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林肯》解说文案_《林肯》:政治家、自然权利与例外状态

时间:2023-12-09 05:58:06 上传:▍花言巧语- 字数:4020 字

美国|

印度传记/剧情/历史电影《林肯》

于2012年上映

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

托尼·库什纳 DorisKearnsGoodwin编剧

影片讲述了本片主要根据普利策获奖得主、历史学家Doris Kearns Goodwin的著作《对手团队:政治天才林肯》改编而成

该书描写了林肯政治团队“四虎将”总检察长Edward Bates、国务卿William H. Seward、战争部长Edwin M. Stanton、财政部长Salmon P. Chase眼中的林肯

这些人都曾是林肯竞选总统时的竞争者

但后来被林肯强大的人格魅力所感召

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故事围绕着南北战争展开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

面对种种压力

林肯和他的团队运筹帷幄

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

统一了美国

《林肯》:政治家、自然权利与例外状态同意虽能产生和平

却不能够产生真理

——列奥·施特劳斯1、林肯和第二宪法在生命最后的四个月里

林肯形容憔悴

身心疲惫

步履艰难

正是这个林肯形象

而不是如今在华盛顿特区林肯纪念堂里端坐着、在五美元纸币上印着的那个偶像化、符号化了的形象

深深地打动了斯皮尔伯格导演

1865年初

最让林肯感到疲惫的

不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而是宪法第十三项修正案能否通过、奴隶制能否在美国彻底废除、《独立宣言》中主张的自然权利能否得到伸张的问题

当年1月31日

在林肯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之下

众议院里的民主党人投出了足够的弃权或赞成票

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第十三项修正案

4个半月后

林肯遇刺身亡

然而

林肯的死却是美国“自由的新生”的开始

几年之后

宪法第十四项修正案(所有人的生命、自由、财产享有法律的“平等保护”)、第十五项修正案(禁止以种族肤色等理由侵犯选举权)

在林肯遗留的影响力之下相继通过

这三项修正案被称为美国的“第二宪法”

真正在法律上树立“人人平等”的原则

这是南北战争的最大成果、林肯的最珍贵遗产

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是一场解放奴隶的战争

也是一场重塑国家共同体的战争

第二宪法的诞生

使美国宪法从原来的保护一部分人的自由走向所有人的平等

真正落实了《独立宣言》的精神和理想

也直接决定了当今美国的基本政治面貌——多数民众都拥有选举权的大众民主的统一国家

在这个意义上

林肯指出了美国的新生之路

也重铸了美国的宪政制度

对美国历史而言

林肯的伟大已经毋庸赘言

透过《林肯》这部电影

我们只有细致地理解林肯在生命最后阶段的理念和处境

才能理解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艰难与智慧

2、民意和真理在1865年初

美国普通民众更关心结束战争

而不是废除奴隶制

就连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苏沃德都说

修正案和和平谈判不可兼得

如果从民意的角度出发

在和平和废奴矛盾时

作为民选总统的林肯显然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和平

但林肯坚持认为

民选政府的理由应立基于对与错的标准

而这种标准必须不依靠纯粹的民意

不能只靠数人头来证明标准的正确性

可以说

林肯处在一个民意和“真理”的交叉点上

最终

他力排众议

选择在“真理”的道路上走下去

对林肯而言

这个“真理”指的就是《独立宣言》所宣示的人的自然权利:“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平等

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861年

林肯在费城独立厅的演讲中就说:我从来没有哪种政治感觉不是从寓于《独立宣言》中的感情中喷涌而出

在电影中

他颓坐在椅子上

和身边的技术人员谈论数理原理时说:“与同一事物相等的事物彼此相等

这是不证自明的”“我们生而平等

这便是万物的本质”

自然权利中的“自然”

即是人之所固有(“不言而喻的”)的意思

自然权利就是指人之为人所本来具有的权利

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亦即人们生活在自然状态下就拥有的、应该受到自然法的尊重与保护的权利

在众议院中的辩论中

民主党议员伍德认为

废除奴隶制违背自然法

侮辱了上帝和人类

这是把平等强加给上帝创造出来的不平等

而激进的废奴派史蒂文森则强调

违背了自然法的是奴隶制本身

其实

这是七年前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著名争论的微缩版

林肯已经雄辩地阐明:《独立宣言》和奴隶制不可能虚伪地并存

林肯把《独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从最初的、“前政治的”、狭窄的革命理由(独立战争时期)

变成了一种公民社会实现公正治理的基本原则

自然权利(正当)在林肯的价值观中占据了最高端

这包含了他对人类经验普遍的、超越具体政治维度的哲人式理解

而非对特定政制中特定人群的特定经验的政治家式(比如林肯的内阁成员)理解

就像美国政治哲学家雅法所说

政治家告诉我们

正当的东西在此时此地应当是什么;而哲人则依照那古往今来的普遍正当的标准

肩负起指引民众的责任

以让他们晓得在此时此地什么是正当

对自然权利的洞察和坚持

使林肯具有了某种哲人的品质

然而

他又不同于像史蒂文斯那样的激进的废奴派、自由理想主义者

作为政治家

他还懂得“团结”

具有非凡的政治智慧

他和史蒂文斯的地窖争论凸显了这种差异:他们都看到白人就是不能忍受黑人和他们共享这个国家

史蒂文斯主张用南方的土地补偿奴隶

让整个国家充满自由的人民;而林肯则反对“不适度的改造”

希望实现“团结”

在南方代表的和谈过程中

林肯谈到战后如何弥合“分裂之家”时说:“我们所做的一切皆是向世界昭示

民主并非暴乱

在人民的联邦间

存在一种伟大的力量将其维系

”林肯看到

对自然权利的珍视必将成为整个联邦人民的共同信念

并由此弥合分裂

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自然权利(正当)和民主、习俗始终会存在紧张关系

伟大政治家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不仅懂得在民意面前像哲人一样洞悉并坚持“真理”

懂得用“真理”解放被压迫者

而且懂得用“真理”团结敌人

弥合分裂

如此才能开启新局面

3、法律和例外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例外状态”

内战爆发之前

美国宪法中关于各州是否有独立的权力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

主权在联邦还是在州

也没有定论

所以

宪法无法在法理上对抗分离的主张

1861年3月

林肯宣誓就职总统之后

南方就有七个州宣布脱离联邦自组合众国

就像当年13个州脱离英国自组美利坚合众国一样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继承了美国革命(分离)的传统(合法性)叙事

对于解决内战问题

宪法的实际失效构成了“例外状态”

就像政治哲学家阿甘本所论述的

例外状态构成了一个“公法语政治事实的失衡点”

如同内战、暴动与抵抗

处于一个“模糊、不确定、临界的边缘

法律与政治的交会处”

林肯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正处在失衡的“例外状态”中

他必须积极地“政治地行动”

既最大可能地改造既有法律

又要维护法律程序的尊严

最终

使得“例外状态”成为法律(宪法)更贴近正义的改造机会

在内战的“例外状态”中

林肯采取了不少违背法律程序的“非常”措施:未经国会授权向南方开战;通过总统令解放奴隶

违背宪法对财产权的保护;为了让修正案

他通过许诺工作等非法手段

买通选票等

在众议院

有反对者称林肯为独裁者

是有一定道理的

对自己的内阁的一次长篇解释中

林肯承认自己的作为处在合法和违法之间的模糊地带

《解放宣言》只是在内战的“例外状态”中才暂时有效

所以需要在内战结束前

从宪法的角度永远地废除奴隶制

在林肯眼中

重要的不是保护了奴隶制的1787年美国宪法(第一宪法)

重要的是1776年诞生的《独立宣言》

显然

林肯将《独立宣言》视为美国的立国之基、宪法的思想之基

而宪法只是确立了政体的组织形式

伟大的政治家能站在法律的边界上超越性地思考问题

显然

林肯并不把自己局限在法律的内部思考问题

而是从“正义”和“自然权利”的高度审视法律本身

绕过宪法回到《独立宣言》

对林肯而言

不仅是为废除奴隶制找到依据

也是为在宪法之外真正重塑民族—国家共同体寻找路径

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1863年)中

林肯开门见山地指出:“八十七年前

我们先辈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

它孕育于自由之中

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林肯显然把“八十七年前”《独立宣言》的诞生视为美国作为“新国家创立”的标志

这也意味着

他用共同的反抗压迫和牺牲的历史经验

而非法律概念

重新论述了这个国家的同一性

可以说

《独立宣言》是林肯在内战的“例外状态”中有所作为并最终成功结束“例外状态”的精神根源

4、两种“例外状态”在林肯纪念堂的大理石墙上

至今镌刻着葛底斯堡演说和第二次就职演讲词

林肯在第二次就职演中说道:“不以恶待人

而以仁爱相处

当神开启我们的眼

得见公义时

我们必须持守公义

让我们全力以赴

完成我们手中的工作

医治国家的创伤;并照料在战场上承受苦痛的人

和那些寡妇、孤儿

不忘记关怀他们

让我们竭尽全力

达成在我们中间

及众民族之间的永久的公义和和平

”这段圣经色彩浓厚的话被斯皮尔伯格导演用作电影的结尾

没有选择葛底斯堡演讲结束电影

让人略感到意外

也许是“医治国家的创伤”“让我们竭尽全力

达成在我们中间

及众民族之间的永久的公义和和平”等字句让导演找到了与现实的相通之处

本世纪初“911”事件发生后

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进入“例外状态”

当年10月底

美国以反恐之名颁布《爱国法案》

对外悬置国际法

对内扩张警察机关的权限

并悬置宪法中保障基本人权的许多法律

并进一步通过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延续这种“例外状态”

不同于南北战争

美国新世纪的“例外状态”最终使一国的主权穿透了民族国家的边界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新的权力机制

阿甘本称之为“全球内战”状态

两种“例外状态”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我们在林肯领导的内战中看到了高悬的“真理”——《独立宣言》中的自然权利(正当);而我们在布什领导的“内战”中则仅仅看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普世价值”仅仅是无法(无意)落实的道德外衣

这正是“例外状态”的危险之处:它的后果总是偶然的

有风险的

因为没有任何一种终极的、外在的制度能保障例外状态下的巨大权力会被用于保存、维护、改善宪法的目的

主权者会以“真理”而非仅仅以民意和利益为指导

所以

每次“例外状态”都会打上政治家(主权者)的个人印记

每一次经历“例外状态”之后

我们都不可能简单地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只能面对更好或者更坏的状况

目前看来

美国新世纪“例外状态”属于“更坏”那种:没能让自然权利真正超越民族国家的边界

使得“全球内战”成为构建真正的全球政治共同体的机会

就像林肯当年使自然权利跨越种族和肤色的界限

重塑美国自身一样

2013

2

3

▍花言巧语-

文章

7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