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我们的日子会来的》解说文案_《我们的日子会来的》:生活既是战争

时间:2023-12-28 05:51:46 上传:眼淚的錯↑覺 字数:1549 字

法国剧情电影《我们的日子会来的》

于2010年上映

由罗曼·加华斯导演

罗曼·加华斯 KarimBoukercha编剧

影片讲述了法国导演 Romain Gavras的处女作

讲述一位心理学家和一个少年追寻自由的奇妙之旅

如果你很年轻却是别人眼中的废物

没有朋友的你

身边只有一个比你年长很多的心理医生

你会...?

如果每个人都恨你

尤其是你的家人

你会...?

如果同伴都在嘲笑你、欺负你

你会...?

答案是:你会和身边其他废物朋友砸下所有金钱买辆跑车

你会穿上自以为最流行的衣服

然后来到不良少年的大本营─爱尔兰

我找不到合适的文字来形容这部电影

看完后在忍俊不禁的同时

有种无比蛋痛的感觉

相对于《逍遥骑士》

《我们的日子会来的》完全是愤怒激情的

又相对于《末路狂花》这部电影的风格又是极端残酷的

这部电影就是在告诉你

如果你总是感觉周围傻逼的比例明显很多

而又无力的时候

请你边骂边暴走

然后见谁暴谁

电影中人物的情绪被无限放大

脱离现实生活

愤世嫉俗

无政府主义

追求自由意志与对种族与身份的各种矛盾都合在一起

他们所追求的自由的路途

整个一个浪漫主义亡命天涯范儿

Rémy对Patrick说:“看看你自己

就像是个做化疗的

没有道德

没有价值观

你简直一无是处”

你如果来纠结什么是道德

什么是底线

这部电影会让你知道坚守所谓的底线和道德都是是无意义的

只有让自己感觉到存在才是有意义的

而这种存在的形式是不计任何责任和后果的

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

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

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马塞尔提出

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

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

人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

此时

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

但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

  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

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

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

没有了归宿感

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

自己将自己异化

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

存在主义诞生了

存在主义在德国盛行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

一次大战后

德奥失败

十月革命成功

1918-1928年柏林工人起义、武装斗争等等

严重威胁着德国资产阶级生存

在他们之中充满了忧虑、烦恼、恐惧以及悲观失望等阴暗情绪

然而他们又不甘心失败

时刻企图东山再起

复仇雪耻

为发泄他们的阴暗情绪并把这种情绪引上自我奋斗的道路

从而把知识分子中的悲观、消沉颓废情绪纳入到资产阶级的复仇轨道

存在主义波及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

意在追求一种纯粹艺术的写作精神

以人为中心

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

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

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

活得精彩

  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让·保罗·萨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l'existence précède l'essence)

意思是说

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

人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个人

要评价他的所作为

而不是评价他是什么人物

存在主义否认神或其它任何预先定义的规则的存在

让·保罗·萨特反对任何人生中“阻逆”的因素

因为它们缩小人的自由选择的余地

假如没有这些阻力的话

那么一个人的唯一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他选择哪一条路走

然而人是自由的;即使他在自欺中

仍有潜力与可能

让·保罗·萨特也提出:“他人是地狱”

这一观点看似与“人有选择的自由”观点相矛盾

其实每个人选择是自由的

但对于选择后的结果

每个人有无法逃避的责任

人在选择的过程中

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人的选择

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

但每个人的自由就可能影响他人的自由

所以称“他人是地狱”

最后祝愿狂妄

浮躁和自负的人一切安好

生活既是战争

没有正确与错误

只有立场和操你妈

眼淚的錯↑覺

文章

4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