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解说

《萧红》解说文案_《萧红》:一个倔强女文青的寻死觅活之路

时间:2023-06-29 14:00:03 上传:そ旧客 字数:1614 字

中国剧情电影《萧红》

于2013年上映

由霍建起导演

乙福海 苏小卫编剧

影片讲述了电影《萧红》讲述了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女作家萧红凄美的爱情故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众所周知

在萧红短暂而又凄惶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少经典文学著作

而电影《萧红》独特地以她和萧军凄美而坎坷的爱情为切入点

将两人数段深度虐心的恋情诠释的刻骨铭心

拍好一部传记片很难

拍好一部作家的传记片更难

拍好一部在历史上被定位成左翼女作家的传记片则是难上加难

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将有利于我们接受电影《萧红》的平庸

其实这个题材在起点的选择上已经可以分出高下了:下者搞革命主旋律只见干枯的符号和政治意识形态而不见鲜活的人物;中者走情节剧路线用文学加以点缀

以期较好的平衡文艺和商业;上者

则颇具情怀和野心

企图以个人折射时代的变迁洞察人性的幽火

霍建起导演似乎选择了三者折其中

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

因为现在是个只盯着“骚”而无暇关注“风”的时代

一来

萧红的婚恋史确是她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来

不拍萧红沉重而悲怆的罗曼蒂克难道要拍她如何创作《呼兰河传》么?怎么拍

拍出来又给谁看呢?尽管本片可以挖掘和讨论的东西有限

但没拍成狗血的《萧红和她的男人们》

已经要谢天谢地了

电影《萧红》突出表现了萧红从异乡到异乡的爱情跋涉

用一种诗化和唯美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倔强女文青的寻死觅活之路

片中有一个场景:萧红心情苦闷和端木喝酒闲聊

谈到“现实主义不离弃浪漫主义”大有导演借以言志为自己代言的意思

然而笔者却不得不泼一盆冷水:现实主义也许不离弃浪漫主义

但浪漫主义有时却会妨碍现实主义

霍建起导演是一个热衷于形式美的导演

有时这种美会与内容结合的很好比如《那山那人那狗》

但有时却会显得不合时宜恰如本片

《秋之白华》的尝试让霍导较好的规避了拍摄革命或左翼题材对政治意识形态美化的陷阱

但是对于人格和爱情失真的美化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桎梏呢?诚如惠特曼所说:“只要适当说出事实

一切罗曼史立即黯然失色

”本片较充分的表达了萧红在爱情上勇敢而倔强的一面

但其软弱而无奈的一面似乎更接近真实

也更具有表现和探讨的价值

片中的汪恩甲被塑造成一个薄情寡义的低等动物

让观众在看待萧红和他的这段关系时将同情心完全偏向了萧红

这显然有失公正

在笔者看来

萧红不是被汪恩甲而是被现实抛弃了的

在张乃莹成为“萧红”的过程之中

她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坚定

我们习惯性的喜欢从结果来推断过程

事实上

这个“娜拉”几经拉扯

不断的出走又不断的回来

她的勇敢在早期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无知者无畏”

萧红在遇到萧军之前

更多的是一种索取式的爱

或者不能称其为爱

与其说她不得不依靠男人

不如说她被迫与现实不断周璇

男人只是让自己可以继续读书的途径和偶尔可以依靠的肩膀罢了

她对汪恩甲也许没有爱情但至少有感情(感激之情)

而绝不像片中所表现的充满厌弃

在张乃莹成为“萧红”之后

萧红不再为现实所迫

却深受情爱困扰

她在萧军面前流露出低自尊的倾向

萧军是个男人

他的恋爱哲学直白而残酷:爱就爱

不爱就舍弃

萧军还是个粗人

同居期间偶尔拳脚相加也是有的

后者显然不容于本片浪漫而唯美的风格

我未见有拍家暴还能拍的很美的

拍成暴力美学的也没有啊

在萧红颠沛流离、病痛交加的人生旅途中

萧军既是她的垫脚石又是她的拦路虎

“成也萧军

败也萧军”这一声苦涩的哀叹

见诸于萧红形形色色的传记之中

萧红爱他恨他又离不开他

培根说:“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

没有一个因为爱情而发狂的

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住了这种软弱的情感

”不知萧红对此做何感想?萧红真正的伟大毋宁说魅力

在于她和旧家庭彻底的决裂

在于她所能忍受穷困潦倒的生活

在于她对自己将要走的道路越来越感到由衷的认同

不管这种决裂、忍受和认同有多少是出于主观有多少是被逼无奈

但她最终做到了

当面包沾盐就着吃的生活在影片中变得那般浪漫唯美

萧红情感世界里的“寻死觅活”因为缺乏必要的理据而变得有些作了

真实是脚

美是鞋子

削足适履的结果只能是沦为偶像剧般的平俗

一如哈尔滨发大水萧红被困旅馆萧军来救两人相拥的那个让人不忍直视的镜头

羽轩2014.02.26夜

そ旧客

文章

2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