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惊悚电影《报童》
于2012年上映
由李·丹尼尔斯导演
彼得·德克特 李·丹尼尔斯编剧
影片讲述了《报童》改编自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Pete Dexter的悬疑惊悚小说
故事开篇一名警长被杀
与他有过结怨的redneck庄稼人维特被判入狱
警长卡尔曾经将维特的侄子带上手铐活活折磨致死
在监狱里
维特开始与一名叫做夏洛特·布莱斯的女人通信
后者声称爱上了他
并且不顾惜一切地要为他洗脱罪名
布莱斯找到了来自迈阿密的记者瓦德·詹姆斯
后者相信维特是无辜的
是人们对于redneck偏见的牺牲品
只要能为维特翻案
说不定就有一座普利策奖在等着他
詹姆斯回到了自己出生同时也是案发的佛罗里达小城
和他的弟弟杰克以及布莱斯三人驾驶着敞篷车
开始了寻找“真相”……
妮可·基德曼在几年前被打上“票房毒药”的标签之后
进入了个人演绎事业的调整期
又因为再度结婚的原因
有意控制了拍片的数量
基本是一年主演一部作品的节奏
转而寻求荧幕形象上的突破
不能说妮可是没有演技的花瓶
否则她也不可能在03年凭借【时时刻刻】一举拿下奥斯卡、金球、柏林三大奖项的最佳女主角
然而在富足家庭成长起来的她身上固有的贵族气质着实限制了妮可在大荧幕上的戏路
很多时候只有当这位澳洲影坛一姐扮演中产阶级的甜美妻子才叫人觉得对味
其他角色就算用姣好的外表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也很难抓住人的内心
后来又恰好撞上了有点邪门的奥斯卡影后要走霉运的“魔咒”
所以转型成了不得不走的道路
此次
妮可加入了因执导【珍爱】一片而声名鹊起的导演李·丹尼尔斯的新片【报童】
看上的是他既不同于其他独立导演只顾自我表达也不同于主流导演一味迎合市场的社会话题性
当然还有他先后让哈莉·贝瑞和莫妮克获得奥斯卡表演奖的演员调教功力
估计同样苦于转型乏力的扎克·埃夫隆也是冲这一点而来
【报童】片如其名
从一个被大学开除回家为父亲送报纸的青春期男孩的视野来展开和呈现一段初涉成人世界的故事
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了达斯汀·霍夫曼的【毕业生】
如若编导真的将自己的作品与【毕业生】放在一起比较过
那他们确实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在深度上无法触及经典的情况下
果断选择了延展广度的策略
这种广度首先体现在人物数量上
男孩Jack的生活突然被久未谋面的哥哥、哥哥的同事、性感火辣的嫌疑犯笔友闯入
再加上这三人的施救对象
是他们在Jack面前构筑了第一个社会图景
如此的人设有符号化的嫌疑——亲人(同性恋)、黑人、女人、犯人
当然还有Jack的父亲和后妈这对老人
用周黎明的话来说
他们每个都像是身后站着一群人的“人大代表”
人物之多显示了认识社会的多层维度
不同身份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却有着相同目的的三个人看似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但他们愈是迫近凶杀案的真相
Jack愈发现这三人的动机各不相同
影片非常聪明地选用了黑人女佣Anita的叙事口吻
开始段落她不敲门就进入Jack房间和与Jack哥哥Ward在厨房聊天两场戏算是例证性动作
确立了她充当故事讲述者的客观性
也正是通过她的叙述
影片在表现Jack的内心转变时形成了隐隐的前后对比
对于曾经崇拜并且坦诚相待的哥哥、从来不会投去歧视目光的黑人还有本该是以一场好端端的恋爱来开启的爱情
一个一个在Jack的头脑中变了样子
如果说【毕业生】是一曲鼓舞年轻人在身不由己的社会网络中找寻属于自己生活的颂歌的话
那么【报童】的意图就在于向怀揣一颗赤子之心踏入社会的青年揭示应然与实然的差别
前文提到的社会话题性在丹尼尔斯的这部新作中也保留了下来
无论是美国司法界还是新闻界的黑幕
本片都有所涉及
尤其是片中黑人记者Yardley的形象
大概是在影射《纽约时报》那个闭门造车生编故事好多年的新闻记者Jayson Blair
然而与影片主线一样
它的批判性也是只顾及了广度而放弃了纵深
黑人影人大多都敢于问责社会的阴暗面
斯派克·李更是到了不批判不拍片的程度
这样的胆略我们必须要给予高度的敬意
但是人们需要的不只是站出来向制度开炮的人
冷静的剖析才是更加迫切的
毕竟大家都知道纰漏出在哪里
不解的一直是该如何逃离这场被禁忌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