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
法国|
丹麦剧情电影《猛于炮火》
于2015年上映
由约阿希姆·提尔导演
约阿希姆·提尔 EskilVogt编剧
影片讲述了影片由法国女星伊莎贝尔·于佩尔、爱尔兰男星加布瑞尔·伯恩以及美国男星杰西·艾森伯格共同主演
于佩尔饰演的劳拉是一名著名的战地摄影女记者
她不幸在车祸中丧生
劳拉的丈夫带着他们的小儿子一起生活
三年之后
他们的大儿子回到了家中
打算开一个回顾劳拉摄影作品的展览
对于劳拉
这位声名显赫而特立独行的女人
他的丈夫和儿子都有着不同的回忆
但是在筹备回顾展的过程中
他们发现了劳拉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秘密——丈夫和儿子
他们中间真的有人认识那个真正的劳拉吗?还是他们自身也有秘密
在瞒着彼此?
挪威电影《猛于炮火》
不是一部战争片
唯一与战争有关的
是片中女主角伊莎贝尔·里德
曾是一名战地摄影师
不过
由伊莎贝尔·于佩尔饰演的这位女战地摄影师
在电影开场就因车祸死去
诚如于佩尔所说:“她很少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出现
当你想记住一样东西时就是这样
你不会连续记住一大段内容
而是记住各个短暂的时刻
”伊莎贝尔的每一个人生片断
全部来自和她有关联的亲人——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的视角
这是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
一部关于家庭的电影
这部电影
没有隆隆的炮声
或响亮的炸弹;在某种程度上
它是一部安静的电影:轻柔的音乐、静止的特写、缓慢的对话、低沉的旁白、如梦的意识……但它具有一种沉重的冲击
这是源自于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亲人之间都有这样重重隔阂、障碍
难以逾越
遑论他人
这种内在的冲击
远甚于炮火
比炸弹更猛
这部电影貌似一部悬疑片:探究伊莎贝尔死亡的真相
其实
早在电影开始
借助她的搭档战地记者理查德之口
我们就知道她死于自杀
她的丈夫吉恩知道
她的大儿子乔纳也知道
只是瞒着她的小儿子康拉德
本片与其说是在探究伊莎贝尔死亡的真相
不如说是吉恩和乔纳如何共同延迟这一真相让康拉德知晓
这一家子
游移在过往的记忆、现时的生活之中;纠缠在互相的关系
以及自身的困境当中
而所有这一切
都和女主人有关
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
她影响着她的家人
很显然
伊莎贝尔死后
吉恩企图和小儿子康拉德沟通
成了本片的切入点
父亲跟踪小儿子
关注他的一举一动;父亲不时打电话
同墨西哥鸡肉卷来温暖小儿子;父亲化身电子游戏里的一个角色
渴望和小儿子的替身相遇……这符合吉恩一贯的生活信条:他渴望安稳的家庭
要不
他怎么会放弃他的表演生涯呢?他和妻子伊莎贝尔的矛盾恰恰在这儿
伊莎贝尔是事业有成的摄影师
她的兴趣在隆隆炮声的战地
但她又不是一个甘愿舍弃家庭的人
她和她的同行一样
渴望奔赴战场
用镜头记录一切
但和她合作的大部分人都没有家
而她有
她也渴望回家
但她一旦回了家
就像上了瘾
又思念起远方的硝烟
吉恩不喜欢这样
每一次在机场送别妻子
感觉妻子不会再回来了
“我最先想到的是孩子们离不开你
”真正令吉恩痛苦的是
伊莎贝尔和搭档理查德有外遇的预感
在她死后多年得到了证实
但理查德说:“我想跟她在一起
可对她来说
只有在我们工作时才有可能
当她不再外出
就结束了
她想跟你在一起
她想好好过日子
”这样一个沉陷在巨大矛盾中的女人
最后选择自杀
是迫不得已而又是必然的行为
吉恩和伊莎贝尔的不和
作为大儿子乔纳
早有察觉
这个博士生、大学教授
曾询问过母亲:“你又跟爸爸吵架了
你们为什么不离婚算了
一了百了?”父母的婚姻影响了他
以至于母亲死去多年
他自己也娶妻生子
还对婚姻缺少信心:“有时我觉得妻子会离开我
”至于小儿子康拉德
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
看上去沉默、古怪
其实
内心充满色彩
他依恋母亲
崇拜母亲
他说:“有时候
我希望有两个我
妈妈曾经给我看过如何通过不同的拍摄方式改变含义的照片
这对我有深远的影响
”电影中有一个精彩的片断
随着一连串画面快速切换
康拉德碎片式、不相关、丰富、有趣、记录在电脑里的文字
被呈现出来
他就是一个多面体
但他的这种多样性被遮蔽了
以至于他的父亲没有看到
这造成了他们之间的紧张
康拉德最后终于知道母亲死亡的真相
他
还有他的父亲、哥哥
也终于知道
他们应该怎样开始自己的生活
这部电影
有非常鲜明的风格
非线性立体叙事
不晦涩、不混乱
构图精致……尤其是旁白的运用:或人物内心独白
或第三人称他人的旁白
或借用影片人物的旁白
声音和画面完美结合
比如:契合女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的声音(一个濒临死亡者的幻觉)
切进小儿子的画面(他的意识在流动)
继而是母亲遭遇车祸(自杀)的慢镜头(仿佛是小儿子之所见)
声音、画面和意识
就这样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