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剧情电影《皮绳上的魂》
于2017年上映
由张杨导演
扎西达娃 张杨编剧
影片讲述了影片讲述一个背负原罪与世仇
死而复生的猎人经活佛点拨
一路降服心魔
最终将圣物天珠护送进入莲花生大师掌纹地的故事
它兼具“西部公路”与“魔幻现实主义”气质
神秘、悬疑、时空交错
人物环环相扣
爱恨交织
相生相杀
如入天堂
如堕地狱
最近国产片奇迹真多
《冈仁波齐》《二十二》
都靠好口碑实现了票房逆袭
而还有一部片
虽没有这样的好运
但它的品质
却完全不输、甚至超越前两者—— 皮绳上的魂 这是导演张杨拍《冈仁波齐》时
套拍的“姐妹篇”
上映6天
票房300多万
仅是《冈仁波齐》一天的票房
即便如此
也无法掩盖一个事实—— 这是一部罕见的电影
以魔幻现实主义表现藏地文化
并融合了西部、公路、奇幻等类型片元素
一句话
好看! 影片改编自扎西达娃短篇小说:《西藏
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去拉萨的路上》
故事很神奇—— PS:以下有大量剧透 一个作家陷入了创作瓶颈
于是去西藏寻找自己笔下的人物——塔贝
在他的小说中
塔贝因罪孽太深遭天谴
被雷电击中
起死回生后
接受了一个赎罪任务——将一枚天珠
送往莲花生大师掌纹地
这一路
危机四伏—— 一伙强盗盯上了天珠
四处打听塔贝下落
一对兄弟也在追杀他
誓要替父报仇
幸亏
有一个叫琼的女孩爱上了塔贝
执意与他同行
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一个叫普的孩子
有通灵能力
一路为他指路、为他预测祸福
这似乎就是个魔幻夺宝故事
但
《皮绳上的魂》并不这么简单
它的魔幻
不光在故事本身
更在讲故事的方法
正如《低俗小说》《穆赫兰道》中“时空错乱”的叙事手法
《皮绳上的魂》打通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
用错乱的时空
表达了世界的无序、人心的纷乱—— 具体体现
先是作家这个角色
一开始
他并不以作家现身
只是另一个追踪塔贝的人
他形象干练
如伊斯特伍德扮演的神秘杀手
耐心地搜索猎物踪迹
整部电影
也因此弥漫着杀气
可最后我们得知
他原来是个作家
正在寻找自己笔下的人物
那一刻
如乱世中冲出一股清流
在争夺和杀戮中
将观众带入了上帝视角
去审视仇恨和争夺的无意义
这个反转
着实漂亮
其次
是两兄弟的复仇
用了同样方法
传达的感受却完全不同
电影一开始
两兄弟还是少年
正到处搜寻塔贝下落
后来
塔贝居住的旅店来了个成年汉子
我们以为
他是塔贝的另一个仇人
谁知这汉子
正是两兄弟中的哥哥
原来
两兄弟早已从少年长成为青年
他们的人生
也全都浪费在无意义的复仇里
将不同时空的事糅合在一起
不仅让观众意想不到
更传达了“时光飞逝”的悲哀感受
当然
仅仅是感受
还当不起“魔幻现实主义”
《皮绳上的魂》还反映了西藏从荒蛮社会
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程
在片中
处处可见“原始”的印记—— 塔贝和琼同床后
第二天拍屁股就走
嫣然是“动物交配完就走”的做法
在没有法律的社会
舞刀弄枪随处可见
冤冤相报居然是人间正道
不得不说
够荒蛮
够原始
可荒蛮的同时
又惊现很多现代事物
比如—— 琼想和塔贝进城过日子
因为城里讲法律
没人敢随便动刀
客栈外下起了雨
喝茶的男人们就躲进屋檐
念叨“收音机能听天气预报”
两兄弟中的哥哥
也经常听收音机排遣寂寞
客栈老板娘
喜欢勾搭男人
因为她丈夫进城盖房去了
这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
在这股浪潮中
藏人的生活、思想
都在接受现代文明的冲击
最明显是塔贝
片中有一幕
他翻过沙丘
望见公路上停着卡车
那里正进行一场表演
塔贝陪一个临终老人看表演
直到老人死去
他因此流下了眼泪
决定放下屠刀
死
让他懂得了生的可贵
这场重生
以公路为背景
也象征现代文明埋葬了旧文明
让藏人走出了荒蛮
走进了现代社会
这种表达
其实并不新鲜
美国西部片
就常有新旧交替的隐喻
《西部往事》的结尾
英雄离开了小镇
留下的
却是火车、铁路和忙碌的工人
荒蛮社会变成现代社会
一个时代就此落下帷幕
而《皮绳上的魂》更进一步
它不光讲了走进文明
它还讲回归本源
这一点
主要体现在作家身上
电影虽没直接交待
但毫无疑问
作家来自文明世界
他为什么回西藏? 没错
为了找灵感
但更深的原因却是
他的人生出了问题
作家小时候遇到一个滚下山坡、奄奄一息的女孩
女孩将一枚天珠递给作家
希望他帮忙护送
而作家
却因胆小退缩了
所以成年后
他要写“塔贝护送天珠”
因为这是他的心结
他必须通过作品
才能解开这个心结
这是电影直接反映的问题
但更深的还在后面
电影中
作家并不是一个形象光辉的人
在旅店
母女先叫到车
他却趁人拿行李时收买司机
先搭车走了
把可怜的母女留在荒无人烟的戈壁
他身上有着我们熟悉的“现代病”——自私、冷漠、金钱至上
表达的意思很明显:现代文明拯救了我们的生活
却拯救不了我们的心
和过去一样
我们依然被欲望、仇恨、空虚所奴役
而作家最后代替塔贝
将天珠送进掌纹地
也宣告
他的心得到了救赎
这就是《皮绳上的魂》的现实意义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
它呼吁着大众回归本源
去寻找真正的自我
有趣的是
张杨不光用电影表达了这一思想
现实中的他
也在努力践行
他曾自比是片中的作家
用电影去寻找真正的自我
为什么? 因为对电影
他曾有过迷茫
过去
张杨拍电影很单纯
按他的话说: “我就想做这么个电影
然后一帮朋友就把它做出来了,而且跟你最初的想法很一致
” 就这么简单
可后来
中国电影进入了商业时代
大家聊的都是票房、明星(现在是IP)
张杨迷失在了这股浪潮中
2010年拍《无人驾驶》
完全按商业思维做
结果票房口碑双扑街
后来拍《飞越老人院》
票房才三四百万
尽管口碑不错
但张杨坦言: “飞越老人院在创作上
是背离了自己初衷的
” 那段时间
他突然觉得
拍电影居然成了件痛苦的事
不知该何去何从
于是他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拍电影?电影对我意味着什么?今后要怎么拍? 他回忆起1991年的西藏之旅
当时他大四
背着包
带了3000块钱
一个人就上路了
他吃最便宜的食物
住最便宜的旅店
也搭过无数顺风车
虽然孤独
但却自由
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和自己对话
去思考人生
当时
他就想拍关于西藏的电影
而今
他带着《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回来
用真诚、扎实的创作
带给我们不同于以往的观影体验
这是国产电影大步向前商业浪潮中
一次勇敢而深情的回望
无论票房如何
《冈仁波齐》《皮绳上的魂》
都是今年最特别的两部国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