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芈月传》
于2015年上映
由郑晓龙导演
蒋胜男 王小平编剧
影片讲述了
才看了两集就为一部长达八十一集的电视剧下定义
显然过于草率
但又有句俗话叫三岁看老
一个短短的片花都能让人看出些许片子好坏的端倪
两集的内容已足够展现一部电视剧的气质
更何况
这两集还是开头的两集
直接影响到观众对电视剧的第一印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这句话正确
那《芈月传》已经失败了一半
《芈月传》简直太具有话题性了
孙俪
郑晓龙
《甄嬛传》原班人马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
甚至是标题中一个绝大多数人不认识的“芈”字
都能激起媒体和观众的热情
所以在《芈月传》开拍之初
就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期待
这与《甄嬛传》当初的境遇截然不同
2010年左右正处于清宫剧的一个低口碑期
以于正作品为代表的一批电视剧
成功地把清宫剧与粗制滥造画上了等号
很多人先入为主地慨叹郑晓龙的堕落
然后在没看剧的情况下就给了《甄嬛传》差评
可以说
《甄嬛传》是在逆境中慢慢积攒口碑
并跃升为一部神剧的
它的步伐走得很扎实
正如剧中人物的表演和各种细节的处理
尤其是对节奏的把控
在一潭死水的温吞与惊风密雨的紧张间来去自如
单凭这一点
郑晓龙就足以毫无赧颜地接受各种溢美之词
在2012年至2014年的三年间
《甄嬛传》几乎碾压所有国产剧
甚至包括郑晓龙自己执导的《女人帮》和《新编辑部的故事》等
直到2014年的《红高粱》播出
郑晓龙才渐渐走出《甄嬛传》的光环
此时
《红高粱》已经承载上了观众对郑晓龙极高的期望值
再加上莫言原著、张艺谋成名作、周迅回归电视剧等闪亮的标签
这部剧似乎应该具备超越《甄嬛传》的品质
但实际上
它只是一部标准模式的商业电视剧
导演开始投机取巧
将各种俗套的把戏塞进剧中
以撑起庞大的架子
这些投机取巧将原著及张艺谋版电影中粗粝蓬勃的生命力冲击地所剩无几
高密东北乡肥沃土地孕育出的野性
也被圆熟滑腻的镜头消弭殆尽
甚至到了电视剧结尾
已经能明显感觉到剧组赶工的匆忙
似乎急于喝到杀青的那口酒
九儿对日寇的仇恨被揠苗助长地拔高到了家仇国恨的高度
没有给观众足够心理共鸣的空间
要不是韩红的主题曲唱得实在太过好听
我宁愿把这部剧归类到平庸之作里
然而《红高粱》依然是年底各大电视剧颁奖礼上的最大赢家
中国人热爱脸面
既然电视剧圈子里最大牌导演已经是郑晓龙
还有从大银幕屈尊到小荧屏的迅哥儿
自然要把脸面给他们
我记得今年年初安徽卫视的《2014年国剧盛典》颁奖礼上
最佳女演员的奖项压轴
主持人故作神秘的拖长声调营造悬念
仿佛他手里的卡片上写着所有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而此时摄像机镜头早迫不及待地对准了周迅
其实这种奖项本身就带有礼节性
不足以代表电视剧的质量
2014年是国产剧良心大爆发的一年
《北平无战事》《战长沙》《父母爱情》(这三部竟都是山东影视的作品
山东人我骄傲)《红色》等等
都堪称精品
在观看体验上要胜过《红高粱》
可它们都被《红高粱》压过一头
正是因为我们习惯于把权威捧上更加权威的位置
于是临近《芈月传》开播
网络、电视等媒体已经铺天盖地地将其与《甄嬛传》做起了对比
甚至有些忍不住的已经断言《芈月传》会超过《甄嬛传》
毕竟导演和演员都是同一帮子人
这样的夸奖也不会引来什么争端
反倒能凸显一种乐于夸人不断进步的美德
导演肯定是对自己作品质量高低最有数的人
不知道他在听到这些提前到来的赞赏时
心里会作何感想
作为一位知名导演
拍摄一部战国时代电视剧
毕竟不能像TVB的《寻秦记》那样对细节毫不关注
如今的观众眼睛很毒
口味又刁
一件时代不对的器物或不够规范的礼节都会被找出来大加吐槽
导演的用心程度由此会备受指摘
据说郑晓龙在拍摄《芈月传》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并对原著小说进行了大量改编
并聘请了礼仪导演等
以使电视剧更加符合当时的史实
为此编剧同时也是郑晓龙老婆的王小平甚至跟原著作者蒋胜男撕了起来
其实战国题材的国产剧有一个很好的标杆
就是《大秦帝国》第一部《裂变》
我在去年看了孙皓晖的小说《大秦帝国》
洋洋洒洒五百多万言
以秦国为核心
描写了战国乱世的主要大事件
算得上是战国题材小说的翘楚
但作者作为陕西人对秦国的感情过于浓郁
几乎所有和秦国有关的人、事都被他进行了正面化处理
由此弱化了小说描写的人性深度和矛盾冲突
看了两部就弃了
不过我也看了由小说第一部改编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
堂堂的正剧范
气势恢宏
剧中人物沉稳内敛的气质配上当时素雅的服饰
竟有渊渟岳峙的冲击感
更难得的是
电视剧在语言、服饰、器物、礼节等细节上都做得非常考究
在神剧横行的2009年左右简直是另类
不过这种专注也注定它缺乏迎合商业风潮的媚态
收视率也口碑完全不成正比
如果放到观众日趋理性的今天
我相信其收视率会提高不少的
有趣的是
《芈月传》的部分故事与《大秦帝国》有所重合
在《大秦帝国》第二部《裂变》中
宁静饰演的正是芈月
我认为如果《芈月传》在细节上能达到《大秦帝国》的高度
那加上郑晓龙的掌控力、孙俪的号召力以及故事的本身的爆发力
这部剧肯定不会亚于《甄嬛传》
甚至有可能实现超越
但是
扯了这么多
终于说到这个但是了
要么郑晓龙导演没看过《大秦帝国》
心中没有比较标准;要么他甘心情愿地放低标准
认定了拍成什么样也会有人买账
至少在前两集中
它既比不上《甄嬛传》
更比不上《大秦帝国》
照前段时间的《琅琊榜》
也差着一大截
大概是这部剧架构太长导致投资太大
剧中人物在服饰、妆容就掉了品味了
的确
楚国尚红
但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火红
而不是从楚王到嫔妃身上花里胡哨的红
透着骨子里的廉价
虽说当时楚人被北方诸侯形容作蛮子
但楚地的刺绣绢纱水平要大大胜过北方的!第二集中王后赐给向妃锦衣
向妃瞪着血红的眼睛流露出绝然的夸张:妈呀
太漂亮了
怎么能这么漂亮呢?你剧情需要也无可厚非
但在观众看来
根本感受不到任何美感
另外王宫门口的侍卫
难道就不能找一身大小更合适的盔甲么?穿在身上晃晃荡荡
怎么保护的了大王?至于妆容
不知道是打光的问题还是化妆师嫌工资不高不卖力气
粉底根本掩盖不住脸上的褶子
视觉效果非常不好
莫非是要追求先秦人的质朴素雅?那干脆直接不化妆多好
另外楚国王宫的花园
像极了一个小县城的公园
细节定位和观众感受的差距会让人产生撕裂感
大大影响观剧的效果
最致命的的一点还是在剧情安排上
对服饰的审美因人而异
多少还可忍受
但前两集中宫斗的水平实在不像出自郑晓龙之手
反倒像极了九十年代的TVB剧
王后趁楚王外出征战
将向妃驱逐出宫
落到贱民手中为妻
这一段一条线下来
不知道是王后不杀向妃故意羞辱她
还是向妃命大逃过一劫
与前段剧情毫无承接
而接下来长大了的芈月几年没见母亲
想得厉害
宫女看着难受
立马带芈月出宫找到了母亲
这里简直就是不合情理
随后更让人惊骇
楚王知道真相
立即派人杀死贱民接向妃回宫
但此时的向妃已为贱民生下一个男孩
而楚王却毫不质疑向妃的贞洁
我不禁感叹
怪不得楚威王能北战东征
扬一时之国威
原来他襟怀如此宽广
剧情如此支离
我大概明白
是加快了剪辑
为了尽早地让真正的女主角孙俪出场
但这种手段大大破坏了整部剧的完整度和合理性
显然得不偿失
真正热爱导演的观众不会因为晚上一两集才看到女主角就弃剧的
也许随后的七十九集能够稀释前两集的种种缺点
不过说不定也会进一步集聚放大呢?真是第二种情况的话
也不是坏事
郑导这些年有点被惯坏了
听点批评的声音
能让人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