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喜剧/剧情电影《别告诉她》
于2020年上映
由王子逸导演
王子逸编剧
影片讲述了影片讲述一个华人家庭的奶奶被诊断罹癌
但家人选择隐瞒奶奶
假借一场婚礼的名义让所有家人回家见奶奶最后一面
但在纽约长大的碧莉认为知道自己病况是奶奶的人权
因此在华人家庭中上演一场中西文化冲突
一部寻根家庭喜剧
故事改编自华裔女导演王子逸自己的家庭故事
她也因本片被《综艺》杂志评选2019年必关注导演之一
获奖电影普遍很难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成了一种通病
为什么能拿金棕榈、金狮、金球奖、奥斯卡的电影
却和观众越来越远了呢?其实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电影
追求艺术性;观众
追求娱乐性——所以“漫威电影”大家都爱看
但大家爱看
不等于它就有价值
就有艺术格调
马丁斯科塞斯等名导之所以都在喷漫威
说白了就是娱乐性的商业片
拉低了电影的艺术价值
所有的呈现都在表面
声光电效果
嘴炮……观众看得乐此不疲
可内涵几乎约等于没有
然而
有内涵的电影
大家就普遍不看了
因为娱乐性太差
就好像摘得金球奖音乐喜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桂冠
由华人导演王子逸执导
根据导演自己家人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
主旨在展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电影《别告诉她》!我们在网上常听人议论东西方文化差异
可什么才是东西方文化差异
具体表现又是什么呢?是像好莱坞电影里所说的那样西方更崇尚自由
更崇尚个人英雄主义
而东方则相对压抑人对自由的追求
更崇尚集体主义吗?我觉得不是
我们拍的《战狼》系列
那也是孤胆英雄
好莱坞拍的《复联4》钢铁侠打响指
那也是集体主义的牺牲奉献精神——所以
其实在很多文化、道德、价值观层面
东西方都是一致的
所谓差异
是在一些细节里
而导演王子逸
无疑就找到了一个细节
这就是——当你的亲人罹患重病的时候
你
会不会告诉她?对于美国人来说
人是有知情权的
所以必须将真实的病情透露给病人
但是对中国人来说
绝大多数时候都会选择瞒着
就好像南哥有一个弟弟
在饭店打工的时候
因为触电离开了
他是我奶奶最疼的孙子之一
想着奶奶年纪大了
时日无多
于是我们全家人都瞒着奶奶
说弟弟去俄罗斯打工了……就这样瞒了一年又一年
有时候
奶奶也会念叨
说弟弟一定是没了
你们都瞒着我
因为过年总不回家
也不打电话
是的
奶奶虽然年纪大了
开始糊涂
可毕竟不傻
但让她猜测
也总比告诉她的打击要小
何况还能给她留个念想
就这样
直到奶奶去世
也没人告诉她弟弟去世的事儿
我们这些所有的儿孙们
都坚持一件事:别告诉她!而在王子逸的这部电影《别告诉她》里的“奶奶”
也一样被家人瞒着
她其实得了肺癌
而且还是晚期
医生说也就三个月的命了
于是天南海北的
日本美国的侄男弟女不远万里赶回东北长春
算是齐聚一堂为她送别
这其中
在美国长大
受牛排和黄油面包熏陶的孙女“比莉”(奥卡菲娜饰演)就很不理解为什么要隐瞒奶奶
家人又怕她说漏嘴
于是不让她回家
但是对奶奶的思念
比莉还是孤身回了长春
耳濡目染中
慢慢明白了为什么大家会选择瞒着奶奶
因为中国人觉得
人的精神和身体是同等重要的
身体虽然垮了
但只要精神依旧积极向上
过的开开心心就好
而知道了自己的病情
人是会内心崩溃的
精神颓废了
生活质量自然降低了
关键很可能加速死亡
到了电影的结尾
王子逸更是把真实情况放出来“现身说法”
她自己的奶奶因为被隐瞒病情
原本只有三个月的命竟然坚持了六年!六年啊
这不是医学的奇迹
只能说这就是中国人讲究的:精神的力量战胜了肉体的病痛
这就是中美文化
乃至东西文化在细节上的差异
其实
讲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电影
最好的依旧是《刮痧》
把离婚官司和文化冲突拧在一起:孩子
父亲和夹在中间的梁家辉……到底是治病手法还是家庭暴力?两国文化的差异与法律的针锋相对
还有两辈父亲为孩子的牺牲
感人至深
在这部电影里
也有致敬《刮痧》的画面
那就是比莉去“拔火罐”!而《别告诉她》更侧重的是一个东、西方人在情感导向上的差异
而不完全是文化
这就好像电影《中国合伙人》里
佟大为讲同样一篇报道
《china daily》写的我们能看明白
可《华尔街日报》写的我们就完全看不懂
这其中就是思维逻辑在作祟
chinadaily虽然是英文报纸
但思维方式是中国式的
而华尔街日报
才是正宗的美国思维
不过
如果《别告诉她》只停留在这个层面
那它也就不会成为金球奖获奖电影了
这部电影更深刻的内涵
其实是在讲中国社会的巨变与中国人亲情纽带关系的断裂
就好像在前几天微博有个话题
说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了
我看了里面很多说法
就没有一个说到点子上的!年味、年味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年味”!我们不妨想想
以前过年咱们是咋过的?那肯定是欢天喜地
合家欢聚
亲戚邻里
热闹非凡
所以“年味”其实是建立在亲情社会关系上的——也就是说
那时候
我们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
每一个城市
都是一个超大的四合院
一砖头扔下去砸着10个人
可能有九个都是亲戚
甭管是八竿子打得着还是打不着的
而我们每天见的也绝大多数都是“熟人”
一早起来
打招呼不断
一句“吃了吗”听着就心里暖
可现如今
你还听得到吗?现在的中国
早就变成了一个美国乃至西方式的“生人社会”
单拿北京来说
2200万人的城市
800万常住人口
也就是说
其中有近1500万都是外地人
他们和800万土著
完全不认识
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工作基础上的
要么你是我同事
要么你是我甲方
要么你是我的供应商
否则
我不可能认识你
这样的社交基础
也直接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度脆弱
我换个公司
和前同事的关系可能也就断了
偌大的城市
其实都是陌生人
一个陌生人在一起狂欢的城市
还哪有什么年味啊?这就好像电影里的一家人
其实电影里的奶奶
就是一家人的亲情纽带
只要她在
她就是全家的主心骨
这一家人的关系就不至于断裂
但如果她不在了呢?就好像在我奶奶去世以后
我就再也没有过年回我们那个遥远的小山村了……而电影里的这家人
长子在日本
儿子娶了日本老婆
次子在美国
女儿连自己赚生活费都困难
小女在长春
成了唯一能照顾老人作奉献的那一个
一旦奶奶不在了
这原本“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就注定天各一方
甚至今生可能再也没有机缘相见了!这不是南哥耸人听闻
你不妨想想
别说身处中日美三国
就是你在北京
想约个朋友吃饭
有多难?经常就是我们在微信上留言说“有机会一起吃个饭”
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我们可以在朋友圈留言点赞
但可能在微信里沉默不言
归根究底
就在于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生人社会”
大家看似很熟
其实都是陌生人!我们每个人看似都在热闹的沟通
其实发的那些朋友圈
不过只是孤独的炫耀……在电影里
给了很多建筑物冰冷的远景和特写——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
如今包裹我们的不再是亲情纽带
而是钢筋水泥
我们在乎的也不是亲情相聚
而是房子票子
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就像是那些高楼林立
孤独而又难以撼动
电影里的一段餐桌对话
就把这种亲情的疏离
人心的势利
表现得特别提气……谁能想到
最最看穿中国人本质的
看穿中国飞速发展背后真相的
竟然是一位美国导演
这恐怕才是最可悲的一件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