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电影《生活万岁》
于2018年上映
由程工 任长箴导演
编剧
影片讲述了没有过度加工过的曲折离奇
这部高纯度的纪实手法电影
呈现了身处当代中国不同社会切面的十五位主人公
为了生存和希望
在命运面前平静的、甚至不自知的选择
他们之中
有武汉站前只身带孩子开出租的单身妈妈
有正要置换心脏的病人
有黄土高原上去意彷徨的贫穷教师
有孤独的护林员
有失恋的舞女
还有生病的小丑医生……
电影《一代宗师》里
宫二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
”这三个阶段是否也可以称量一部电影?我想是的
如今
大部分电影还处在看自己的阶段
导演与演员都极为注重自我表达;小部分电影处在见天地的阶段
乐于去呈现天地与自然;而第三个标准是最难的
那就是见众生
这里的众生并不是电影包装出来的众生
而是有血有肉
真真切切的众生
在11月27日上映的《生活万岁》就是在表现生活
表现众生的一部电影
要知道
没有人是万岁的
但生活却可以万岁
可以世世代代
祖祖辈辈地继续下去……不夸张的说
这部电影几乎颠覆了所有电影语法的规则
它像是以一个上帝视觉
观察着现实中的芸芸众生
从上海卖油墩子替儿子还债的老年夫妇
到宁夏固守乡村小学的年轻教师;从广州夜市卖田螺供女儿上学的明哥
到大兴安岭父亲患心脏病在家的青年护林员;从西到东
从南到北
整部影片讲述了十四名普通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状态
如此多的人物加上碎片化的讲述
在相互交叉之间又保有着某种内在的情感维系
真是一桌融合了世间百味
处江湖之远的大菜
这远比那些居庙堂之高的佳肴更有滋味
能够做到这样观察现实
表现真实
主题务实
展现百姓生活生态
这对于电影形式来讲是非常新颖的
在我看来
《生活万岁》这样的作品才是好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生活不是电影
生活比电影更难
也更精彩
更励志
在看这部影片的过程中
其中的很多人物与故事的影子都会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
联想到自己听过看过的故事
比如
我曾在快手短视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藏族姑娘她的名字叫格绒卓姆
家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偏远高原地区
小学文凭的她在18岁之前没有走出过县城
每年农忙季节会收青稞、挖虫草、采松茸
同时
她也叫“迷藏卓玛”
是一个拥有120多万粉丝的快手网红
是“老铁”们口中的“松茸西施”
她利用快手
一个月帮助整个村卖了30多万元的虫草
成为快手幸福乡村计划的带头人之一
她的故事还被多家媒体争先报道
格绒卓姆的故事是不是也很《生活万岁》?这就是该片的可贵之处
它让我们觉得电影中呈现的生活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甚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拿起手机
记录下生活的点滴
正如快手短视频坚持的价值观那样:记录世界记录你
记录每一位普通人的生活
试想
这部影片碎片化的故事线与镜头语言
如果分离出来的话不就是一个个快手短视频吗?不就是我们日常拍摄
记录下的生活剪影吗?如果说那些商业大片代表了我们国家最高的电影工业水准
那《生活万岁》这样的电影就代表了每个电影人的良心
以及他们的人文关怀
在这十四个小故事中
个人觉得最具人文关怀
最让人感动的当是那对成都街头唱歌的老年盲人夫妇
他们不是演员
所以呈现出了最为鲜活的
写实的人生
在街头
上了年纪的盲人妻子演唱着邓丽君的歌曲
轻柔婉丽的歌声与她的现实境遇相映衬
加上同样是盲人的丈夫在身旁弹琴
真是让人慨叹
特别是两人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在微弱的灯光下吃饭饮酒
说着说着妻子的眼泪流了下来
丈夫用手轻轻擦过她的脸庞……这现实的苦与内心的甜
真正地谱写出了“生活”这两个字的奥义
在这部影片中
酒是一个核心意象
比如
那位夜场舞蹈演员在伤心时会与朋友喝酒哭诉;那对盲人老夫妇会在喝酒的过程中谈心;拉萨蹬人力三轮车的老大爷在离别时会与朋友一醉方休……酒可以放大人的内心情绪
也能展现生活的本真
如果将这部影片
将这些个故事比作一种酒的话
我想它应该是我们中国人最爱的白酒
因为它在入口时会很辛辣
但细细品来却可以让人感悟出:绵、甜、醇、香等多种味道
如果你也想在别人的剧情里
感悟到自己的故事;想饮下这杯由生活为材料酿造的美酒
那就请来影院支持这部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