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中国香港剧情/悬疑电影《听风者》
于2012年上映
由麦兆辉 庄文强导演
麦家 庄文强 编剧
影片讲述了解放初期
国民党在大陆还残留了大量的敌特人员
意图颠覆新生政权
神秘的701组织专门监听敌台——郭兴中是701的领导
而沈静则是其中的职员
但由于沈静家庭背景的关系
所以她永远都是独来独往
武昌则负责在监听组的人确定了敌人位置之后将其抓捕回来
何兵本是个街头小混混
但因为是盲人
所以他有一项特殊技能
就是听觉非常敏锐
他也借助自己的这项技能赚钱
1951年的10月8日
701突然发现
所有的敌台全部消失了
唯一的解释就是敌特分子启用了新的发射频道
而何兵的特殊本领对701非常重要
因此701派出张学宁将何兵“请”到701来
希望他能为新中国服务
但是
事情绝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文/公元1874
《听风者》这样一部电影
有着麦兆辉、庄文强之前《无间道》《窃听风云》等系列的珠玉在前
很难让人不对这样一部同样充满着正邪的谍战电影充满期待
若要追溯这部电影的前世今生
大可以翻开麦家拿了茅盾文学奖的原著小说谈起
而这本小说也已经多次改编成戏剧作品
这次到了麦庄二人的手里
以香港导演的视角来出发
这部电影发生了一些奇妙的文化
最显著的改变
是在意识形态上
站在香港导演的角度
他们显然不会专注去拍摄一部讲述共产党人是如何跟敌特做斗争
保卫人民生命财产不受威胁的主旋律电影
所以在这部《听风者》里
故事从原著的60年代末移到了矛盾冲突更加激烈的50年代初
而整部电影只有在一段特别加进来的香港戏份里标明了“1949年”
从此以后便再无年份的提示
全靠观众自己去想象
刻意模糊年代的做法
显然有着想把意识形态降低
而去专注讲述一个故事的出发点
所以
在这部“反特”电影里
首次没有通篇出现领导人的大幅画像
和众多鼓励人心的宣传口号
十里洋场如同30年代一样繁华糜烂
家居的装饰丝毫没有“又红又专”的年代感
甚至连破译密电码的总部里也没有那些能够让观众猜测出年份的事物
甚至甚至
连最能代表意识形态的国旗
都仅仅只是在电影的最后一幕集中出现
所以
既然把“意识形态”降到了最低
那么麦庄的这种做法
显然就是想把“故事性”提到最高
所以在整部电影里
梁朝伟饰演的何兵
他原来的身份
他特殊的技能
他如何工作
他如何恋爱……《听风者》这个片名已经将整部电影要讲述的故事概括:这就是一部展现听风者何兵的电影
于是在这样的情形下
整部电影的重点不再单单的只是“谍战”
周迅饰演的“学宁”和范晓萱饰演的“沈静”与何兵之间的情感故事成为了一条重要的故事线
占据了电影相当大的篇幅
对于这段戏的处理
麦庄或许是为了避免某些不能触碰的禁忌
让三人在情感和个性上都十分完美
于是
这段“三个完美的人”的三角恋
走得平淡似水
戏剧性不强
十分遗憾
看的时候我一直在猜测
如果沈静真的是敌方卧底
那么整部电影情感的纠结程度和故事性就会更加强了——可惜
看到最后
在开场部分似乎有着无数可能性的沈静
最终也只是沦为一个陪着何兵睡觉、给何兵做饭的“酱油”角色
在这样的情感线处理之下
故事主线也不得不围绕着何兵做文章
整部《听风者》过于强调何兵本身的能力
以致于我看完的第一感觉就是:何兵瞎了
电台就能找到了;何兵不瞎了
电台找不到了;何兵又瞎了
电台又找到了
在这样的故事构架之下
在这样过于强调听风者的个人能力而忽略了谍战整体布局的情况之下
故事就显得比较单薄
这也和麦庄之前的《无间道》《窃听风云》里复杂的人物纠葛、精致的故事脉络相去甚远
不过即便是这样的情况
《听风者》仍有着许多可以被称道的地方
香港导演站在“第三者”角度来看待国共内战、对于“主旋律”题材的“非主旋律”式阐述
乃至对于找寻电台的“文戏武拍”
都让《听风者》有了和过去的同类作品不一样的地方
至少和柳云龙版的《暗算》相比
梁朝伟的形象对于他自己也是一种突破——相对于《无间道III终极无间》里开场梁朝伟眼瞎的“惊鸿一瞥”
一向以电眼魅力征服观众的他
这次扮演一位盲人
的确能让观众回想起过去《地下铁》时期的他
片尾排山倒海般出现的蒙太奇剪辑结局亦是《听风者》的一大亮点
抛弃掉了原著灰暗的结局
故事在最后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未完待续
何兵完成了他个人的成长
对张学宁的敬礼与香港演员扮演的“敌特”们倒在红旗之下
形成了本片最后也是最大的隐喻
风再起时
斯人已逝;红透了的大地
还能容得下用黑布蒙住眼睛的何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