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智利|
法国|
中国香港传记/剧情/历史电影《第一夫人》
于2018年上映
由帕布罗·拉雷恩导演
诺亚·奥本海姆编剧
影片讲述了电影《第一夫人》将聚焦杰奎琳·肯尼迪人生的四个日夜——从丈夫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到葬礼这段时间所发生的故事
展现出当时年仅34岁的第一夫人最脆弱同时也是最优雅的一面
这部即将在1月19日国内上映的《第一夫人》
在猫眼有将近5万人想看
作为被誉为美国“最美第一夫人”+至今未能解开总统肯尼迪被枪杀的原因
这两个点成为本片的动力源
而促使本片吸引了这么多观众来看的原因
一是它获得了73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另外一方面是鉴于本片的女主角娜塔波特曼的颜值
总体来说
电影更偏向女性色彩
犹如打开一个女人的心脏去翻腾一些颇有历史争议的秘密
所以在看的时候总觉得有很多意味
当然
《第一夫人》从片名来感觉是要讲一些励志和鸡汤类的故事
至少
“第一夫人”的头衔包含了成功的婚姻、高规格的职场、典雅的形象、奢华的起居以及各种名与利的传说
事实上
关于这部分内容大多来自对于白宫的想象
很少普通人知道白宫的日常
我们所了解的白宫只是通过一些官方信息来解构它
《第一夫人》的故事是围绕着肯尼迪遇害的四天内发生的事
区别于同类题材的电影
它其中夹杂了各方的博奕
最后的妥协
以及众多难以描述的情绪
你能从中品出很多出乎意料的曲折
虽然开篇镜头就确定了总统肯尼迪已经遇难
但是从杰奎琳的角度
很难确定这样的事实
实际上
电影在无尽的延伸和反思中完成了这样最难忘又最难熬的四天心路历程
电影的格调先确定了这是一个很私人的电影
因为杰奎琳要求记者发表稿件以前把所有内容都要经过她的确认
要知道对于一个知名杂志的记者提出这样的要求
需要冒有很大的勇气
比起开罪记者的勇气
她更有把握的是媒体很想要从她的嘴里知道一些独家新闻
是个非常会掐命脉的女人
所以
杰奎琳给人一种有掌权欲的细节控感觉
事实上
影片中的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已经不能用双面人生来诠释她的这四天经历
几乎是一个多面立体又复杂的女性
她自己也对媒体说:“我很了解政治和媒体哪些事”
所以
她在面对美国新政府办公人员的逼宫时
才显得那样的从容不迫
如果换作一般的女性
恐怕早就被强大的政府机构牵着鼻子走了
当然
这不是用来赞美杰奎琳的性格素描
实际上电影主题也无意于有任何企图导向
相反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与典型大气所相反的矛盾女性
我最难忘的镜头是杰奎琳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的擦掉脸上的血迹
她的脸上没有恐惧
甚至没有大哭 一场
而是充满了阴云密布的悲伤
她那身粉色知性的小套裙被溅上了好多血
她有意不去擦掉血迹
一个在几个小时内被死亡信息震惊又迅速很快找到有利形势的女人
这不是般女人
这是”第一夫人”
她像赶赴一场盛宴一样
却参加外面排天倒的致哀
仍然精神抖擞与白宫办讨价还价
像是参加丈夫的一次竞选
其实
从丈夫被害那一刻
她便已经知道她的舞台结束了
对于这样一个优雅的女人来说
站在权利中心的滋味是永远也忘不掉的
可是她又清醒的认识到:“第一夫人要随时准备好打包”
她反复衡量以怎样的方式去结束这个仪式
以她惯有的优雅性格
她想低调的离开
可是她做不到
就像她问身边的人:该如何去向孩子说明父亲被害?她们说先不要告诉孩子真相
而她
还是决定用一种童话的方式告诉了孩子真相
是的
电影正是刻画了这样一个高转的大脑
这也正是电影能入围大奖的原因
它的独一无二性以及深刻的情绪性
《第一夫人》无意去展现美国情怀
它只是围绕着一个总统遗孀的真实生活来展现的
看完电影
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情绪
它无法用几个简单的字来描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就像白宫新任政府的办公室人员说;“新任总统也决定不了肯尼迪的葬礼规模”
杰奎琳表示获悉
转身就告诉他们:不管新任政府是否会为肯尼迪总统举行大规模的环城葬礼仪式
也不管前来参加葬礼的103个王储将军是否会因为害怕被刺杀缺席葬礼仪式
她是会陪丈夫走完最后一程
白宫的人马上傻眼
只能恨恨的拔通电话去筹备杰奎琳要求的葬礼
这样固然不够体面
可是她却享受了来自全世界的注意
她跟神父曾坦承:“世上有两种女人
一种要在世上掌权
一种要在床上掌权”
其实她都做到了
她无愧于心
她所做的一切优雅的公众形象、对名利所有的最后的疯狂私欲
以及用丈夫名义换取最后的体面
都是出于一个女人的本能
虽然我们现在无法辩别这些事实真伪
甚至无法得出她究竟应该不应该这样做
但这些电影却近距离还原了这样一段传奇的人生
至于对错
也许也轮不着观众来说
时间会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