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比利时剧情/爱情电影《锈与骨》
于2012年上映
由雅克·欧迪亚导演
雅克·欧迪亚 托马斯·柏戈恩 编剧
影片讲述了故事发生在法国北部
阿里遇到了五岁的山姆
从此摆脱不开了
其实山姆是他的儿子
不过他不知道
阿里居无定所
身无分文而且没有朋友
最后无奈之下
他只得求助于他定居安蒂贝斯的姐姐
姐姐让阿里暂住在她家的车库里
他们的情况才有所好转
为了生计
阿里不得不去夜总会打拳
在那里他认识了斯蒂芬妮
后来他送她回家并留下了电话号码
从此他们的命运就交织在了一起
阿里穷困潦倒
是个无保障的拳手;而斯蒂芬妮是水族馆的虎鲸训练师
美丽富有
就像一位公主
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一天晚上
一个打给斯蒂芬妮的电话让一切成为了噩梦
当阿里再次见到她的时候
她已经坐在了轮椅上
失去了双腿和对未来生活的梦想
阿里会帮助她
仅仅是帮助
没有同情
没有怜悯
而斯蒂芬妮也会重新振作
《锈与骨》改编自加拿大小说家克雷格·戴维森(Craig Davidson)2005年9月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锈与骨的味道》
本片应该是雅克·欧迪亚迄今为止最为“野心”的作品
制做成本高达2000万欧元
由奥斯卡影后
法国著名演员玛丽昂·歌迪亚主演
男主角则由比利时如日中天的中青代演员马提亚斯·修奈尔主演
说它野心
尤其是指影片讲述的内容
男女爱情、家庭姐弟情
父子情和当前的社会问题纠结交织到一起
和《预言者》紧追主人公一条线索发展的叙事不同
本片中
在一个危机重重的法国社会大背景下
男女主人公各自平行生活
又渐渐交叉融汇
同时还有身边普通人的艰难生活
我估计法国人应该会很期待雅克·欧迪亚的作品
我个人认为他是当今将电影艺术和商业剧情化融合的最好的法国导演之一
《唇语惊魂》、《我心跳跃》、《预言者》
每部影片的“世界”都独特有力
这也是导演继2009年《预言者》在戛纳获得评审团大奖后
再一次重返戛纳
在法国社会、经济危机重重的背景下
从最开始的简单帮忙
到彼此渐生情素
爱情振救了原本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两个人
本片称得上典型的励志电影
简单、平静但接近于真实世界让人很快会入戏
两个孤独灵魂的交集设计得竟是如此巧夺天工
同是天涯沦落人因为交集而在困顿的人生中激扬起新的生存意志
又因为进一步的交集让彼此确定了牵挂
整个故事和真实人生一样
同时也非常的激励人心
感觉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正能量也随之而来
歌迪亚和修奈尔的人物塑造和表演极其出色
是整部影片打动人心的最大功臣
在现代特效的帮助下
歌迪亚饰演的截肢女
画面自然逼真
(10年前
根本没办法制作这样的电影
那样太不自然了
现在的技术不仅发达
还非常简单迅捷
15分钟在片场就可以搞定
只要穿上绿色的长筒袜
然后把绿色去掉就可以了)她将一个经历意外事故
从绝望、沉默
到一点点走出困境的女孩的每个眼神、手势、、动作都表现的极其传神
令人信服和感动
修奈尔饰演的角色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将一个生活在底层
性格直爽
靠街头搏击、直来直去到可能说话伤人的粗鲁莽撞却内心善良的男人
演绎的生灵活现
感染力直抵观众内心深处!如果说剧情和画面都无可挑剔
人物的塑造也触动人心
影片最大的“瑕疵”就是它的故事构架和叙事风格上
(看到我这样说先别急着瘪嘴摇头
注意瑕疵二字我是打了引号)欧迪亚太多野心的想要深入到众多层面
影片开场像似一部社会片
接着演变到男女爱情浪漫片
再到社会阶层矛盾和危机的描述
某一刻又仿佛重回当年《预言者》的黑帮风格
正欣赏到尽兴的观众却发现导演早已转入到父子情当中
结构风格和叙事主题的不断变化使得整体框架略显分散
个别时候甚至给人岔路的感觉
从总体上必然减弱故事的强度和感染力
但(这是我打引号的原因)这也正是欧迪亚天才导演的特点之一
就是将这种罗曼蒂克的主张渗透在动感、令人无法捉摸的多层叙事中
这也持续改变了影片的节奏
他将这种叙事方式加以改造
形成了一种只属于他自己的艺术
奥迪亚的艺术风格其实早已定性
粗暴却常带着些许和谐
丑陋则会被荒谬和讽刺中和
在他的笔下
“有血有肉”的人物和被边缘化的人努力改变命运
每一个画面都精心构筑
光线、画面、镜头移动
残酷暴力的人生在导演镜头下
色彩丰富
真实又充满诗意
每一个场景
都经典到可以拿出来做为教材案例
在象征寓意中写实人生
奥迪亚曾这样总结过本部影片:“在不断经历了痛苦
放弃
苦涩挣扎和身体心灵的抵抗后
她发现可以放下自己的身体
而他
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