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画/冒险/喜剧电影《无敌破坏王》
于2012年上映
由里奇·摩尔导演
菲尔·约翰斯东 约翰·C·赖利 编剧
影片讲述了无敌破坏王生活在一个80年代出品的低精度游戏中
他的设定身份是一个反派
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游戏《快手阿修》中大搞破坏
其后由玩家操作的英雄人物快手阿修会及时赶到进行修补
赢得奖牌
包揽一切荣耀
身为反派
破坏王厌倦了自己的生活
眼看阿修被胜利者的光环围绕
自己却日复一日在无趣中过活
他终于决定改变
单纯的他以为只要自己也能得到一枚奖牌
就可以摆脱反派的身份
于是某日在游戏厅歇业后
破坏王偷偷离开了自己的游戏
前去闯荡其他电子游戏的世界
在途中
破坏王结识了来自《英雄使命》的冷酷队长
这是一个21世纪最新的第一人称动作游戏;以及来自90年代糖果赛车游戏《甜蜜冲刺》的小女孩云妮
后者梦想着能上场比赛
但其身份也不允许她梦想成真
破坏王所属的游戏《快手阿修》由于失去了他被认定为系统错误
如不尽快返回
则游戏就会被永久删除;而《甜蜜冲刺》的游戏世界则在悄悄酝酿着一场巨大的、威胁到整个游戏世界的阴谋
这也许是无敌破坏王实现梦想的机会
但也可能是一条不归路……他可以扭转乾坤
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吗?
前段时间在图书馆里翻到一本书
《世界反派人物志》
里面林林总总大概汇集了一百五十多号“反派人物”
伏地魔古莱拉小丑德古拉等头号"You-know-who"雄踞榜首无疑
前言中有一句话
大概内容是
所谓的“坏人”
也许只是为现世的道德价值标准所不容
不合规矩
特立独行
而在这个日益多元的社会里
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坏蛋”们温柔的一面
人性的一面
他们也会哭也会笑
也会苦也会痛
没有人"born to be bad”
他们也是活在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普通人
这似乎是《无敌破坏王》最原初的概念
真是应了之前的那个“诅咒”:“皮克斯出品了最不皮克斯的《勇敢传说》后
迪士尼也出品了最不迪士尼的《无敌破坏王》
”我还坚持之前的那个想法:皮克斯最强悍的地方在于重构现实
比如主人不在时的玩具
比如脱下紧身衣之后的超人
比如变成垃圾场的地球
等等等等
而这次
《无敌破坏王》也来了这手
构建了一个藏在电玩机后面瑰丽灵动的编码世界
百试不爽~ 本片的四位男女主人公真是史上最不搭调的搭档了:一个一身蛮力、一对巨掌、生来就为了破坏一切的反派“破坏王”拉夫
一个小巧玲珑、用小锤子修复一切的游戏英雄快手阿休
一个古灵精怪、梦想成为卡丁车大赛冠军的“游戏漏洞”云内洛普
一个纤腰丰臀、身手飒爽、身世设定悲惨的女战士卡红
在这个街机游戏的世界里
他们有自己要遵守的法则(不能随便穿越到别人的游戏中去)
有自己的职责(英雄负责救世
坏蛋负责毁灭)
有自己的信条(玩家至上)
然而电影的戏剧化就来源于主角的“不本分”:身为反派人物的破坏王拉夫竟然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友善
于是
“游戏”开始
好戏上演
其实
如果把这部真的放在皮克斯的作品集里纵向对比的话
《无敌破坏王》就是一部很成熟很规矩的皮克斯产品
和各种“总动员”有一样的核心价值:寻求他人赞同
寻找自我认同
有一样的故事模板:危机矛盾浮现
经过一系列惊险刺激、温馨互助、失望心伤、齐心协力
最终化解危机
更交到了新的朋友
收获了新的爱情
破坏王拉夫不是第一个登上大银幕的坏蛋动画形象——毕竟前面还有《卑鄙的我》中格鲁
但这部片子比后者更触动人的是
反派主角不是“改邪归正”
而是告诉这个世界“刻板印象是不对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
拉夫、云内洛普
他们是坏蛋
是bug
一切一生下来就注定
没得选择
如同阿休和卡红
生来就是为了修补和战斗
他们也没有选择
对天然的身份没有选择的权利
这仿佛我们每个人的人生
即使英雄
也有邪恶的一面(比如不甘退出历史舞台而到处作祟的涡轮);即使坏蛋
也有闪光的一面
即使看上去百益无一害的修补能力
还是不能帮助自己逃离囹圄;即使看起来百害无一利的破坏能力
有时也是一种守护和建造的力量
性别肤色国籍容貌......不同
差异
是上天赋予每一个生命的禀赋
摒弃偏见
放下成见
消除刻板印象
这部影片似乎在自傲地诉说着:即使我的人生就是个悲剧就是个笑话就是个错误
有什么关系
enjoy being yourself! 英文中
“主角”和“英雄”共享Hero这个单词
也许这是希腊神话给人类文明留下最大的刻板印象吧~今天
也许我们可以说
a hero hasn't to be a hero. 主角
不一定是英雄
也许
这就是现代社会自我认知的出发点
认同自己
宽容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