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南汉山城》解说文案_《南汉山城》:秋风宝剑孤臣泪

时间:2023-11-16 04:00:16 上传:阿U男孩 字数:4021 字

韩国历史电影《南汉山城》

于2017年上映

由黄东赫导演

编剧

影片讲述了该片根据2007年出版的韩国同名卖座小说改编拍摄

以丙子胡乱为背景

讲述了在南汉山城避难的朝鲜朝廷尚

主张与后金军队对抗到底的金尚宪

和主张和亲保百姓太平的崔鸣吉等人身上发生的故事

劳劳车马未离鞍

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

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

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绝命诗》一世界上每个民族都喜欢自认“老子天下第一”

那么

如何巧妙而艺术地拍摄一部关于本国战败投降的电影?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还真需要技巧

对于本国的黑暗历史

通常影视作品的处理方式

一种是挖掘大败局之中的个别胜利

比如韩国的《鸣梁海战》、我国的《血战台儿庄》;第二种是竭力突出反抗精神

哪怕最后失败了

至少是壮烈殉国

而不是忍辱偷生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林农导演上世纪六十年代拍摄的《甲午风云》

还有美国导演乔恩·阿维奈2001年拍的《华沙起义》

众所周知

二战时面对纳粹有组织的屠戮

犹太人基本上驯服如绵羊

很配合地走进了集中营

正因为此

影片中在华沙那零星而决绝的抵抗就值得大书特书

如果说上面两种

尚属于基于史实的合理戏剧化呈现

那么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关于外敌入侵的影视作品则纯粹是一种恶搞风格的空想剧:通过白痴化、弱智化敌人的外表和言行来达到自嗨式的精神胜利

比如欧洲在战后对第三帝国元首各种恶意满满的丑化

全然不顾当初德军是怎样闪电般横扫欧洲大陆

各国又是如何抵抗不及先后纳降的

再比如

中韩两国贡献了众多极富魔幻色彩的抗日神剧

以弥补昔日未能在正面战场大获全胜、痛扁倭寇的遗憾

转而便创造性地、以荒诞剧的形式在影视作品中完成假想敌的消灭

在这种情况下

看到黄东赫导演的新作《南汉山城》

突然就感叹不已

不回避敌人的强大

不丑化对手的面目

不吹嘘自己有盖世神功

冷静呈现所有做过的努力和坚守

也敢于直面曾经屈膝下跪的耻辱

并且正视国家在“或战或和”的痛苦抉择中遭受的两难处境

在那座漫天飞雪的南汉山城

朝鲜君臣度过了史上最寒冷的47天

最终开城投降

曾经拍过《奇怪的她》、《熔炉》这些佳作的黄东赫以严谨工整的风范完成了这部苍凉悲壮的历史正剧

影片油画一般的光影效果

精致细腻的服化道、主角们出众过人的演技

加上剧中清军全程使用满语对白

种种考究让影片展现出厚重的史诗感

成为2017年韩影中当之无愧的最佳作品

二站着死

还是跪着生?这是东方式的哈姆雷特命题

从现实来看

后者肯定占了主流;但彪炳史册的

永远是那些战斗到最后一息、舍生取义的人

《南汉山城》的背景

是1636年底至1637年初的“丙子胡乱”

满清在入关之前

先行出兵打击了大明最忠诚的属国——朝鲜

多年受大明恩典、拥儒家文化为正统的朝鲜一直奉大明为宗主国

蔑称满人为“胡虏”、“蛮夷”

1636年这一年

皇太极称帝

改后金国号为“大清”

消息传来

朝鲜国内哗然

仁祖拒不见大清使团

也不接受国书

皇太极的登基大典

朝鲜使臣拒不下拜

凡此种种

激怒了满清

两国积怨爆发

清兵大军压境

只用了不到半个月就从鸭绿江边打到朝鲜京城

仁祖仓皇出逃

率文武百官退守南汉山城

影片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清军将山城团团围住

时间一天天过去

凛冬已至

城内弹尽粮绝

战马都杀了填肚子

内外消息不通

援军苦等不至

活路几乎都已断绝

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就在这个时候

朝鲜君臣等来了御驾亲征的皇太极和一封招降书

是战

还是和?何去何从?在国家命运的十字路口

主张议和的吏曹判书(相当于天朝的吏部尚书)崔鸣吉与主张死战到底的礼判(礼部尚书)洪尚宪开始了针锋相对的争论

金尚宪慷慨激昂地质问:“将士仍在抵抗

忍受着饥饿努力守城

还有一线生机

为什么要先跪地求饶?”他的话大义凛然

几乎不容反驳

可大义是什么?是殉国、是成仁?翻开史书

“不当亡国奴”这个看似正确的价值观背后常常是淋漓的鲜血

金尚宪之前

有唐代名臣张巡

在“安史之乱”中为了保卫睢阳城

张巡咬碎了满口钢牙

在粮草断绝的情况下先杀了自己的爱妾给将士充饥

接着又食城中几万名老弱妇孺

到最后城破时

全城仅四百余人幸存

至今在河南商丘古城外

仍有规模雄伟的张巡祠

金尚宪之后

有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

他在扬州拒绝了多尔衮的一再劝降

与城共亡

整座城池随后遭到清军十日不封刀的屠掠

是生

还是死?在存亡的关头

仁祖迟疑了

 三影片中

金尚宪和崔鸣吉当着仁祖的面有一场唇枪舌剑的激烈辩论:金(对仁祖):您要跪在可汗面前吗?如果让您跪下倒酒

您也要照做吗?崔:弱者为了活下来

没有不能做的事情

金(依然对仁祖):鸣吉说的

就是您活着要走的路吗?崔:尚宪说的很正确

但那只是话

他认为话语重于生命

金:鸣吉所说的活

即是死

微臣愿意死得轻于鸿毛

支撑比死还要沉重的生命!崔:死并不轻于鸿毛

尚宪所说的死是无法支撑性命的!金(霍然站起):一个国家的君王

在面对蛮夷的时候

应该接受光明正大的死!怎可在全天下的百姓面前耻辱的乞求活命?!微臣无法旁观

再侍奉这样的君王

请在此砍了微臣的脑袋!崔:到底什么是国君?!就算在蛮夷的脚下

只要能为了自己国家的百姓创造活路

才是微臣和百姓从心底跟从的国君

请殿下忍受

这份耻辱!在东亚文化语境中

历来视求和为奇耻大辱

历史不提供第二种价值标准

人们没有机会听见秦桧为自己辩护

只看到他反剪双手跪在岳武穆面前任人唾骂

从此白纸黑字

盖棺定论

所以

呈现这样一段“大逆不道”的争执

是令人钦佩的勇气

金允石和李秉宪两位影帝强强联手

以精湛的演技再现了朝鲜历史上两位立场相对却都刚烈不阿的忠臣

纵观全片

两人的一言一行都从容有度

持重端庄

举手投足处处体现了儒家文化长期熏陶之下

一位朝廷重臣所应有气度和风范

这场辩论戏

尽管语气强烈

两人的情绪却始终收敛克制

面部微表情控制精到

仅凭含泪的双目透露出内心的波澜

几乎靠着眼神演活了人物

影片结尾

朝鲜君臣出城纳降

仁祖身着臣子的服饰在皇太极帐下三拜九叩

崔鸣吉跪在身后

浑身颤抖

泪如雨下;城内

宁死不降的金尚宪毅然殉节

宝剑刺入身躯

一颗泪珠滑落脸庞

历史车轮无声而残酷地前行

每个人都走了自己选择的路

但每一步都浸透着悲凉

 四如果说金尚宪是民族英雄

那么处在他对立面的崔鸣吉自然就是声名狼藉的逆贼

然而

《南汉山城》却花大量篇幅刻画了他作为忠臣的形象

弱国无外交

但在山城被围的47天中

崔鸣吉为了求和却四次出使清营

每一次都充满了凶险:不光要面对清兵射来的箭雨、被清将龙骨大用弩机抵在脑门上受死亡威胁

更要领受各种言辞上的羞辱

然而他均临危不乱

不辱使命

只可惜每次归来

迎接他的都是身边同僚的非难和斥责

称他丧权辱国

有失体统

最后降书的起草

也责无旁贷的落在了他身上

天色微明

油灯燃尽

一夜未眠的崔鸣吉放下手中的笔

清楚地知道

由自己起草的这封降书一旦送出去

自己就成了千古罪人

然而

是否能够就此换来黎民苍生活下去的曙光?清军总攻的最后时刻即将来临

朝堂阶下

群臣全身缟素

齐刷刷跪地高喊:“崔鸣吉的国书是把整个宗祠献给敌人的逆贼之书!殿下

请马上把它烧掉

砍下逆贼崔鸣吉的脑袋!”朝堂之上

匍匐于王座前的崔鸣吉依然苦苦进谏:“微臣写的不是信

而是路

是殿下需要踩着走的路

殿下

请不要和天下百姓一起死!就算明天砍了微臣的头

也请今天把降书送出去

”此时他心中的苦痛

恐怕只有260年后的李鸿章才能体会

1900年

曾经所向披靡的满清也走到了风雨飘摇的路口

八国联军抵达京城郊外

太后和皇帝匆忙外逃

临走

不忘给两广总督李鸿章发了一纸任命:封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作为全权大臣负责与各国交涉

此时的李鸿章已78岁高龄

部下和亲属力劝年迈的中堂大人以《马关条约》为戒

不要再上京当替罪羊

可放眼天下

再也找不出第二人能与外敌周旋

北京的烂摊子总要有人收拾

李鸿章心力交瘁

一边咳血

一边与洋人周旋了近一年

在病榻之上指挥下属把损失降到最低:赔款数从10亿两白银降到4亿5千万两

分39年还清

年息4厘

这个数字是对4.5亿中国人而定的

“人均一两

以示侮辱”

这就是《辛丑条约》

李鸿章接受了这份侮辱

收获了国人的一片声讨:“卖国者秦桧

误国者李鸿章!”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听到这样的骂声——条约签署之后没多久

这位晚清名臣就溘然长逝

留下“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的临终诗句

五《南汉山城》的另一贡献

是除了刻画“和”、“战”两派的对立之外

还还原了夹在两者之间、首鼠两端的群臣

他们是历史上面目模糊的一群人

是史书中的失语者

却是真正的大多数

比如影片中领议政兼都体察使金鎏

金鎏当然也有立场

就是永远站在“对”的一方

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

不留下一丝话柄

鉴于任何关于议和的言辞都会给自己的品德增加污点

所以他自然是站在主战的一方

直至后来在他的指挥下

朝鲜军打出“自损三百

伤敌两人”的败仗

最后的责任却被他降到出征将领的身上

从起初强拆农民的草房给士兵御寒

到后来拿走士兵的草垫去喂马

再到最后杀了战马给士兵充饥

金鎏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在打自己的脸

却无一不被他冠以堂皇的理由

然而金鎏并非不爱国

在被迫随崔鸣吉出使清营的时候

他也试图维护国家的体面和尊严

可是来自文明之国的莫名优越感

让这位饱读诗书的文臣不屑于俯身和“蛮夷”平起平坐

哪怕对方已经兵临城下

而这样的姿态是我们所熟悉的

200年后

满清的大臣们也用同样的眼光看待远道而来的西方列强

无视对手的强大

拒绝放下自己的身段

国家风雨飘摇之际

仁祖在大殿上茫然四顾

发现满朝文武俱是嘴上仁义道德

行动却畏畏缩缩之辈

只知跟风随大流

而不堪担当重任

禁不住内心惶恐

其实这种局面恰是一个王朝的常态

现实中没有那么多的忠臣、奸臣

是无数平庸之人构成了历史的底色

关于道义、荣辱、名分、尊严

《南汉山城》还提供了另一个维度上的视角

那就是城中的百姓

渡口的今天为皇帝带路

明天为清兵带路

只要有人肯给他一碗小米;冒死出城送信的铁匠其实最关心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

这样开春就可以播种

对升斗小民来说

士大夫们争得头破血流的复杂难题并不存在

人民关心的只是自己的肚子

结语《南汉山城》139分钟的篇幅

人物塑造上

从战派、和派到骑墙派

从皇帝、士卒到百姓

包括出场不多的清军一方

从皇太极、龙骨大再到翻译官

几乎每个人的形象都立得起来

站得住脚

激烈残酷的战争场景和明争暗斗的宫廷斗争

其中还掺杂了金尚宪和渡口老人的孙女之间的忘年情谊

各种层面上的立场交锋和观念碰撞

构成了内涵丰富的影像读本

再现了历史的多元和复杂

阿U男孩

文章

2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