制度有利于名气最大的一方
即现阶段每个评委都有权利去投各个奖项
这样就会出现跨界评选的现象
诸如服装师跑去评录音效果的好坏
电脑特效部门的怪咖跑出评艺术指导等
导致最后结果的专业性被打了折购
但是如此一来
对于名声在外的现象级作品就很有利(像派)
因为在大家的主观印象中它很牛逼
牛逼在哪里一时又说不清
干脆做脑残粉全部投给派
艺术指导方面
关于到底是打包给派还是投大热门《安娜》一票
我到时挣扎了很久
但是再次对照两部作品之后
觉得《派》的印度建筑布景还是少了一点
加上后面连场的“无敌海景”大抵相似
施展空间实在不大;相反《安娜》则是对布景展现出一种痴迷
布景作为一个别样的角色和视觉冲击手段被加以突出
据此选择后者
服装设计近年追求古典奢华的拖地长裙为主
宴会连篇的《安娜卡列尼娜》明显占优
化妆方面
奇幻/科幻片12年内赢了9次
名人传奇片赢了余下的3次
据此可以排除《悲惨世界》
《希区柯克》的妆我主观觉得很那个......剩下《霍比特人》!声乐系技术奖最佳音响效果:《悲惨世界》最佳音效剪辑:《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佳配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佳歌曲:《007:天降杀机》音响效果比拼录音技术的优劣
《悲惨世界》所采取的现场同步“真唱”创业界典范;音效剪辑更青睐大阵仗的枪战和爆破
理应是动作片(007)和战争片(本拉登)的优势项目
但考虑派在技术奖的无差别强势
继续押《派》
《少年派》的配乐和《007》的歌曲各自当属板上钉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