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俄罗斯|
德国动作/战争电影《斯大林格勒》
于2013年上映
由费多尔·邦达尔丘克导演
谢尔盖·斯内祖金 伊利亚·狄尔金编剧
影片讲述了影片以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场战役为背景
详尽描述了一段具有戏剧性人性冲突的爱情故事
1942年
斯大林格勒
苏联军队根据作战计划向盘据伏尔加河左岸的德国军队展开反攻
然而反攻受阻
只有格罗莫夫大尉率领的几名侦察兵渡过到了对岸
并固守在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
他们临危受命要不惜任何代价守住这栋房子
除了另外几名奇迹般幸免的苏军士兵外
他们遇到了这栋房子的最后一位住户——19岁的卡嘉
德国军官卡恩奉命要夺回这栋被对手占领的房子
《斯大林格勒》:致我们死去的爱情文:OneMyRoad在我的印象中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在影院观看一部俄国电影
早前
我只在电脑看过《静静的顿河》、《列宁在1918》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相关的历史影片
可以说
我对俄国电影的认识仅仅在这些电影之上
这一部《斯大林格勒》顺应了当今电影的发展潮流
将3D技术运用到了电影上
并借助IMAX使得影片更为震撼与大气
俄罗斯民族热爱艺术
电影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
在俄罗斯受到了很大的欢迎
这可以从影片中
当士兵唱起咏叹调
弹起钢琴时
所有人得到的都是心灵上的洗礼
那一刻
无论是德国人
还是俄国人
都希望战争赶紧结束
伴随着俄罗斯电影的发展
不仅在前苏联时期
宣扬了卫国战争时期保家卫国的精神
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影片主要的空间便是一座靠近伏尔加河的房屋
在这一空间内
发生了种族屠杀、战争与爱情……俄国电影人将这一空间内发生的事情升华到一种人性的高度
对战争的无情抨击
对和平的热情赞颂
尽管影片的主题相当的老套
故事线索与人物设置中规中矩
但是可以看出俄国电影人对于大型战争场面的操作的野心
整部影片将现实主义与诗电影的特点紧密结合在一起
可以看到
苏联拍摄了不少战争与人物命运相结合的经典影片
也逐渐在影片中表现个人的悲剧性命运或普通民众的心理与思想情感
诸如谢·弗·邦达尔丘克的电影《一个人的遭遇》和卡拉托佐夫的《雁南飞》等
著名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热的雪》也细腻地展现了战士的个人命运
具有独特的角度
同样的
《斯大林格勒》选取的角度也相当特别
一方面是俄国的仅剩士兵与一位存活下来的俄国姑娘
一方面则是德国侵略者的猛烈攻击
再就是德国与俄国的重合点设置:德国少尉与俄国女人之间的“爱情”纠葛
影片的线索清晰
通过镜头
可以很鲜明地看到影片中的各种人物造型
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有的性格特征
在对影片中的战斗场面进行刻画时
导演使用了两种剪辑方式
一种是快速剪辑以营造出紧张惨烈的环境氛围
一种则是慢镜头以渲染战争的残酷
前文中有提及“诗电影”
可以这么解释
诗电影突出的是电影特有的技术特征和形式特征
整部影片非常巧妙地处理了电影的本质属性
其镜头的运用与后期的剪辑做到了比较好的融合
其中
历史上的俄国形式主义所主张的“诗电影”既包括“无情节”的影片
也可以包括“有情节”的影片
他们所强调的其实是
无论纯粹意义的诗电影
还是诗性的或抒情性的叙事电影
都要运用电影特有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
归根到底
就是电影蒙太奇的方法
影片多次的慢镜头将这一诗意电影的方格凸现出来
与此同时
在影片中的叙事过程中
并没有放弃对蒙太奇的使用
当房屋被全部击毁的那一刻
镜头立马缓慢下来
进而转到女主角身上
熊熊的火焰使得画面悲壮起来
女主角痛苦无奈的表情与这一刻的死亡形成了完美的结合
升华了影片的主题
这其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是鲜明的
不论是俄国的一方
还是德国的一方
所有的人的生死选择都在镜头中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对于生命的无奈
作为观众
只能冷眼旁观
因为战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残酷的
生命在战争中都是脆弱的
无论你是否有真爱
都可能只在一瞬间便消亡殆尽
正如影片中与德国少尉产生感情纠葛的俄国女人
在询问德国少尉是否会归来的那一瞬
致命的一击让她彻底与世隔绝
而这成为了永久的绝唱
甚至可以说
这才是影片的的高潮点
其后的最后一击
房屋倒塌、双方死亡惨重都是爱情死亡的诱发事件
而在战争中
还是应了那句话
“战争
让女人走开”
爱情与“我爱你”太过脆弱
战争能无情的摧毁这一切美好的人类情感
所有的事件都会告一段落
战争会结束
生命会终止
然而
这一切都是因爱而生
当面对爱情死亡的一刻
任何的苟延残喘都是徒劳
正如最后那一刻
少尉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坦然
因为无爱的世界已无留恋
(影评原创
转载请注明
否则后果自负
联系zhanglulu20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