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剧情/历史电影《一秒钟》
于2020年上映
由张艺谋导演
邹静之 张艺谋编剧
影片讲述了张艺谋导演作品《一秒钟》由演员张译、刘浩存、范伟主演
讲述了没赶上电影场次的张九声与刘闺女因一场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的故事
故事灵感来源于张艺谋导演早期经历
是其一贯对文化展开追忆和寻根的风格
我奶奶曾经和我说过
她年轻时是个“重度影迷”:当年为了能多看几场《小兵张嘎》
她硬是跟着下乡的放映队路线
徒步跑遍了附近所有的村镇……作为喜爱电影的观众
相信多多少少都能理解我奶奶那种亢奋和心绪
而在过去那个年代里
对于“看电影”这件事的特殊情怀和意义
正是《一秒钟》里最温馨的一抹亮色——尽管
这抹亮色与影片真正想讲的故事并没有太大关系
如同影片中张九声(张译)想看到那“一秒钟”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那样
影片外《一秒钟》的上映也是命途坎坷
当然
现在我们看到的片子并不完整
可即便如此
在那片夜空下星月余辉和放映机光亮都无法照到的黑暗
仍然能勾起心中的隐痛
这或许是今年我们能在银幕上看到的最好的国产电影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
】在影片上映前夕
《一秒钟》最大的宣传卖点
是大众对于电影的“集体痴狂”
客观来说
这个点找得很准
这里面有导演张艺谋自己的“私货”:对于胶片的熟稔和怀念
70年代自学摄影
还靠着这个进了北京电影学院……无论是“会洗照片、学过放大”的张九声
还是剪、洗、放映样样精通的范电影
他们身上都有张艺谋的影子
事实上
胶片(电影)本身就是众多影视创作者及影迷的精神寄托物
相信有这份情怀的朋友
肯定会被片中那份饱含深情的温和笔触打动
当然了
如果只顾着讲专业性的东西
撑死也不过是小众的自high
《一秒钟》真正能走进观众们心房的基础
是它抓住了最大公约数——过去人们热衷看电影的集体回忆
如今一些成长在大城市的年轻观众
恐怕都没看过露天电影了
即便是我
也只能凭一知半解的记忆
去理解和感受当年人们对“看电影的兴奋”
那是一个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加匮乏的年代(近乎没有)
老百姓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文艺工作者们的文化作品产出率又低
“看电影”是能以最低成本笼络到最多观众捧场的文化娱乐方式
哪怕是看过许多遍的片子
依然能让无数人乐此不疲
范电影那句“我要是不停
狗日的能看一晚上”绝非夸张
这其中确实有大家“没得选”的因素存在
可说句良心话
谁能够否认那份集体记忆的特殊感情价值呢?所以
我绝对认可《一秒钟》的宣传策略和它表面上的亮色:电影是一束能照在脸上、照进心里的光芒
是一场陪伴成长、伴随人生的梦境
然而
这些与“电影情怀”相关的亮色和《一秒钟》关系不大……因为影片的底色
恰恰是光影之外的黑暗
在那片照不到面庞的地方
潜藏着一个与“电影”无关的故事
《一秒钟》是部非常简单的电影
这种简单体现在方方面面
简单的故事
简单的场景
简单的人物
以及能够浓缩进几句话、几个表情、几个动作里的千言万语
一如当时人们贫瘠的精神娱乐生活
影片的故事也发生在一片满是沙漠戈壁的土地上
一分场和二分场之间只有沙子和石头
在这样空旷死寂的环境下
张九声和刘闺女的言行举止就更令人疑问重重了
之后我们才知道
劳改犯张九声从农场偷跑了出来
千辛万苦就为了看电影放映前《新闻简报22号》里自己女儿的一秒钟镜头
而刘闺女如狗皮膏药般黏在胶片周围伺机偷窃
是为了做灯罩解救被欺负的弟弟
甚至于最应该“爱电影”的范电影
电影对他来说也更像是树立个人权威、维护自己超然社会地位的工具——《一秒钟》里戏份最吃重的三个人
没一个显露出单纯、赤诚的对电影的热爱之情
为什么?理由当然不会是“他们不爱看电影”
那个年头所有人都爱看电影……因此
只有一个解释:有更沉重、阴郁的东西
抑制、蒙蔽住了他们纯真的热切
范电影是因为自己的功利心
导致儿子喝清洁液喝坏了脑子
长期被权欲和悔恨支配
渐渐扭曲了初心;刘闺女是因为父母俱无、只能和小弟弟相依为命的家庭环境
无心也不忍去看电影;至于张九声
是因为世上只有在22号的几张胶片里才能看到自己久未蒙面也无法再相见的女儿了……公映版《一秒钟》最核心的一处改动
便是隐去了张九声女儿已死(扛米时抢着争先导致被车撞)的信息
这一信息直接决定了影片的情绪表达
把这块碎片补上
张九声的许多言行才能足够自洽
他才会在如愿以偿看到那一秒钟后哭着说“一秒钟太短
不够
”关于上面那个说法的佐证
正是《一秒钟》里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场戏:非亲非故的张九声和刘闺女
在一瞬间做出了互为父女的举动
然后双双被保卫科绑了起来
他们就这样被“强迫”着看完了一场《英雄儿女》
泪流满面
这是一处很巧妙的对比和隐喻——《英雄儿女》里的女主角王芳拥有怎样一个家庭?去世的生母是烈士、哥哥是成为榜样的战斗英雄
更关键的是
养父王复标是全国劳动模范(工人阶级代表)
生父王文清是军团政委(革命军人典范)
而且王芳自己也很争气……人人都羡慕、向往王芳那梦一般的英雄家庭
张九声和刘闺女也不例外
可与此同时
“家庭问题”也是他们俩最难以言喻的苦涩痛点
他们是没有被社会主流涵盖到的边缘人
他们不习惯也不喜欢被光亮照到
哪怕只是电影柔和的光影
都可能会灼伤他们早已千疮百孔的身心
《一秒钟》讲述了非主流人物在特定年代里的故事
这也是它命途多舛的主要原因……这种故事就像张九声女儿的胶片一样
转瞬便会在沙海中消失不见
如果无人提及
都会有人觉得没有发生过
关于该不该讲、如何去讲“苦难”这件事
我认为并不复杂:如果事关集体记忆
“有所作为”的创作者
应该让伤痛不止于伤痛;而如果是个人记忆
那我们也应该允许创作者有去伤痛的权利
“短不过一秒钟
长不过一辈子
”70岁的张艺谋都还这么有精神
我们能够明辨是非的年轻观众
总不能比老人家更保守
【也欢迎关注我公号“有爱评论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