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刀背藏身》解说文案_在刀背上雕琢的梦境——徐浩峰的“心思刀理”

时间:2023-11-04 06:00:11 上传:痛了才会刻骨铭心 字数:2867 字

中国武侠/动作/剧情电影《刀背藏身》

于2019年上映

由徐浩峰导演

编剧

影片讲述了改编自导演徐浩峰的同名小说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

以动荡时局为背景

围绕长城会战中杀敌制胜的“长城刀法”的起源问题渐进展开

描述了绅士武人的侠义风骨

隐匿民间高手较量及国家仇恨大时代里的爱恨纠葛

武林已逝

唯有江湖

时光抹杀多少过往辉煌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徐晓冬

那个一记重拳打破了江湖宁静的“莽夫”

在他被幕后势力吞噬之前

大有“八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势

“武林”以调侃式的姿态重出江湖

 在一个连“武侠片”都不可避免走向没落的年代

这样的姿态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武林”与“江湖”变得密不可分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甚至合二为一

实乃大错

共存不意味着可以混为一谈

关于这一点

徐浩峰曾说过—— “武林属于社会阶层较高的阶层

是居民中的有德之人

有次序的生活环境

江湖是一个没有规矩的世界

骗术横行”

 在被雷公太极与闫芳之流把持的“江湖”之中

仍然有人用自己的方式描摹曾经的武林

徐浩峰绝对有资格被视为其中最用心的人之一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倭寇的踪迹》中一掌之长的胜利;《箭士柳白猿》中长枪与弓箭间的内心较量;《师父》之中咏春八斩刀迎战各路兵器的眼花缭乱

徐浩峰执导的电影不多

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骨

 武侠电影可以说就是属于中国的童话故事

其武功在香港电影中更是被呈现的魅力十足

而徐浩峰的独到之处就是用了与众不同的写实风来讲述他眼中的武林

更在故事中探寻中国人千百年来凝聚在武功之中的人文底蕴

 包括其参与编剧的《一代宗师》

不难看出其片中频出的金句背后所包含的思考

即便是强烈的王家卫风格也难掩徐浩峰留下的痕迹

正如《箭士柳白猿》中最后的对决

动静之间

看似少了的些许激烈

却蕴含在几分禅意之间

令人回味无穷

正因为这份独特

徐浩峰考究的新式武林在审美上从未失手

在技法越来越成熟的同时仍旧保持着对文化的尊重

在前几日公布的金马奖提名之中也看到了徐浩峰导演的新作《刀背藏身》的身影

 一口气获得了最佳动作设计、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新演员与最佳原创配乐四大奖项的提名

而此前更是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艺术贡献奖

 众所周知

徐浩峰导演的电影不是以故事情节的复杂与对观众情绪精准的计算取胜

而是追求人物的意境

一段刀光剑影之下必有一种对世间的见解

以刀理拳理瞥见人生

 一部电影

即一种兵器

这兵器与动作设计中的一招一式

不仅是严谨与情怀的共存

更是成为了故事的延展之口

与角色同样重要

值得去品位与揣摩

冷血兵刃中是武将之刚烈与文人之儒雅的合璧

 徐浩峰本人与武术的渊源让他的电影散发着这种复合的气息

这少不了在他赋闲在家时两位高人对他的影响

一位是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的李仲轩

即徐浩峰的二姥爷

另一位则是著名中医师、中国道家仙学学术的继承者胡海牙

从《道士下山》到《逝去的武林》以及如今的《刀背藏身》

都少不了两位老先生的功劳

 武功虽自古有之

但“武林”一词却兴于近代

乱世之中穷文富武

武馆开设往往有政府支持

所以徐浩峰的几部电影

从柳白猿到师父

非但不在山野竹林间

反而是将人物放置在“武林”的末代时光

《刀背藏身》的故事便发生在1933年

聚焦于长城抗战中的大刀术

彼时因锻造技术不佳

兵器无法与日本的刺刀硬碰硬

更不要说正统武士刀了

如何用刀便成为了关键

 其实在以往的不少影视作品中

尤其是各路粗制滥造的抗日题材中

大刀的身影不算陌生

但这刀到了徐浩峰手里

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同“武痴”一般的徐浩峰

对片中的招式有着非一般的严谨

往往会在一部电影完成后将其中的奥秘总结成一本书

《坐看重围》便让观众对《师父》中的武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虽然《刀背藏身》尚未上映

但其配套纪录片《心思刀理——电影<刀背藏身>武术纪实》已经提前出炉

在满足我们好奇心的同时

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

可以一瞥徐浩峰导演究竟是以何种态度对待这部电影

 《心思刀理》有别于一般电影的花絮

关于电影内容的部分其实并不算多

更多的是像一堂武术课

这其中不仅有导演对于诸多招式的细致讲解

也有对于这些招式背后内容的挖掘

 徐浩峰是个胆子很大的人

首先在于其片中武术风格的“写实”

没有吊威亚

没有飞檐走壁的凌空对决

更没有所谓大战三百回合

徐浩峰片中的过招

稳准狠

 而大胆之一在于对传统武侠片审美的挑战

即便已经经历了几部作品

这样的风格也收获了各方观众的肯定

但放眼武侠电影这一类型

《刀背藏身》仍旧带有一种实验性

 大胆之二

在于对演员的培训

即便之前对武术一窍不通

徐浩峰也要让他们亲力亲为

不需要替身

正如他自己为影片所做的一样

徐浩峰会从最基本的刀理拳理开始

让演员领悟动作的内涵

而不仅仅是简单糊弄的模仿

因为在徐氏武侠中

人物的内心活动与性格往往与动作本身是分不开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徐浩峰的电影一般导演学不来

对于徐浩峰

这就像是一种很私人化的东西

许晴就是片场最好的例子

其实听到许晴有大量无替身的动作戏时

我的震惊程度不亚于她本人

然而就是在导演一步步的讲解下

许晴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对于演员

徐浩峰的方法不急于求成

而是稳扎稳打

不过若没有对武术极为深厚的积淀

也是不可能的

徐浩峰导演亲自用大刀讲解四个基本要领“劈、钻、崩、炮”时

用最浅显易懂的原理解构了兵器的运用

(看着看着就手痒痒啊!!!) 这样训练出来的演员

在动作设计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

所以在拍摄时也会更加灵活的适应临时情况

将整个动作场面变得更加行云流水

也是因为徐浩峰的坚持

我们才能看到此前那些精彩的场面

 即便是我们

在领会了纪录片中讲述的动作核心之后

也会对银幕上的世界产生全新的认识

(上过半年擒拿课的作者表示

徐导示范的那些制敌动作

各种巧妙地反关节

是真的痛感十足) 在《刀背藏身》中饰演孔克定的陈观泰是武侠电影界的老前辈

但他认为徐浩峰在作品中试图表现的武侠和之前的那些完全是两个概念

通过动作设计

不是多花哨

而是试图抓住武术的内涵

借此将其中关于人性的东西挖掘出来

 纪录片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饰演沈飞雪的演员对徐浩峰导演的一句评价—— “徐浩峰导演平时说话温文尔雅

但是只要他一拿上兵器

站上架势要去打的时候

你注意观察他的眼神

立马就会变了” 确实如此

在他认真示范动作的时候

你就会看到他在编剧、导演、小说家之外的那份对于武术纯粹的热爱与追求

正如这刀背一般

用于防守

如人之内敛

韬光养晦

等待时机在瞬间转变局势

进行拍摄本身

大概也是徐浩峰对于武术精神的一种体现

 如果你一直关注着徐浩峰导演的电影

那么《刀背藏身》中的群戏必然会是又一个值得期待的地方

主人公一人战三十人

在徐氏武侠中不知又会是怎样震撼的场面

毕竟在徐氏武侠的世界中鲜有这般局面

“武侠小说是一棱刀背

幸好有此藏身处”

这句话不仅被写在了《刀背藏身》小说的前言中

也被印在了片场的诸多角落

对于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的人们来说

武侠世界又何尝不是大家的精神藏身之处呢?而徐浩峰就是一位乐此不疲为我们雕琢梦境的“造梦师”

 PS.所以...《刀背藏身》到底什么时候上映啊!!!快快快~!————————————————————————————————————————如果您对我和小伙伴儿们的文章感兴趣

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葡萄槽电影”(funnygrape)哦~!

痛了才会刻骨铭心

文章

1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