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剧情/悬疑电影《公民凯恩》
于1941年上映
由奥逊·威尔斯导演
赫尔曼·J·曼凯维奇 奥逊·威尔斯 编剧
影片讲述了“玫瑰花蕾
”公民凯恩临终前给全世界开了一个玩笑
所有人都相信
“玫瑰花蕾”这个字眼背后一定掩埋着一段秘密
为了满足读者的窥视欲
记者汤姆逊走访了凯恩身后的每一位亲友
竭力要拉开一直掩盖着真相的窗帘
帷幕拉开了
凯恩的一生在每个人的心灵舞台上复活
每个人都那么苍老、疲惫
为生活奋斗挣扎了那么一大圈
最后都是空的
看到凯恩飘雪的童年
他的奋斗
他开创出崭新的报纸风格
结婚、生子
享受成功和财富
他野心勃勃
却在政治上猛栽了一个跟斗
两次婚姻都很失败
一个人就那么颓败了
像豪华的仙都娜庄园一样地颓败了
凯恩
一个奋斗了一生的成功人士
在他垂死的嘴唇上
轻轻说出来的那个字眼
像是来不及开放的花朵
仍然紧裹着自己的秘密
在片中
当他初遇苏珊时
功成名就的他表示“要去寻找童年”
正是那一刻
他有点伤感地说着墙上的影子:“不
是玫瑰花蕾
”管家提供了索价1000美元的线索:当凯恩攥着那个飘雪的水晶球时
再度吐露了这个字眼
究竟什么是玫瑰花蕾?是一个女孩的名字?是初恋的定情信物?一件得不到的东西?还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 当记者得出结论“什么也不是”之后
我们看到
在烈焰熊熊的壁炉中
凯恩童年时的滑雪板被扔了进去
火焰舔掉了滑雪板上的经年积尘
渐渐地露出了这四个字:“玫瑰花蕾
”再也没有人关心真相了
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想到的东西
每个人还要忙碌自己的生活
只有我
心里一刹那被击痛了
“玫瑰花蕾”原来是滑雪板的名字!大火很快舔掉了这个字眼
舔掉了滑雪板
一切烧成了灰
化作烟尘
查理·弗斯特·凯恩死了
无论他有过怎样的辉煌
其结局仍然跟所有的人一样
经典参照系《公民凯恩》 Citizen Kane 年代:1941年 / 国家:美国 / 导演:奥森·威尔斯 / 主演:奥森·威尔斯、约瑟夫·科顿、多萝西·康明戈尔 《公民凯恩》是第一部现代主义风格的电影
即便在现在看来
它也不是一部通俗易懂的电影
在经典好莱坞时代
奥森·威尔斯颇具反叛意识地把它拍成了一部无法归入任何类型的电影
同时在叙事结构上也大胆创新
如同卡尔维诺的小说一样复杂
为了讲述传媒大亨凯恩的一生
影片先是抛出“玫瑰花蕾”的谜面
通过这句遗言来做悬念
由线索人物——记者采访凯恩生前的身边人
包括经理伯恩斯坦、搭档利兰、前妻苏珊等人
以片段化的方式拼贴成这个饱受争议的大人物的一生
每一个人所叙述的都只是一部分
甚至有一些还是相矛盾的
但他们的客观视角所展现的是凯恩的不同侧面
影片表面看上去是在寻找“玫瑰花蕾”的答案
实际上展示的则是凯恩这个人物形象
《公民凯恩》在技术上的应用是划时代的
正如巴赞所认为的
景深镜头是场面调度的一种重要手段
奥森·威尔斯就在这部电影中大力实践了有纵深感的镜头给观众的视觉冲击
比如凯恩母亲签字、凯恩的竞选演讲、凯恩与苏珊在古堡中生活等场景中
都加强了画面多信息的处理
如威尔斯所说:“观众可以用自己的双眼在一个镜头中选择想看的东西
”除此之外
仰角拍摄、移动摄影、阴影和逆光的表现等都让影片高度风格化
使得影片的主题变得丰富和复杂
经典 第2分钟
凯恩临终前吐露出那个词“玫瑰花蕾”
既是影史上最短的经典独白
也是最迷人的的难解之谜
手中的水晶球从手中滑落
裂开
象征着梦想的破灭
那飘着雪花的童年
也从此一去不复返
亮点 第82分钟
片中有许多教科书级别的大景深镜头
在这里仅举这一例进行鉴赏
在这个镜头中
凯恩正在画面最前方打字
利兰从画面最深处的那个门走过来
站在画面右侧
这由近及远的运动
丰富了画面的视觉层次
同时栅栏的存在也代表了两人之间的隔阂
最里侧的伯恩斯坦由于太远
看上去比凯恩的鼻子还小
但是不论那一个人
呈现的都是相当清晰
威尔斯既强调纵深感
又能利用道具和场景暗示人物关系
这在同时期电影中首屈一指
加我微信jingyuri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