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克里斯托弗和同类》解说文案_大师和他的情人们(之六)——《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同类》

时间:2023-12-18 09:55:00 上传:别逗朕 字数:3794 字

英国剧情电影《克里斯托弗和同类》

于2011年上映

由杰弗瑞·萨克斯导演

KevinElyot 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编剧

影片讲述了伊舍伍德早年丧父

一直与母亲和弟弟相依为命

身为旧式封地贵族之子

他却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循规蹈矩之人

他一直想要逃离守旧的母亲、逃离备受压迫的英国社会

叛逆的他故意让自己被剑桥开除后

借着写小说的名义

接受好友奥登的邀请来到了政局动荡且生活颓废的德国柏林

30年代的柏林小酒馆里歌舞升平

同性恋文化盛行

迷醉其中的伊舍伍德与牛郎Caspar有过一段露水情缘后

爱上了清洁工海因茨·尼德迈尔

可惜好景不长

希特勒的上台迫使两人离开柏林

去欧洲各国游历

不幸的是

海因茨被遣送回德国

两人就此天各一方

直到20年后

伊舍伍德成为名作家回到柏林时两人才得以重逢

期间

伊舍伍德遇见的各色人等均成为日后他小说中的人物原型

“单身男子”的前半生 在电影《单身男子》之前

大概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这个名字

这位《单身男子》的原著作者是享誉世界的英裔美国作家

他的小说集《柏林故事》(The Berlin Stories)入选《时代周刊》的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

他本人早在30年代就来过中国

然而我搜遍豆瓣

也只在内地出版物中找到卞之琳所译《紫罗兰姑娘》一书和一部他阐释瑜伽经典的著作

 ******1932年的伊舍伍德 BBC的电视电影《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同类》改编自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写于1976年的同名自传

伊舍伍德一生喜欢记日记、写自传

他的小说也往往带有浓烈的半自传色彩

用他自己的话说

“一切都是从自传开始的”

如电影所述

伊舍伍德1904年生于英国柴郡一个旧式的显贵家庭

早年丧父

母亲成为他反叛旧传统的对象

他的不循规蹈矩在就读剑桥时再次表露

在一次考试中他“用双行押韵诗和无韵诗回答所有的问题”

最终成功达到目的——被开除了学籍

1929年

伊舍伍德追随好友奥登去往柏林

30年代的柏林堪称世界性都

伊舍伍德毫不讳言柏林对他的最大吸引力在于“柏林意味着男孩”

在这个同性恋的天堂

伊舍伍德真的遇见了他的天使——17岁的海因茨·尼德迈尔(Heinz Neddermeyer)

一个拿着笤帚的天使

 在柏林

伊舍伍德不仅找到了天使

也最终遇见了魔鬼

他们相恋不过一年

希特勒就上台了

1933年伊舍伍德带着Heinz离开了柏林

由于Heinz留英被拒

他们只得在欧洲各地游走

去过希腊、葡萄牙、丹麦等多国

远至北非

伊舍伍德一心寻找“my sexual homeland”

一个可以逃脱纳粹魔影、与爱人相守的地方

然而漂泊没能换来安稳的归宿

1937年5月

Heinz被驱逐出卢森堡

在德国边境被盖世太保逮捕

被判三年半劳役加兵役

这段持续了5年的恋情就此终结

1939年

心怀内疚的伊舍伍德与奥登一同离开欧洲

远赴美国

并永久地留在了那里

他后来借自己作品人物之口道出离开的原委——他忍受不了自己的同伴都被召唤到敌人的旗帜之下的现实

直到1952年

两人才在柏林重逢

其时

Heinz早已结婚

并给自己的儿子取名Christian

显然有纪念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之意

 ******电影着重于伊舍伍德的两段德国恋情

对著名诗人W·H·奥登(W·H·Auden)的刻画并不太多

看起来似有奥登落花有意

伊舍伍德流水无情之感

事实上

奥登在伊舍伍德的生命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奥登比伊舍伍德小三岁

两人年幼就读圣爱德蒙学院时即相识

伊舍伍德离开剑桥后两人往来更是密切

两人都是同性恋者

都在文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才华

他们的关系用朋友或情人来形容似都不尽准确

更像是有肉体亲密的终生挚友

他们一起创作过三部剧作

也一起探索过友谊之外的性的种种乐趣与可能

奥登后来回忆说:“如果没有冲破这些禁区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

究竟需要什么

” 当伊舍伍德带着Heinz无助地在欧洲四处漂泊时

奥登的“拯救”行动倒显得富于成效

1935年

他娶了德国大作家托马斯·曼的女儿艾丽卡·曼

并非奥登转性了——艾丽卡·曼也是一位同性恋者

他们的结合帮助艾丽卡拿到了英国护照

得以逃离德国

1938年初

奥登和伊舍伍德决定去处于抗日战争中的中国采访

这次出行俨然成为伦敦文艺界盛事

几乎全体出动送别

E·M·福斯特也亲自前来践行

他们在中国旅行了4个月

足迹遍布香港、广州、武汉、郑州、徐州、南昌、上海等多个城市

采访过战事前线

也见过宋美龄、周恩来等诸多名人

他们给很多中国人留下的印象相映成趣:奥登不修边幅

典型的诗人的狷狂之态;伊舍伍德则衣冠楚楚

完全文人的雅士之风

回国后

奥登和伊舍伍德分别以诗、文写下中国见闻

合著成《战地行》一书于1939年3月在英国出版

颇为畅销

而此时

两人已经远走美国

到美国后

奥登住在东海岸的纽约

伊舍伍德则去往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

晚年两人志趣也大相径庭

伊舍伍德潜心于印度瑜伽经研究

而奥登一改早年的自由派作风

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

但他们始终维系着友情

1974年

奥登病逝于维也纳

远隔重洋的伊舍伍德闻讯痛不欲生

伊舍伍德与奥登

奇特的终生之交1938年

伊舍伍德与奥登踏上列车

奔赴中国******至于伊舍伍德的后半生

在《单身男子》里面可以寻到踪迹

1953年

年已48岁的伊舍伍德在Santa Monica的海滩上遇见了还不满18岁的唐·巴查迪(Don Bachardy)

他们肯定都不会想到

这场跨越了年龄、背景、阶层等诸多差异的恋爱

在日后会成为同性恋者称颂的爱情传奇

本片中

伊舍伍德书桌上一张隐隐未现出面孔的双人合照

就是他们的合影

 他们出双入对

从不掩饰和讳言伴侣关系

相伴30余年

直至1986年伊舍伍德病逝

两人中间一度分手

而后伊舍伍德开始创作《单身男子》

书中主人公乔治失去爱人的孤独与绝望其实正是伊舍伍德自身心境的写照

幸运的是

当1964年小说出版时

两人重又复合

在伊舍伍德的引导下

巴查迪后来成为一名颇有名气的肖像画家

伊舍伍德晚年病入膏肓时

巴查迪为他画下了大量的速写和肖像

被人称为“20世纪最为伤感、最复杂情感的作品”

伊舍伍德与巴查迪合影

背后是著名画家David Hockney 为他们所作的画像 ****** 本片编剧Kevin Elyot曾获劳伦斯·奥利弗戏剧奖

亦是一位同志

擅长文学名著影视改编

也写过《迷情站台》等优秀原创同志剧本

实为是本片改编的不二人选

影片开始

镜头划过伊舍伍德的书架、书桌

桌上照、架中书

其实就是本片剧中人的定格和故事的缩影

 电影中各色人等后来纷纷出现在伊舍伍德的代表作《柏林故事》中

火车上那位假发歪斜的老同志Gerald Hamilton成为《诺里斯先生换火车》里的诺里斯;总是染着绿指甲的落魄歌女Jean Ross诚如她所期望

伊舍伍德将她化名《萨丽·鲍尔斯》写进了小说

当1972年丽莎·明利尼凭借这个角色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时

也许可以算作Jean Ross好莱坞明星梦的另一种美满结局;伊舍伍德教授英文的Wilfrid Landauer则成为《兰多尔一家》中犹太富商的原型

 不怕流俗地说

本片也堪称“大时代下的个人悲剧”

以伊舍伍德自己的故事勾勒时代的轮廓

爱情只是其中美丽又感伤的几笔

电影中两段感情表现风格迥异:第一段关系是“地动山摇”般的呈现

把情欲表现得夸张热烈又逗趣搞笑

第二段感情则优美抒情许多

美仑美奂

毫无肉欲

然而殊途同归

乱世之下

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同类最终饮恨离散

各自飘零

《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同类》是用平静的眼睛看颠覆的世界

面上不动声色

内里万千起伏

亢奋、绝望、惶恐的时代气氛笼罩着剧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

“无论代价如何

我们必须和自己的同类站在一起

”1933年

上帝和魔鬼都在柏林

伊舍伍德与他的同类也在那里

他们都成为那个战争酝酿年代柏林的见证人

伊舍伍德的爱情也最终化作命运的叹息和时代的注脚

******本片中的演员个个长着一张醒目的脸

或鲜明漂亮

或怪异个性

给我留下最好印象的三个角色皆非本片爱情中的主人公:奥登总有点无可奈何、面无表情的可爱状;Jean Ross敢爱敢恨

光彩照人;犹太商人Landauer则优雅睿智

风度翩翩

悲剧命运令人扼腕

不幸的是

对本片演员的最大失望出在了主角身上;更不幸的是

不满不是来自于表演

而是马特·史密斯的那张脸

马特·史密斯的眉眼总是若有似无的带点囧相

和现实中伊舍伍德疏朗文雅的面孔相去甚远

幽默场景时尚算得上合称

一旦进入沉重严肃环节

那张面孔则不免令人情绪游离

于是马特·史密斯带上墨镜时

是视觉效果最好的时候

 ****** 伊舍伍德一生情事众多

即便是他与巴查迪堪称典范的同性关系

其实也存在没有绝对的肉体忠诚的共识

然而伊舍伍德身上却奇异地融合了泛爱而专情的特质

也许这就犹如他一生四处漂泊

以他乡作故乡

不为肉身和俗世所困

永远追寻的是精神与情感的家园

   大师和他的情人们系列(之一)——《全蚀狂爱》http://www.mtime.com/my/176879/blog/386585/大师和他的情人们系列(之二)——《留心那话儿》http://www.mtime.com/my/176879/blog/403850/大师和他的情人们系列(之三)——《心太羁》http://www.mtime.com/my/176879/blog/539729/大师和他的情人们系列(之四)——《莫瑞斯》http://www.mtime.com/my/176879/blog/1067087/ 大师和他的情人们系列(之五)——《小尘埃》http://www.mtime.com/my/176879/blog/2449126/

别逗朕

文章

4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