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血十三》解说文案_《血十三》:以女性视角讲述的犯罪电影

时间:2024-05-31 00:30:10 上传:甜上心头 字数:1239 字

中国剧情/悬疑/犯罪电影《血十三》

于2018年上映

由李聆聪导演

胡涂编剧

影片讲述了城市内杀案件频发

多名死者具有相似之处

为此

刑警队探长邢敏与省厅老侦查员老周组成连环杀人案专案组

为了破案

邢敏将自己作为诱饵

打扮成凶手欲杀害的下一个被害者

凶手终于浮出水面

邢敏却命悬一线

女导演李聆聪、女编剧胡涂、女主演黄璐的剧情片《血十三》

是一部极其特别而有力的电影

女性叙事作为整部电影的核心

向观众讲述着女性在特殊的视界中的痛点

毕竟过往的中外犯罪电影

绝大多数都是男性视角

以《七宗罪》《杀人回忆》《踏血寻梅》《追凶者也》等为例

导演和主人公都是男性

天然带有男权的底色

社会性剖析往往超越电影里女性本身所遭受的痛楚

《血十三》这样一个惨痛、震惊又高度真实的故事

在女性编导的镜头呈现中令观众不寒而栗

无论是正方代表即将退休的老警察

还是对受害人略有些不忿的女警

前者提着一个头颅满世界寻找线索

后者为了破案不惜将自己化妆成潜在的受害者

这无疑是有一种献祭的潜意识

当然粗疏一点说

是要以最后PK的方式会一会那个深藏不露的反派连环杀手

刑警老周的执念和通达(特别是对受害者的宽容和尊重)让观众感到一些温暖和宽慰

而凶手则是自己制造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并戕害他人

邢敏作为“中间人”则起到平衡作用

黄璐饰演的女警察邢敏

既是优秀的侦查员

更是完美受害者

正是她具有的这双重身份

才让戕害他人的凶手彻底暴露出残忍的本质

而编导在故事的最后

更是揭穿了他一贯谎言的伪装

相信《血十三》主创参考了著名的白银案

当然也有更多不为观众熟悉的案件

雨夜屠夫的都市传说再来一部电影

主动的加害者总是有太多的“理由”来实现对他人的伤害

奸杀作为最严重的案件

在自然法和社会法的二元框架内具有无可饶恕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

这个世界上拥有更多的轻微的甚至是模棱两可的“侵犯”

从著名的哈维·韦恩斯坦开始的“ME TOO”运动

就充分证明了从好莱坞山庄到纽约纽约、香港、东京、巴黎

再到看客并不熟知的十八线城市

跨越所有的职业、国家和宗教

每时每刻都有类似的侵犯发生

从影后到文员

从富二代到无名女

都有可能受到各种大人物、小角色的滋扰

这是一种密布在人类社会的具有集体属性的无区别的性别侵犯

毫无意外

韦恩斯坦、摩根·弗里曼、高云翔

等等等等

都在辩解和否认

说到底

这也是《血十三》的社会基础

《血十三》更为残酷

是因为凶手惨无人道到极点

因为青年时期的一次遭到反对的爱情而仇视整个社会

特别是将无关系的女性加以囚禁、改造、杀戮以满足变态复仇

这与名流百态的带有“双赢”(当然也有很多只是一时兴起)特点的“高端”性侵犯有着诸多的不同点

即使当年的受害者打出“ME TOO”的标签

大多数也因为时过境迁和并无直接证据而无法定罪(更真实的原因则是权力、金钱和“法律”制度的不可能完美所导致)

但是从歌德所说的“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来说

即便某些人能够逃脱法律上的追责

其被社会舆论的抨击也是一种迟到的矫正

《血十三》则必须做到“杀死”那个残忍的凶手

至于是法庭上的审判还是追捕中的意外

那是必然中的偶然

人民对于实质正义的求索

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的动力

甜上心头

文章

5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