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动作/传记/剧情电影《摔跤吧!爸爸》
于2017年上映
由尼特什·提瓦瑞导演
比于什·古普塔 施热亚·简 编剧
影片讲述了这是一个温暖幽默的励志故事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
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
他希望让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赢得世界级金牌
结果生了四个女儿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却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惊人天赋
看到冠军希望的他决定不能让女儿的天赋浪费
像其他女孩一样只能洗衣做饭过一生
再三考虑之后
与妻子约定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换掉裙子 、剪掉了长发
让她们练习摔跤
并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
最终赢来了成为榜样激励千千万万女性的机会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的名字
让我想到了《奔跑吧!兄弟》
有那么一刻
我觉得这可能是一部年轻人的综艺偶像剧
但没想到却是印度阿米尔汗的作品
原谅我
一点功课都没做
也想到了《翻滚吧!阿信》
阿米尔汗的电影好是好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经常起一堆土到不能再土的电影名字
除了这次的《摔跤吧!爸爸》
前边还有《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
但对阿米尔汗来说
电影起什么名字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能把电影给你拍成流畅的艺术品
阿米尔汗就是印度电影的金字招牌
而且他的每部电影都反映了印度某一方面的大问题
《三傻大闹宝莱坞》和《地球上的星星》反映的是教育
《我的个神啊》反映的是信仰
到这部《摔跤吧!爸爸》
前一半反映了印度女权问题
后一半更像是父爱家庭人生的混合体
很老套的母题
也能拍得这么工整细致
情感真挚动人
幽默也恰到好处
即便是对摔跤毫无兴趣的观众也能看得热血沸腾
阿米尔汗
有这功力
看了《勇士》
我们了解了自由搏击;看了《极速风流》
我们了解了F1赛车;看了《KANO》
我们知道了棒球
《摔跤吧!爸爸》是又一部我不太感兴趣的体育题材
却把我看到热血澎湃、激动不已
至少
看了这部电影
我们了解了摔跤这项运动是怎么回事
怎么才算胜利
那个印度姑娘最后全取五分的逆袭一摔
实在太美
不知道有没有会因为这一摔
毫不犹豫地去爱上她?你不能不服阿米尔汗
他一个人就把男主角19、29、55岁三个人生段全部饰演完了
他首先完成了19岁的戏
然后疯狂增肥
一个月时间变成了体重194斤的55岁胖大爷
拍完老年戏后
又用5个月的时间疯狂减肥
回去拍29岁的戏!有人问:为什么要这么折腾自己?直接拍完29岁的戏
再拍55岁的戏不就好了?可是阿米尔汗说:“那样我就没有动力瘦回去了
”很多创作人总爱想着如何创新突破
但其实能把一个俗套的故事拍得流畅好看
似乎是一件更显功力和本事的事情
《爱乐之城》是这样
这部片子也是这样
父亲和女儿是导师与英雄的配套组合
脱离父亲后的大女儿
被其他事物诱惑会懈怠
也会犹疑
真正的敌人来自内心
英雄需要回归
她要彻底克服自己
所以导师不在场、英雄夺冠真是巧妙的安排
谢谢阿米尔汗
在为我们贡献了一部《三傻大闹宝莱坞》之后
又让我收获了一部继《爱乐之城》后看到的最喜欢的电影
不可否认本片套路满满
但你无法忽视隐藏在深处的印度社会的现实
以及导演努力呈现的父与女
或者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奇妙链接
也有人说
这部电影阿米尔汗父亲的形象太过去霸道
他剥夺了女儿自己的梦想
甚至连他们爱美的权利也剥夺
但至少
他是父亲
他一直用父亲的角色定位
去教导自己的孩子
去想让自己的女儿摆脱14岁就嫁人
然后一辈子湮灭在锅碗瓢盆的生活
而最终
当他的两个丫头站在领奖台的那一刻
当他的两个丫头戴着花环享受村子里其他人欢呼的那一刻
对比那些眼神木然的同龄女孩子
我们会知道
所有的付出和曾经遭受的误解
在一刻的成功面前
都会像是寒冰遇到烈火
金牌的意义与爱国、女权等宏大主题联系在一起
当印度国歌在体育馆响起时
印度与印度女性似乎一道取得了胜利
在娃娃新娘、荣誉谋杀、女性文盲率高、新娘因嫁妆不足被随意杀害司空见惯的印度
如果指责一个父亲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女儿
大约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意思
当那个漂亮的姑娘最后夺冠
印度国歌响起
我差点也有站起来的冲动
某一刻
我终于理解了体育比赛的魅力
理解了到一定层次
体育比赛就不再是为自己而战
而是为国而战
所谓的国家自豪感和荣誉感
在每一个国家似乎都适用
身为亚洲邻居
看到印度的高质量类型片
很难抑制打五星的手
虽然还是体育题材套路
父权过强削弱了女权表达
但是整体就是这么顺畅动人
每个关键情节都足质足量
摔跤戏干货满满
演员们也稳
好的运动片能见人性、见真情
它都做到了
这种用高完成度fulfill套路的片在我国还是太少
我们国家现在的电影市场
除了有限的几个人
似乎都已经很难再沉下心来去像阿米尔汗那样老老实实地去琢磨一部电影
大家都一哄而上
都去做导演
票房一收就完事了
浮躁
一如夏日中午北方的空气
票房再高的片子
也很难让人再去看第二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