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剧情/爱情电影《野草莓》
于2013年上映
由陈兵导演
崔子恩 陈兵编剧
影片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重庆
某部连长焦明亮于危难中为了救一个孩子
英勇牺牲
焦明亮的遗孀罗雪梅由此成为英雄的妻子
到部队作报告
兵工厂的试枪员祝福忠深受感动
并喜欢上罗雪梅
为了方便罗雪梅报告焦明亮的英雄事迹
上级特别安排罗雪梅进兵工厂当记靶员
祝福忠和罗雪梅两颗心相互吸引
越走越近
同时
厂里书记引诱罗雪梅嫁给自己
播音员也不断向罗雪梅示好……然而祝福忠和罗雪梅的地下爱情愈燃愈烈
李书记却突然将祝福忠调走……一场“灾难”也悄然而至……
尽管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经从法理上完成了对文革这段历史的宣判
但事实上任何对它的艺术反思都还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
鉴于各种难言或无言的不允许
对于当下零落版的《野草莓》至少还是抱有某种同情的苦笑
然而不管怎么说再残缺的版本也总算与观众见面了
有时候能出现就是一种成就
就故事内容而言《野草莓》讲述了荒唐年代的一次特殊恋情
或许换一个时空这根本就不会成为故事
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次偶然的结合
然而
任何人都是时代的产物
所有的事件都只有被放进特殊的时代才具有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
罗雪梅(周楚楚)和祝福忠(尚于博)的爱情本身就是对革命话语的一种背叛
在一个不容许有任何个人空间的年代
爱情就是最大的原罪
而顶着英雄妻子光环的罗雪梅与祝福忠的地下恋情本身就是对革命的某种解构
然而
这种主题上的解构只是整个叙述中的最表层环节
事实上电影处处都在暗示对革命理想的解构
或许对于远离了那个年代的我们来说无论怎么来还原都不再具有原来的光韵
这也是当下任何反应革命战争的题材都无法追上五、六十年代拍摄的该类题材电影的原因
不是我们没有那种才力与财力
而是思想氛围的变化引起整个情调上的差异
当然
对于《野草莓》来说除了这种不觉的变化还有导演有意识的追求
这种追求首先体现在对焦明亮事迹报告的展现上
对于承受者来说
罗雪梅第一次的报告显然是一种从内心出发的悲痛
然而对于接受者或者宣传者来说
他们所需要的不是如何悲痛
而是因死亡而带来的某种精神
任何无法体现这种英雄精神的叙事在原则上来说都是虚假的
哪怕它事实上是真实的
革命话语的叙述原则不是对事实真实的追求
而是对革命目标的表述
因而
当杨干事奉命再次改编报告方式
采用话剧的形式来表现这一事迹时
受到群众与领导的热烈赞扬与高度反响
话剧的形式本身是一种虚拟叙事
然而从革命的立场上来看
它却是对革命理想的最真实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
当采用话剧这种形式后
不但对于接受者来说是一场强烈的反响
对于表演者本身也是一种被虚拟话语所规范的情态
在第一场报告会中泣不成声的罗雪梅也开始受剧情地感染
兴高采烈地接受群众的欢迎
显然
当这种话剧效果被电影镜头叙述出来时
它既是对当时的一种记录
也是一种解构
透过这种热烈的场面
我们看到的除了革命话语本身的虚构性
还有它对个体的无意识规范
它是对现实的主动虚构
然而即使再光辉的虚构本身也是一种虚假的行为
再高大的形象如果不是出自形象本身都经不起意义的拆解
祝福忠对报告的质疑即是对这种虚假叙事的抗议
当《野草莓》完成对焦明亮的英雄形象的塑造时
事实上也是对这一革命虚构的无声抗议
当革命成为一种虚构后
虚构话语权的拥有者自身就成为支配话剧上任何一成员的权力掌握者
而红星兵工厂的厂长显然就是这样一位话语掌握者
因而
革命最后带来的并不是彼岸的光明
而是话语拥有者的肆无忌惮
透过爱情叙述
《野草莓》为我们再一次审视这段特殊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反思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