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网络谜踪》解说文案_孩子去哪儿了?

时间:2023-12-07 13:58:00 上传:布不丁 字数:2530 字

美国悬疑/犯罪/剧情电影《网络谜踪》

于2018年上映

由阿尼什·查甘蒂导演

阿尼什·查甘蒂 赛弗·奥哈尼安编剧

影片讲述了工程师大卫·金一直引以为傲的16岁乖女玛戈特突然失踪

前来调查此案的警探怀疑女儿离家出走

不满这一结论的父亲为了寻找真相

独自展开调查

他打开了女儿的笔记本电脑

用社交软件开始寻找破案线索

大卫必须在女儿消失之前

沿着她在虚拟世界的足迹找到她…

一部编导几乎查不到多少资料的影片《网络谜踪》

本子过硬

手法新颖

用一块现代社会人人离不开的电脑屏幕

撑起了一个悬疑迭起

又真实可信的故事

对当下家庭的重要矛盾点亲子关系和网络生存状态、网络安全等问题

进行了颇有深度的探讨

电影中

我们看到父亲大卫对网络工具使用的娴熟

这令他有能力通过分析追踪各种公开的、个人的信息

单枪匹马执着顽强地因爱之名

最终找到并及时挽救了女儿的生命

从这一点上来说

要感谢互联网

所有的线索都或明或暗地呈现在这个浩浩荡荡的虚拟世界里

但反过来看

刨除心理因素

女儿遭遇的危险也显然来自幽暗不明的网络

其实我们常说的虚拟世界早已成了我们生存的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它已经不是我们能逃离或醒来的梦境

而是真切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并且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认知行为模式

甚至很多时候

我们会觉得我们被现代科技绑架了

并且患上了斯得哥尔摩综合征

彻底被网络征服

拜倒在一堆0和1的程序脚下

每天不舔一下主人的脚趾竟无法安然入睡

网络成了电视剧2.0版

而且更海量更新鲜

在这样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上

我们总会找到跟自己很相近的观点和行为

我们想做英雄圣人

会有无数精英楷模的动人事迹刺激你的泪腺

手动点赞的瞬间

仿佛在为自己心中的道德自我加冕

我们只觉得遗憾

为什么自己没有这样的机会彰显高尚

影片中玛格特失踪后

不是朋友的成了忧心落泪的闺蜜

搭不上话的同学义不容辞成了志愿者

不关心孩子死活的女人成了义正辞严的家长导师

每个人关注的中心都不是玛格特

而是镜头前的自己

上了镜头的人替我们完成了“英雄之旅”

吃瓜的我们被自己内心的共鸣感动着

期待着下一个实现自我的机会

对于从不愿示人的无助悲凉

我们总是用微笑的面具将其装裱

朋友圈的无数迷人瞬间

只是真实生活中光彩的零星点滴

却一定要在网络上留下雪泥鸿爪

而那些真实的忧郁和泪水

只会向难以真正交集的陌生人倾倒

在彼此的同病相怜中

获得一丝可怜的安慰

知道生活其实对谁都不容易

以此来平衡与他人值得艳羡的生活相比较而催生的无边沮丧

影片中的玛格特因为网友母亲的遭遇

倾囊相助

内心其实是在补偿未能挽救自己母亲的遗憾

只可惜真慈善遇见了假悲情

将虚弱的自己交付出去

要甄别正确的人正确的时间

否则要么会收获最有力的支持

要么将承受最尖锐的伤害

那些内心最不堪的汹涌恶意

多少年来不敢触碰

躲在文明外表的背后

被文化的权杖束缚着

蛰伏在灵魂的最深处低沉嘶吼

网络平台的自由剪断了猛兽的锁链

突破了牢笼的动物本能如潮水席卷而来

不必承担责任的宽松让人回到可以手起刀落的蛮荒时代

快意的人们用字符充当了现代的屠龙刀

邪恶的词汇飘过屏幕

刀刀见血

一个女孩子失踪了

有人幸灾乐祸“她在湖底呢”

有人分析“父亲杀害女儿的21个理由”

有人胡说“她跟我在一起鬼混”

那个心急如焚的父亲面对这一切雪上加霜的残忍

只有挥动老拳奋起反击

但剥开那些恶意

或许里面也包裹着一个个被伤害过的灵魂

那个吞云吐雾扛着枪的男孩儿

热爱艺术

把自己对社会的愤怒贴满全身

因为爱的呼唤得不到期待的回应

就让世界看见我的绝望

不能让你爱我

至少能让你讨厌我害怕我

我以另类的方式活在你的眼中

好过空气般的存在

电影最重要的主题是亲子关系的讨论

我们看到一个母贤子孝的家庭因为一个妈妈的离开而差点落入分崩离析的境地

从这里

我们就能明白一个妈妈在家庭中的核心意义

妈妈在的时候

爸爸是那个永远的最好的爸爸;她一离开

爸爸成了那个女儿要逃离的糟糕的爸爸

妈妈分门别类记录下了所有人的联络方式

爸爸却不认识女儿的任何一个朋友

爸爸以为自己了解孩子

“她不会离家出走”

但事实无情地打响了他的耳光

他终于低头懊恼“我不了解孩子”

孩子去哪儿了?从他们避免谈及妈妈开始

孩子就一点点离开了爸爸

他们拥有共同的美好记忆

也同样地承受着思念之苦

可俩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讳莫如深

以为那是对对方更好的方式

一个偷偷地回看妻子过去的视频

一个悄悄地为妈妈纪念生日

每一次小心翼翼的谈话都把彼此推开一寸

用力而虚假的微笑令父女之间越来越难以靠近

每个人的虚弱都需要被看见和允许

一个只能选择刚强的生命

最终结果必然是折戟沉沙

真实是兼顾两者的容器

生命才可以在里面自由流动

妈妈爱钢琴

孩子并不必然爱钢琴

更何况

睹物思人

当钢琴成为一种哀伤的载体

每敲击一下

奏出的都是悲声

让人怎能不黯然转身

未经哀悼的丧失

就如同草草包扎的伤口

表面的平复掩盖不住底层的溃烂

永不停歇的侵蚀

反令肌体再也不能换发新的活力

一个永不结痂的伤口

只会提示你曾经的创伤

却不能给出未来的祝福

只有彻底的清理

让纯粹的悲伤充分流淌

才可以在泪水中得到洗礼

重新拾起生命的勇气

妈妈走了

爸爸和孩子还在

彼此珍惜

继续幸福

才无负妈妈的牵挂

爸爸以为时间可以治愈一切

时间只能淡化伤疤掩盖伤痕

却不能抚平伤痛

玛格特从来没有见过美女网友

只是六个月的网络聊天

就怀揣着满腔热忱

深更半夜驱车来到湖边的山崖

吸着大麻期待着一场恨晚的相见

按说十六岁的少女应该不至于如此无知

但当潜意识里有向死之心

一切的疏忽就显得顺理成章

从她身上

家长可以看到一颗得不到恰当回应的心灵

是如何的痛不欲生

最令人担忧的是孩子堕入虚幻的美梦不可自拔

沦陷在数字或毒品缔造出的迷幻世界里

一切尽在掌握的神力让人陶醉

很容易在飘飞升仙的幻觉中

令孩子滑入不可逆转的边缘

家长无法用说教和暴力让孩子拒绝这些红尘诱惑

却可以贴近孩子的心

用温柔的怜爱一步步把孩子拉回到自己身边

当然

爱也应有原则边界

警探爱孩子

甚至不惜为此杀人夺命

这样的教育很惊悚

孩子永远学不会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脆弱的羽翼永远扛不起风雨的锤炼

警探以为是孩子需要她这样的妈妈

其实是她培养孩子成为妈宝

好令其永远臣服于她的照拂

这样的孩子到头来

不是把自己就是把别人逼上绝路

父母跟孩子要建立一个既亲密又有边界的关系

太过亲近

可能让孩子失去了自我发展的空间

太过疏离

孩子又会不知所踪

那种一直站在身后

孩子翱翔你可以挥手

孩子跌倒你可以搀扶的既不打扰又视线所及的距离

大概是孩子最舒适的成长空间吧

不管孩子身在何方

家长不妨问问自己

是否知道

孩子的心去了哪里?

布不丁

文章

5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