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中国合伙人》解说文案_60后中国梦正酣,80后梦想在哪里?

时间:2024-01-05 16:12:04 上传:癌症晚期 字数:2163 字

中国剧情电影《中国合伙人》

于2013年上映

由陈可辛导演

周智勇 张冀 编剧

影片讲述了结识于80年代的大学好友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一起打架、泡妞、梦想去美国

有的美国梦圆

有的美国梦碎

有的美国梦圆了又碎——惟齐力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新梦想

将他们绑在了一起

文/加书亚 陈可辛自北上拍片之后

作品基本上都没跳出香港电影的老路

《投名状》翻拍自经典港片

《武侠》则像它的名字一样就是一部旧式武侠片

到《中国合伙人》这里

他才真正抓到内地观众的痒处

虽然讲述的同样是三个男人的故事

这部电影中没有《投名状》中兄弟情谊消解后的虚无感

反而满是温情

在片中

他表现了片中主人公创业的八、九十年代的时代气息

纯熟程度一如《甜蜜蜜》展现的八十年代香港

更重要的是

这次陈可辛抓住了当今年代主流观众共同的心理困惑和精神渴望

 《中国合伙人》至少在两个层面抓住了观众的心理诉求

一个是具有正统色彩的中国梦

电影为此提供了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创业故事;另一个是对青春和拼搏的记录

这两者都包藏这一个理想色彩的友情内核

 在淘宝网成立十周年晚会上

马云高调宣布 “退休”

并现场演唱了《我爱你中国》和《朋友》

除了耳熟能详容易引起观众共鸣外

选择这两首歌或许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们共有的情怀:创富强国的中国梦和因“合伙”起家而对友情的看重

 在《中国合伙人》里

中国梦一开始以“美国梦”的形式出现

这个中国的美国梦

不是指“到美国去”

就像电影中“新梦想”英语学校的老师们帮助千万学子实现并以此致富的那样

也不是指“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这个传统意义上的美国梦

它是电影快结尾时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这三个功成名就的创业者面对美国EES发起的盗版诉讼时所展示的那种充满自信的情怀:让“中国合伙人”再也不受老外歧视

让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公平的待遇和地位

因此

即便没有融资需求

也要让“新梦想”在纽交所上市

企业强国梦

这也是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民族工业一直追求的梦想

 与这个中国梦的绚烂色彩相匹配

创业故事本身被有选择性的改写、修饰和神话化

电影确实展现了那一代创业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他们几乎都是被逼迫走上创业之路的

是被旧的体制抛弃或排斥走投无路后的自力更生

但创业的过程本身却出奇的简短

观众还没来得及跟随他们一起体验创业真正的艰辛

一个“新梦想”的英语学校帝国便已拔地而起;当危机来临时

还没见领导者出什么对策

危机便已然过去

第一桶金的来源

与“体制”错综复杂的关系

乃至财富对创业者心理的刺激

这些统统被忽略

在片中

创业者的动机都异常高贵单纯

无论是成冬青还是孟晓骏

无论支持或阻挠上市

都不涉及对权力的渴望和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

《社交网络》中那个“混蛋”马克·扎克伯格通过稀释股份赶走合伙人的卑劣行径没有出现在这个故事的“中国版本”里

 这个完全被“洗白”的创业故事是电影片尾所致敬的那些中国企业家们乐于看到的

王石对这个故事赞口不绝

大力推荐

李开复、冯仑、沈南鹏等一批商界大佬在受邀提前“审片”时“纷纷落泪”

除了一个人

那就是被认为是成冬青原型的新东方大佬俞敏洪

除了缺乏幽默感和对文艺的不热衷

俞的冷淡多半出自纯粹个人的原因——希望对自己的经历握有一种绝望的决断权

在这样一个创业神话中

青春充满了明亮的色彩

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兄弟情谊出现了裂痕

但很快经受住了考验

再没有出现《投名状》中不受欢迎的背叛

甚至片中如蜻蜓点水的爱情

虽然经历了分离聚合

仍始终是真爱

离别不意味着抛弃

再次相遇时那句“我曾千万次想象与你重逢的情景”也没有太多的酸楚

这批创业成功的60后回忆青春的方式没有多愁善感的感怀

没有自我哀怜的长吁短叹

仿佛青春从未离他们而去

梦想不仅就在他们手里

而且正在变为现实

 与他们相比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80后确实“暮气沉沉”

在这另一部电影里

青春仿佛只限于校园

而主题则只限于爱情

虽然没有让主人公直说“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但郑微的那句“或许我们的终点在过去的某个时刻就已经结束了”仍旧委婉地宣告了一种“未老先衰”

有观众看了两部电影后调侃

“女人的青春离开校园就结束了

而男人的青春离开校园才开始”

这或许不但是男与女的差别

也是60后与80后的差别

更是时代的差别

 《致青春》的基调是缅怀和哀悼

因此它表现的青春更悲观残酷

它通片都在讲爱情

但爱情从未被谁完全拥有

一些爱的对象也根本就不值得爱

校园对于80后而言或许是唯一的家园

但即便在这“家园”里

也处处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危险的歧视

陈孝正们在“新梦想”里追随着前辈的美国梦

只是蓦然回首

才发现代价太巨大

成功是不仅要用爱情来换

还需交出人的纯真

梦想已不再是“只要你坚持就会感到快乐的东西”

而是“只能建造一次的大楼”

并在完工后不久轰然倒塌

我并不认为《中国合伙人》在粉饰什么

或者《致青春》更为真实

它们反映的只是两代人不同的梦想和心态

不同的时代环境和价值观

就电影本身而言

它们都是能够抓住时代脉搏和观众票房心理的成功商业片

谈到“真实”

在关于“青春”的片子中

首推娄烨《颐和园》

在那部片子里

个人欲望、家国命运和梦想抱负才真正勾勒了一代人的青春群像

只是

这部电影完全被电影市场“遗落”了

就像70后的青春被历史遗忘一样

 谈到梦想

作为一名80后

我想说这一代人并非没有梦想

但正如近日《人民日报》一篇评论指出的那样

“需要社会对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

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更广阔的上升空间”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美国梦

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部分

癌症晚期

文章

7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