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解说文案_【武侠】不是影评的影评,写在《狄仁杰神都龙王》观影之前

时间:2023-11-13 20:00:05 上传:一个眼神的距离 字数:5699 字

中国动作/奇幻/剧情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

于2013年上映

由徐克导演

张家鲁 徐克 编剧

影片讲述了唐高宗末年

高宗与武则天出舰队攻打敌国

却遭遇“龙王”损失惨重

狄仁杰初到洛阳便破解搭救了被掳的花魁睿姬

后与大理寺卿尉迟真金和沙陀忠查办“龙王案”

一时间神秘人、巨型海怪、皇族安危的让洛阳城危机四伏

这篇文章本来是要放在《极速蜗牛》影评(《极速蜗牛》:蜗牛

做我男朋友吧!)前“序”部分

但是因为太长

写的过程中又发生新的状况

(主要是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引发的)

而这个问题有很具有广泛性

所以决定单独拿出来和大家聊一聊

事情的缘起是这样的

第一件事是

看完《极速蜗牛》后

看了Inside的一篇影评《极速蜗牛》:赛车题材已成鸡肋了吗?

影评中探讨了赛车题材的发展疲软及视觉疲劳等相关问题

说出影片优点的同时

也指出了不足

而后

一个网友在下面留言

大概的意思是

本来想去看

看到楼主的想法反而觉得不想去看了

我没想到一个如此客观评价的文章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这个我几次想要说点什么又总忘记的事

此番再次浮出水平

让我觉得非说不可

关于这件事

我的回答是:“我今天去看

真的热情万丈

我的建议是空杯心态

不说多好

但真的蛮好看的

你要是把所有动画都和飞屋环游记、千与千寻、机器人总动员比

那还不如趁早啥也别看

三五年一部就不错了

专业的影评人肯定是立足发展史

发展脉络

但观众影迷没必要这么苦大仇深的

这么压力大

这么深沉

看完之后可以思考

总结

看之前不要带着有色眼镜

边看还边想历史地位

反正我写影评之前也是

我不管你怪兽公司拍多好

怪兽大学我就当新片看

不会因为不如之前就生气给45分

疯狂原始人把我惊呆了

但我不会因为蜗牛立意俗了很多

就给它低分

说它不好

总之就是不要带着有色眼镜

而且楼主打的分并不低

他只是说这个题材的问题

也没说这片很差

而且看片因人而异

全民目击都有人说烂

不看怎么能知道它的好呢?就算别人说差

兴许偏偏是你喜欢的呢?凡事要自己试

虽然我也写影评

但我真觉得别把影评太当回事

你喜欢穿哪件衣服大胆穿

造型师的话偶尔听听

总不能最后连自主选择权都没有了吧?穿衣服还得让别人指指点点?有意思吗?”第二件事

是关于另一部电影

《狄仁杰神都龙王》

起因是影评人Magasa发布微博

指出了《狄仁杰神都龙王》的缺点

一个网友在下面了留言:“虽然没看但感到此评论能杀到痛点

国产片的魅力就在于光看评论就能想象出画面及质感

”看到这句话

怎么看怎么别扭

我不禁想

若真是有这想象力

恐怕早去读ASC了吧

于是

我回答说:

一个实验 一份责任本来这事情就应该这么罢了

可是还是想特别说点什么

因为这真的不是个别现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内地的影迷、观众跟风现象特别严重

极其喜欢人云亦云

早些年

就看过一个心理研究报告

一个人刚走出电影院兴高采烈

然后上前采访

问起他的电影观感

他表示很喜欢

然后接着他的两个小伙伴一齐表示这部电影很差;于是当第四个人问起这部电影怎样时

这个人就改口

说那不是一部好电影

当年笔者是把这个研究当成笑话看的

因为笔者是一个有主见到常被别人称为女汉子的人

因为一个分镜和别人争论得面红耳赤是常事

可现在

笔者却不得不面对“跟风”这个问题

因为它针对的群体太广泛了

似乎已经替代勤劳节俭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

笔者也不知道自己是哪儿来的这种天外飞仙般“责任感”

非想把这件事儿跟大家掰扯明白

多半是双子座的母性情结及博爱个性一齐爆发

满脑子是要救观众于“水火之中”的(这才是摩天楼

逃出生天)的想法

但也很有可能是自作多情

拒绝被动 做主人翁 总有些时候

你犹豫要不要去看一部电影

而后

你试图去影视、影评网站寻找看或不看的理由

总有一些人

自己没看过

就说很差

还有一些人

一股脑地说好

让你觉得不是水军就是脑残粉

还有的人

直接来上一句

千万别去看某部电影

这些话

单听一次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

但架不住的是狂轰乱炸

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

不知所措

最后稀里糊涂地决定去或不去

结果是气急败坏或是大为惊喜

当然

也有些人

图文并茂

有理有据

让你深深折服并信赖:他说好的时候

你会立马下决心去看;要是觉察出不好的苗头

立马就不会去看

但上述这些情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被动的

笔者建议

一定要掌握主动权

不要成为奴才

所谓掌握主动权就是

相信自己的直觉

要亲自去体验

不要过于依赖别人的看法和观点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要敢于并乐于去说出自己的观点

盲目崇拜

非常有害 除了上述情况

对普通影迷影响最大的很可能是有影响力的(多半也是资深的)影评人

可是

笔者想说

所谓题材立意

所谓历史地位

所谓发展流变

这些本不是一个普通观众

一个普通影迷应该去承载的

影评人出于责任

很难避免去提及这些

笔者亦不反对有上进心的影迷去了解学习

但是一个前提是尽量先看电影再看影评

即便看了

也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一部电影

更不要因为别人的说法去改变自己看某部电影的初衷

这样就本末倒置了

首先

电影是一本艺术

艺术是极其私人的

是极其注重个体感受的东西

一个人嗤之以鼻的

却很可能是另一个人千金不换的

谁也不能替代你本人的感受

别人的说法当然要听

但前提是你要有自己的想法

不能人云亦云

久而久之

就把自己的想法淹没了

在时光网徐克的采访下面

有人留言说

就凭徐克两个字

就不会去看

我嘴一撇

这位仁兄肯定不知道他小时候看得欲罢不能的黄飞鸿系列是徐克导演吧

在他眼中《七剑》肯定是一部烂片吧

本来很不屑

可想一想

又那人挺可怜

不想让这样的人“破罐破摔”

与很多美好失之交臂

所以——空杯心态 婴儿目光看电影之前请空杯心态

不要带着沉重的负担去看

不管你是普通观众

还是资深影迷

还是为了写影评

甚至是职业影评人

都应该空杯心态

敞开心扉

用很婴儿的眼光去看一部电影

忘掉什么电影史

什么技术

什么风格

什么地位

什么导演

什么前传

这些都应该在看电影之后去想

不然会直接影响你的观影体验

《吕氏春秋·去尤》中有一个疑邻窃斧的故事:人有亡斧者

意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

窃斧也;颜色

窃斧也;言语

窃斧也;动作态度

无为而不窃斧也

简言之

你觉得一个人是小偷

你怎么看都觉得那人像小偷

如果你一开始就觉得这部电影不怎么样

抱着挑错的心态

尽管可能扭转

但更可能陷入自己跟自己斗气的循环

而更惨的是

你抱着很大的期待

结果因为期望过高反而很失望透顶

但偏偏那片子真的没那么差

很多人看得还挺快乐

典型就是怪兽大学

显然也包括《极速蜗牛》

完全不带情感是不可能的

能去看一部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需求与渴望

但是

请尽可能把情绪降到最平稳的位置

可以尝试电影开始前闭上眼睛深呼吸

让自己放松

然后忘记一切去诚实面对一部电影

之所以这样

不是为了给烂片开脱

好片更不需要笔者鼓吹

只是为了更好的观影体验

看电影是为了什么

追根究底是一种快乐

如果丧失了快乐

图什么呢?空杯心态

而后看时才能High起来

不管最后对影片的观点是好是坏

根据最真实的感受

你都会说出自己的观点

而不是模模糊糊地觉得好

或是扯着嗓子说不好

让你说

又说不出来

因为带着有色眼镜

会忽略很多细节

和别人进行文艺争论

两句话就败下阵来

只能骂人

那真的很丢脸

征服别人

最重要的是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的前提是你真的是平心静气去看

自然没有戾气

不管支持和反对的人

都不会因为明显的戾气把你加入不靠谱

令人厌恶的行列

只有别人决定看下去了

才有第二步

以理服人

摆事实

讲道理

这时

你观察的细节越多

就越有说服力

看罢

好的地方

要称赞;不好的地方

要提出;一部电影在同类电影中的地位

要清楚

但作为观众

更重要的是

我们要掌握主动权

要明白

是我们书写电影史

而不是电影史书写我们

电影史是为了电影而存在

我们的每一张影票都可能改变一部电影的命运

一条锁链 一个桥梁但总有一天

我们会不满足于做一个看客

而是想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所以难以避免会涉及影评及影评人责任的问题

笔者认为

影评

既不是电影史的垫脚石

也不是电影宣传僵硬的附庸

他的意义在于它像一条锁链

一个桥梁

连结着电影和观众两头

一方面影评人作为观众的一员

真实而有技术含量地表达观影感受

提出问题

会促进电影及电影行业本身的发展

而另一方面

作为“懂的更多”的中间人

可以让观众发现影片中他们没有发现的亮点

这样就加强了互动;再者

就是通过自己这个跳板

拉进观众和电影的距离

这点在文艺片上尤为明显

这样

一方面电影质量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看电影

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所以

笔者认为

不管多么高深的影评

如果阻隔了观众和电影之间的道路

让别人产生不去看一部电影的想法

无异于杀鸡取卵

而更重要的是观众本人

很多影评人并没有主观“阻隔”的意愿

而提出缺点及症结所在也是他们的职责

所以这就需要观众自己了解到这一点

保留自己的判断

又回到之前的问题

就是要有主见

不要轻易被别人左右

最好的办法就是

看完电影

再看影评

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看完电影

再看影评笔者本人从小喜欢看外国经典名著

尤其喜欢法国和俄罗斯文学

而这些书目都是官方外国电影史课本上经常谈及的

笔者切身的感受是

先看了书

然后再看电影史

不仅轻松

而且会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

分析综合

从而产生自己的观点

但笔者的一些同学

(笔者大学专业是俄语语言文学

要知道俄罗斯十九、二十世纪黄金和白银时代的优秀作家作品多如牛毛)

尤其是看书较少的

无奈只能按照文学史死记硬背

效果极差

根本谈不出自己的观点

而最大的危害是

会形成第一印象

书本固然是权威的

但也同样会束缚自己的想法

即便后来再去看

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

往往会怎么看怎么觉得书本上说得有道理

而没有进行真正的思考

误以为书上的观点就是自己的观点

从而被上一代人的思想淹没

所以

尽量让自己先去思考

然后再去看别人写的

通过交流

提升便很快

而那时

也能全身心感受到互动的快乐

除了想把这些想法传达给大家

笔者本人还有一些疑惑

一些不知对错

但仍摸黑坚持着的事情

如果大家能给我一些建议便再好不过了

影评 之 碎碎念思想家

哲学家总会问:我是谁?人为什么存在?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那么

我是不是也可以问:什么是影评?影评为什么会存在?影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好的影评的标准是什么?影评人又承担了哪些责任?其实

从很早之前

当我一门心思扎进中国独立电影及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时候

就觉得影评归根结底应该是社会批评

直到现在笔者也这样认为

社会意识是建立在社会存在之上的

创作必然离不开现实

如《寻找小糖人》这样的纪录片

如果不从社会批评

意识形态的角度去评价

必然是浮于表面的

只是当遇见商业类型片

笔者开始产生了一些动摇与怀疑

尤其是面对中国内地本土的商业类型片

让笔者感到秀才遇到兵

有理说不清

因为按照这个标准

它们多半经不住推敲

甚至到达“实在糟糕”的程度

而另一方面

作为一种鼓励和保护

笔者也不想给让刚拱出地面的小草承受这么多压力

经历这么多风雨

觉得太残酷

还没有到鞭策的时候

所以

无形中

形成了两套价值观

对国产类型片

往往是鼓励居多

缺点适当说

如果不是什么的大的问题

甚至可能会直接忽略

于是

当一部不完美的但有着闪光点的商业片出现时

面对那些铺天盖地地质疑声

笔者总会迸发出“护犊子”一般的母性情结

敢与天下为敌

并用女汉子的气概藐视别人对自己当枪手质疑

但笔者也会问自己

这样做真的对吗?这样是不是一种溺爱

会不会不利于中国商业片的发展?所以

当别人不触碰到我脆弱的神经的时候

我还是愿意提一些缺点不足的

可每当一部我觉得是有可取之处的电影被别人合理地批评与抨击的时候

明明知道对方说的是对的

可我总是很着急很担心

我总怕那些读者看了这些会不去看那部电影

让创作者灰心丧气

不是每个人都有姜文的霸气

不是每个人都有非行的信心

当我看到章子怡《非常幸运》的采访时

一度鼻子发酸

那部电影好不好看?我真的很喜欢

但问我多好?中国电影才发展几年啊

你说能有多好?可是她那么努力

那么想做不一样的自己

难道不应该呵护她

守护她吗?难道大家忘了《一代宗师》里堪称表演艺术家的她吗?就这种努力

还不值话两个汉堡的钱买张影票吗?笔者是一个太感性的人

可又并觉得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缺点

如果那么多人喜欢理性

喜欢冷冰冰地罗列数字

喜欢喜怒不行于色地定位影片的影史坐标

那么就让笔者一路疯疯癫癫

摧枯拉朽

声嘶力竭

大哭大闹大笑地写下去吧

此外

除了出于对商业类型片的保护

还有一个性格上的原因是

相对于找一个事物的缺点

笔者更迷恋发现一个事物的闪光点

对人对事都是这样

即便会有想不开埋怨的时候

但下一个瞬间就会安慰自己

找到一件事情的好

一个人的好

因为好的东西

美的事物

闪光的地方是会带给别人快乐的

相对于带给别人痛苦

笔者更趋向于带给别人快乐的心情

像是一种动物本能的趋利避害

我希望那些看过电影的人

在看我的文字之后

能回忆起当时看电影的感动和快乐

即便是那些讨厌某部电影的人

也希望看了我的文字之后

能平复心情

然后说道“原来这部电影没有这么差!”

“那一点我怎么没想到?”然后快快乐乐地给这次观影划上完美的句号

并乐于参与下次观影

而不是满腔愤怒

当然这只局限于优点大于缺点的电影

而那些奇葩到费力都找不出优点的电影

忍无可忍

无需再忍

相对于鼓励

笔者就只能改用“鞭策”了

所以

说了很多

说到底

还是希望大家参与进来

读了书评

不等于读了小说;听场足球解说

并不等于亲自踢了足球;看了美食杂志

并不等于吃到了美味佳肴

而笔者

也想跟大家一起

快乐地看电影

并一直快乐下去

笔者有一个梦想

想让那些不爱看电影的人喜欢上电影这个造梦机器

这个神奇的艺术

笔者无意于做什么资深影评人

无意于在影评界争夺什么话语权

只是很简单地想和大家站在一起

把自己最真切地感受和大家分享

十年以后

笔者或许不是最优秀的影评人

但一定是最快乐的码字人

此外

笔者还注意到一件事情是

很多影迷及观众并不满足于看当下热映

大众口味的电影

他们更喜欢老片

经典老片

纯艺术电影

笔者也在努力去做

一直在努力想

怎样才能让看《闪灵》都觉得迷惘的朋友迷恋上《撒旦探戈》

又该怎样让一个只喜欢看《野草莓》《八部半》的人喜欢上盖·里奇

蒂姆·波顿?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我们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灵魂?笔者在绞尽脑汁去思考

已经有了眉目

应该会尝试开一个非常长的系列

如果您愿意关注

那必是极好的

此时此刻

笔者可以自信满满地说

我虽然不是最专业的

但一定是最真诚的

最苦口婆心的

最值得信赖的

作为一个女人

手枪都打不了

别说当枪手了

但是如果有一天

我开始分析镜头

满篇截图

让你烦躁不已

那多半是我在自我修炼

绝不是得瑟

如果有一天

我突然变得道貌岸然了

让你想要大骂“你装什么13”

请及时提醒我

而如果有一天

你觉得我无药可救了

也请原谅我

因为变成那番模样

我一定比任何人都痛苦

我要记住此刻的自己

不管走多远

希望自己初心不变

求监督!(=求关注!?)最后

我爱你——  加油!——

一个眼神的距离

文章

4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