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记/剧情/历史电影《勇敢的心》
于1995年上映
由梅尔·吉布森导演
兰道尔·华莱士编剧
影片讲述了本片以13-14世纪英格兰的宫廷政治为背景
以战争为核心
讲述了苏格兰起义领袖威廉·华莱士与英格兰统治者不屈不挠斗争的故事
在威廉·华莱士还是孩子的时候
他的父亲
苏格兰英雄马索·华莱士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
幼小的他在父亲好友的指导下学习文化和武术
光阴似箭
年轻的华莱士学成回到故乡
向美丽的少女梅伦求婚
然而梅伦却被英军抢去
并遭杀害
终于
在广大村民“英雄之后”的呼声中
华莱士带领大家揭竿而起
杀英兵宣布起义
他率苏格兰人奋战数年
最终在爱丁堡被英军逮捕
他在临刑前高呼“自由”
震憾了所有人
几星期后
罗伯高呼为华莱士报仇的口号
英勇地继承华莱士的遗志对抗英军
苏格兰人民最终取得了民族的独立
从有BT开始
就有好事之徒定下了男人必看的十部电影
从思哲到责任
从希望到点滴人性都涵盖了
只不过
作为社会对男性最基本的要求
那种雄性美
还是体现在这部电影里
也当之无愧为男人必看的电影!
借着Mel Gibson
苏菲玛索
这部电影就让人值得期待;而对于一名真实存在的苏格兰英雄华莱士
更本我们不需要去探讨什么历史
因为好莱坞向来以自己的文化要求去篡改以推广
而我们所要做的只不过是去以第三者视角来审视这部电影带给我们对自由的崇尚
对英雄的膜拜
而这些
无疑是被儒家滋养的我们所欠缺的
其实不太想钻牛角尖似的去评价Gibson演技如何糟糕
苏菲玛索如何成了电影花瓶角色
毕竟
这部电影的成功不是依靠角色
而是依靠场面
依靠西方文化的一种强势渗透而已
小华莱士亲眼目睹了英王的残忍:以和谈的名义将苏格兰贵族杀个精光;绞死后的尸体过于的诡异;
小华莱士亲眼目睹了父亲的惨死
知道了生命如何去珍重
自由如何去换取……
成人后的华莱士本想安静地过一名质朴农民
与暗恋的女孩幸福过一辈子
甚至想忘去父亲的那段家丑国恨
只不过
历史(或者说是导演)把他推向了成为万众首领的英雄:不想受英军侮辱的恋人拼命反抗
最终阴差阳错被俘后
惨死在英军手下
归来的华莱士
也就血洗了驻守的英军……
作为英法言和的牺牲品法国公主嫁给了英王的儿子
成了独守空堡的女人……
情节就在这样继续
3个小时左右的电影
交织着背叛
虚伪
肮脏
追求
交织着太多华莱士无法面对的东西……
屡战屡胜的华莱士
接受了英王的议和
却不知英王的诡计:善良的公主设计告知了华莱士
不思进取的苏格兰贵族
在战役的关键时刻
出卖了华莱士
让华莱士体验到了无助、绝望……
一个面容尽毁的贵族
代表了太多人性的丑陋
为了儿子今后的苏格兰王位
使出了太多伎俩……
而最终华莱士也成了英王的俘虏
面对华莱士
濒死的英王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公主赦免华莱士
他要亲眼看着华莱士死在这里……
身受如此大的痛苦折磨
最后一句Freedom
确实让人为之耸然一动;标榜叛国的华莱士
最终有尊严的死去……
一位民族英雄
在电影中被描述成为爱人搏命的汉子
甚至在上断头台上都紧握恋人的手绢……
这不能不说是个很好莱坞式的剧情发展
似乎苏格兰整个命运托付在了一位失去生命的少女手里……
对于苏菲玛索
这样的角色毫无疑问是为了放在海报上吸引眼球的目的
先不说苏菲玛索的演技如何被这部电影所埋没
光导演在电影中所要表达出法兰西公主和华莱士偷情的这一段情节就非常之跌破眼镜
当然
撇开这所有匪夷所思的情节
让我们置身古老战场
热血沸腾的去看苏格兰人民与英军战斗的场面;让Gibson单枪匹马独斗英军的场景都让我们骨子里那种血气蒸腾了出来
抹上道道蓝色条纹
展示健壮肌肉
劈杀刀砍中的血光四射
都让每个男人有了异样冲动……
而这样的感觉是从阿甘正传、肖申克救赎中所体验不到
领悟不到的一些东西
而这让Gibson成就了电影的成功;这就是男人所必须关注的那份情结……
对于电影原声
毋须多说
James Horner实在太有对这类大场景电影所应该表达的那种灵感;苏格兰英雄当然需要苏格兰风笛的那种冲上云霄般空灵的高音来概述
来怀念;当华莱士父亲安葬之时
当华莱士呼喊出自由之时
无论如何
都需要用苏格兰的风笛去做点缀;
火光下的苏格兰人
穿着苏格兰裙
捧着苏格兰风笛
用远景慢慢推出
展示了一种美
这种美带有苍凉之感
带点忧伤之感
完完全全体会的到国破的那种凄惨~
华莱士成人归来后加入苏格兰人民的狂欢庆典中
而电影原声也适当的用手鼓、竖笛来勾勒出短短的那种喜庆;转而漏出的苏格兰风笛
又将整个气氛带上了悲壮:毕竟
华莱士是个壮志未酬身先死的英雄而已……
华莱士已离开
战斗却不结束
正如苏格兰风笛那样的悠扬
虽然很轻的飘荡
却总在耳边回绕许久……
自由
这声雄厚的呐喊
点开了一切
而这能用James手中的音符来化解
不失好莱坞那种音画结合的美……2006.01.29 发表于上热碟影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