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英国动作/冒险/科幻电影《超人:钢铁之躯》
于2013年上映
由扎克·施奈德导演
大卫·S·高耶 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
影片讲述了故事从一个男孩发现自己有着不属于地球的超能力开始
作为一个年轻人
他开始了寻找自己身世和命运的旅程
但若他想要将人类从灭绝的命运拯救出来成为希望的旗帜
那潜藏在他身体里的英雄必须挺身而出
Superman regime—《Injustice Gods among us》拍完了期末作业
帮着大一学弟剪完了片子
我也终于和成都-scofield一起观看了《钢铁之躯》
看完后他问我感觉怎么样
我顿时语塞
对于这类问题我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言语来表达
对于《钢铁之躯》更是如此
说不错吧
《钢铁之躯》作为DC和华纳寄予厚望的重启之作
相比起传统超人电影文艺了不少
而扎克那种近似于手持摄影风格的特效场面可谓开了此类型片的先河
说失望吧
确实挺失望的
诺兰监制的话注定不会让扎克撒野
写实的基调也注定了不会有太多彩蛋出现
有几个“Lexcorp”字样出现我已经很满足了
而扎克指导则注定叙事上会有问题
虽然到正片中这些担心一一实现
但最让我失望的还是《钢铁之躯》的主题选择和剧情编排
诺兰加高耶的剧本怎么说也会跳出商业类型片的规范与程式吧
再加上DC漫画主题一贯阳春白雪
不像漫威那么底层
那么通俗
更喜欢探讨一些所谓人类社会的“终极命题”
但没想到
《钢铁之躯》所要呈现的“终极命题”却如此波澜不惊
甚至屡试不爽
重启风波:从DC漫画说起DC公司的发展史
也就是DC和漫威的斗争史
虽说是正义联盟的成立导致了神奇四侠的诞生
直接促使了漫威公司的崛起
但DC公司不管是在漫画还是电影
它的每一步决策也或多或少承受着来自漫威的压力
尤其是DC被外界诟病的“重启”
从上世纪50年代闪电侠发现平行宇宙以来
DC借此机会
将已经严重脱离当时审美的美黄金时代的老牌“正义会”英雄统统被打入了“地球2”的冷宫
新一代的“正义联盟”成员得以活跃在“地球1”的主流舞台上
"地球2"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启
却标志着一个时代审美的巨大变革别以为这就完了
在这次软性重启后
DC还是嫌平行宇宙太多
索性用一次“无限地球危机”将那些老不中用
人气低迷的英雄叫来领死
这次大事件可谓是毁天灭地
而在尘埃落定后
DC漫画再无平行宇宙一说
所有的主流英雄全部都在同一个宇宙中
在这之后
DC又利用绿灯侠黑化的《零时》事件
修正了一些时间线的错误
虽然漏洞还是很多
却直接被DC无视掉了
与此同时
漫威由马克米勒编写的平行宇宙系列—《终极宇宙》系列大卖特卖
DC这下才开始后悔当初一劳永逸消灭所有宇宙的举动,
怎么办?重启!!!于是
“无限危机”结束了
一个统一宇宙被分成了52个平行宇宙
2012年
DC迎来了“闪点”重启
这次布鲁斯韦恩死在了那条小巷中
真正的蝙蝠侠是他爹托马斯
哈尔乔丹没有成为绿灯侠
海王和神奇女侠反目
在这次事件结束后
闪电侠重启了另一个平行宇宙
也就是如今正在连载的“新52”世界
DC两大子公司“wildstorm”和“Vertigo”的人气英雄也都存在于这个世界
不过归根结底
导致DC抽了风似得一年重启两次的直接原因就是漫威电影版图的不断扩张
而这种危机感并不是杞人忧天
闪点事件统一了漫画世界观
两大子公司的人气角色相继加入DC主宇宙
而随后的“新52”则将全部刊号清零
彻底推倒半个多世纪的设定
足见DC公司为了赢得更大市场的决心所在
相比起漫威和DC在漫画市场竞争中的难分胜负
两家在电影市场的胜败之势却是一目了然
漫威电影放长线钓大鱼
如今已经建立起完整的电影世界观
《复仇者联盟》便是漫威电影宇宙的高度统一
之后的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更是野心勃勃
而在漫威不断把电影梦做大的同时
DC这边却是节节败退
作为资格最老的漫画公司
DC人物的改编版权全部都在华纳手中
东家的不作为导致DC电影口碑的两极化
《绿灯侠》完败
《蝙蝠侠》世界观不兼容
《绿箭侠》走TV路线
再加上一众人气角色还没有上位
DC漫画电影的世界观至今还没有形成
为了扭转败局
DC公司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一位资格最老的超级英雄—超人
甚至不惜以 “新52”重启为代价
抹掉了跟随了超人70多年的红内裤
更换了人设不说
也让超人变得更加年轻
一切的一切
都是为了这部能将DC公司代入电影改编新纪元
也就是“正义联盟”时代的《钢铁之躯》
新52超人
电影版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新人设
尤其是肩部设计平心而论
如果你将《钢铁之躯》当做一部漫画改编电影来看
满足感绰绰有余
只可惜全片顶了个诺兰的光环
观众自然会期待更多
而《钢铁之躯》也再一次证明了诺兰并不是神
即使作为故事的主笔
在不像《黑暗骑士》一般有强大原著为改编后盾的情况下
诺兰和扎克选择的“自我矛盾”与“种族生存”的主题可谓是屡见不鲜
自我矛盾:X战警既视感之前在comicvine上面看到一篇叫做《为什么钢铁之躯不是一部超人电影》的影评
影评从传统超人应该带给观众的刻板印象谈起
带出了《钢铁之躯》主题太过沉重的论点
可当我看完本片后
却完全沉重不起来
对于自我身份的认知与拒绝是英雄漫画最常见最俗套的主题
而带出此类命题的最直接办法便是将英雄们丢进人类社会这个长期独立存在
对非人类物种毫无认知的封闭群体当中
这一点《钢铁之躯》挖得较深
时空交叉的结构让超人的自我矛盾从小延续到大
他明明可以用超人的力量来保护自己
拯救生灵
却不得不考虑到施展超能力会彻底打破人类长久以来形成的固有价值与世界观
这种该出手时不出手的痛苦
是超人自我矛盾的主要来源
是做一个随时随地释放自己的真我
还是做一个“力有余而心不足”的伪我
面对欺负自己的学校霸王
他不能还手
面对即将被飓风吞噬的养父
他不能暴走
甚至在救了一校车的同学后
他最担心的还是自我身份的危机
编导设计了几个非常典型的抉择戏码
来表现超人的自我矛盾
忆童年
做苦工
手持镜头
独立电影既视感
虽然没什么新意但依旧有效可惜的是
这类命题实在是没什么新鲜感了
几乎所有想深挖英雄内心的编剧都会使出“自我迷失”这最自恋的一招
唯一的区别就是挖的够不够深罢了
《X战警》系列就是如此
无论是漫画还是电影
贯穿始终的都是变种人和人类社会的矛盾
这就不难引出变种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认知
想当年狼叔初到Department H的时候也是被人当做怪胎一样使唤
但他克制住自己的兽性
忍气吞声一直没发作
和超人一样
他并不知道自己在人类社会中到底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
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直到X教授的到来打开了他的世界观
狼叔才怒气值暴增用政府特工堆起了尸山
而在《X战警》系列电影中
小淘气Rough甚至一度想要放弃自己的能力
做回一个能够触碰
能够感知的普通人
而不是沾上则亡
碰上即死的变种人
也正是由于每一个变种人在饱尝人类社会的种种歧视后的做出的抉择
才形成了“X战警”和“兄弟会”这两支殊途同归的变种人组织
两大阵营的形成实质上也是自我认知的暂时结束
在经历过长期的思想斗争后
有的变种人站在了人类一方
渴望用沟通架起种族融合的桥梁
就像超人和终于认识到自我精神的氪星父母
有的变种人则对人类失去了信心
为了自己种族的生存不惜毁灭其他的种族
最终成为了被先天编程的统治者—佐德将军
对于佐德将军的塑造直接就是奔着类型化去的
明白你是为了种族利益就你就别亲口复述一遍了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
英雄漫画和漫改电影在主题的选择上其实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对此我并不否认
在没有更高端的“终极命题”或是塑造手法出现之前
自我挣扎
自我迷失
自我矛盾永远是挖掘人物深度
拔高人文高度的主流手法
也有人会说对于自我的探寻是一个普世命题
没有过时一说
想要赋予英雄人性
想把英雄打回凡胎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可当《蜘蛛侠》系列用了7年都在展现蜘蛛侠的自我矛盾
当《X战警》系列都启动了前传来深化自我矛盾
当《超能失控》用失足少年的自我矛盾酿就一场人间悲剧时
这类“My gift
My curse”的纠结心路历程你还看不烦吗?不管你烦不烦
我是烦了….. 种族生存:《变形金刚3》既视感《钢铁之躯》的主要矛盾集中在超人自身与人类社会和超人母星的存亡问题上
超人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天神下凡后
随之而来的便是自己种族的去留问题
在生你的地方和养你的地方做出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
类型片中大多都会用到这种“矛盾转换”的手法来化解一些不好解决的矛盾
也就是所谓的“敌人的敌人是我朋友”
举个例子来说
《无敌破坏王》中如果没有机械飞虫的肆虐
拉尔夫和游戏世界的矛盾是解不开的
《温暖的尸体》中如果没有“皮包骨”这一物种的出现
人类和僵尸永远都是死对头
到了《钢铁之躯》中
如果没有佐德将军入侵地球
超人对于地球永远都是个未知的威胁
而带着超人和人类的矛盾让剧情继续的话
《钢铁之躯》拍出来就是主题晦涩的文艺片了
倒是挺符合诺兰的“终极命题”的调调
而正是由于强大的“第三者”的介入转化了矛盾指向
人类才逐步开始了解超人
统一了战线
同仇敌忾
然而也正是如此
《钢铁之躯》几乎被硬生生的截成了两段
前半段是超人的自我矛盾
没有所谓的反派
也没有正反对立的传统结构
有的只是独立范儿颇浓
甚至有点惊悚味道的心路历程
直到佐德将军入侵地球
文艺调调的自我矛盾瞬间升级为天地冲撞的种族矛盾
全片的商业气质至此显露无疑
一半文艺一半商业的结构无疑是《钢铁之躯》的硬伤—动作场面全部囤积在了下半段
除了打还是打
佐德将军的且战且退更是严重影响叙事节奏
扎克的叙事短板也在此时暴露无遗
每当你觉得快打完了吧
却发现自己又被镜头带到了天上
《钢铁之躯》的高潮部分有好几段可有可无的抒情场景
这便是其中之一至于种族矛盾的展现
《钢铁之躯》简直就是翻版的《变形金刚3》
就连剧情设置都惊人的相同
在变三中
由于博派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狂派给地球下了最后通牒
还煞有介事的全球直播
为了地球的安全博派选择投降
但狂派的真实意图却是除掉博派
把地球作为新殖民地留给自己的种族继续繁衍
说到这儿
你大概能看出《钢铁之躯》和《变形金刚3》的相似之处了吧
把“博派”换成超人
把“狂派”换成佐德将军再读一遍你就明白了
至于佐德将军
和御天敌又有什么不同呢
都是不愿意接受种族振兴已经无望的事实
企图通过灭绝其他种族这种极端的暴行来争取生存空间
而《钢铁之躯》中的几个“宇宙发生器”
其作用和变三里的虫洞装置几乎是一样的
至于超人和变形金刚
即使被地球人不信任
他们却都为地球而战
都把城市当做拳击场
他们最终都放弃了生你的地方
因为他们对养你的地球爱得深沉
最后
两部电影高潮部分的动作戏份都是长得要命
写到这儿
我想我也可以回答对《钢铁之躯》的总体印象了
那就是平庸
扎克加诺兰的卡斯阵容并没有迸发出该有的火花
相反的却是各自为政
给我的感觉的是诺兰负责前半段文艺
扎克给他设计镜头
并不直接参与到叙事
而后半段武戏扎克仅仅沿袭了诺兰的凝重影像风格
却少了他自成一派的瑰丽
开始堆积大场面
却在叙事节奏上找不到主心骨
甚至有些急于求成
以至于缓急处理不当
很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
对于《钢铁之躯》
个人感觉完全没必要大书特书
主要是因为主题屡见不鲜
故事编排上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全片唯一的亮点就是扎克对于动作场面的设计了
和传统的英雄电影不同
《钢铁之躯》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来自于近似手持摄影的“临场感”
给人的感觉是镜头完全未经设计
更没有构图一说
镜头甚至会不停地变焦来捕捉空中打斗的速度感与激烈
有时我们甚至看不到超人的身影
仅凭地面上斑斑驳驳的掠影便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刺激感
这和平时我们看英雄电影那种置身事外
坐山观虎斗的冷眼旁观截然不同
最后附上一张自己临摹的新52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