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
美国传记/剧情/历史电影《血战钢锯岭》
于2016年上映
由梅尔·吉布森导演
罗伯特·施恩坎 安德鲁·奈特编剧
影片讲述了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以二战时期的冲绳岛战役为背景
讲述基于良知而拒绝持枪上阵的医疗兵戴斯蒙德·道斯
赤手空拳闯入枪林弹雨
只身勇救75名战友生命的故事
这次我们不谈八卦只谈电影本身
近来年关于该片导演的八卦消息太多了
这里就不细说了
以免影响大家对作品的判断
关于今年11月初
北美上映的这部新片《血战钢锯岭》观众口碑极佳
由阔别导筒十年的梅尔·吉布森再度担当导演
这位拍出了《勇敢的心》的好莱坞右翼导演
又一次证明了他对史诗类型电影的指导能力
近年来的好莱坞大片里
战争题材的重磅作品并不多见
似乎大家把重头戏都放到种族歧视和同性题材去了
焦点不再是恐怖主义或者战争场面的重现
倒回2014年
学院派有典型的老导演操刀作品《美国狙击手》
同年还有全明星阵容的坦克大片《狂怒》
到了2015年就更少了
颁奖季里只能看到《间谍之桥》这样的故事片
而2016年初
迈克尔·贝的《危机13小时》与英国的《天空之眼》
典型的代表了美国人和英国人
对于当今战争题材的不同偏好与视角
战争场面的纵深感今年梅尔·吉布森的回归
似乎预示着传统题材的电影
又有人回来扛大旗了
实打实的把战争场面拍得好看、拍得漂亮、拍得震撼人心
他游刃有余
《血战钢锯岭》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冲击
不得不提其中大量的镜头
用于对正面战场的刻画
电影开篇
慢镜头加上平行移动
像画卷一样为我们展开了太平洋战争期间
冲绳战场上
人间炼狱一般的场景
炮火交加
子弹飞驰
肆意的爆裂
与死亡赛跑的士兵
以及遍地的焦土和残缺的尸体
影片的定调和立意
从导演的第一组镜头里
就被明确的树立了
战争就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人间地狱
充满了杀戮和死亡
在其中的每个生命似乎都在劫难逃
如果说在我们的脑海中
如画卷一般的战地镜头
还停留在《现代启示录》的开篇
那场远景的热带雨林中的连环爆炸
这部《血战钢锯岭》则用了更加近景的镜头
展现了冲绳战场钢锯岭高地上
无数军舰高射炮齐发后
密集导弹坠地的威力
方寸之间
遍地绽放着爆裂的黑雾和四溅的火花
这个固定镜头放置在影片的中段
令观众与第一次上战场的士兵们
目睹同样壮烈的战场画面
仿佛立刻凝固在原地
思绪一片空白
预想着自己爬上高地
在战火中穿梭的情景
能否有命下来
就要看上天的眷顾了
如此正面、直接的去拍摄战争场面
在现如今的电影中
并不多见了
这一次的场景还原
仿佛又勾勒起了我们儿时看战争大片的记忆
令人倍感震撼
又印象深刻
战场上的地狱与天堂 除了单独的大全景战场画面的表现
影片中
对于战场上气氛的烘托也是十分的到位
梅尔·吉布森不仅仅单纯的用爆炸和鲜血去表现惨烈
而是完美的把影片宗教的主题
渗透到镜头的氛围当中
电影开篇长幅画卷一样展开的杀戮场景
堪称地狱的投射
这组画面作为倒叙的开篇
到了影片中段
再一次上演了这段地狱杀场的镜头
变得更加冗长繁复
之后还有更多尸横遍野的悲惨画面
为观众勾勒出战场上最黑暗的一面
有地狱就要有天堂
在影片尾声的最后一组镜头里
男主角手握圣经
奄奄一息的躺在担架里
在空中的索道里飘荡
成为了云雾之间
那个仿佛置身天堂的人
他在枪林弹雨里穿梭
总计营救了75名伤员
竟然没有受到任何的致命伤
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你说他没有神的庇佑
现实又是那么的令人难以置信
更多的仪式感镜头
还有男主角从战场回来后
站在户外淋浴下
冲洗满是鲜血的身体
仰视的镜头角度
让观众充满了观看英雄洗礼的庄重感
战场上的宗教选择权西方人的信仰与暴力
常常被拿来当做戏剧冲突的重点
而在战争时期
人们已经无力再谈及信仰了
价值观将立刻转化为保卫国家
守护亲人
以及自我防卫
让自己、战友、以及更多的人活下去
无论用什么的手段
欺骗、谋杀
都成为了间谍和行刺等特殊时期的伟大任务
但实质上人们还是进行着人骗人、人杀人的粗暴举动
如果从宗教的角度来看
在上帝的眼里
这些都是一样的劣行
在《血战钢锯岭》中
男主角:Desmond T. Doss
也许是这个世界上
唯一一个可以秉承训诫
无论在世间经历什么
都不曾妥协、不违背自己信仰的人
在2014年的影片《狂怒》里
同样也没有离开信仰这个话题
在坦克小队迎来新成员时
老兵炮弹填装手第一句问向他的
就是他信哪一种基督教
而新兵诺曼则是典型的还游离在信仰与现实间的孩子
高射炮手博德干脆外号就叫做“圣经”
而布拉德·皮特饰演的队长“战爸”
最后也不再掩饰自己深知每一句祷告在圣经里的出处
他不是没有信仰
也不放弃了信仰
而是把一切情感都隐藏起来
伪装坚强
作为队长
他从不参与士兵之间的信仰争论
在战场上他只相信武力
他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当炮弹打来时
祈祷并没有任何的作用
你需要依靠的是你的反应和你的战友
影片给我们看了一系列真实的个案
面对战争时
有人更加需要信仰的寄托
有人则可以隐藏自己的信仰
因为在战场上
不需要柔软的个人
要想活下来
你只能把自己变成战争机器
也就是杀人机器
而在《血战钢锯岭》中
男主角Doss一直坚持做一位战地急救人员
而不是持枪杀人的士兵
救人和杀人
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难得的是他有机会坚持自己的信仰
就算在一个看似无法坚持的时代和环境下
他用行动为自己创造出一条
在战场上同样双手占满鲜血
但是却可以拯救他人的光辉道路
于是Doss变成了一个特别的存在
更加人性化的存在
他甚至是冷酷战场上
唯一的暖流和众人回家的希望
当士兵们看清战场上的现实
无数人的生命都只是铺路石
无数个倒下
又会有无数个跟上
直到攻占高地成功
剩下最后一人为止
他们微弱的生命
都只会掩埋在焦土之下
无人问津
而Doss成为了那个
当个士兵们被战争、被集体抛弃后
躺在地狱的边缘无人理会时
他选择上去拉你一把
只要你还想坚持活下去
他就会把你送回家的那个存在
你前一秒还在英勇的拼杀
下一秒你可能就需要Doss的救助
而他会对你说:“你要相信我
我会带你回家
”
他还对上帝说:“请再让我再多救一个
”
他就像得到了神的旨意
疯狂的穿梭在敌军占领的高地上
捡回一条又一条残缺的生命
以至于
第二天的冲锋前夕
大家都要等着Doss祷告结束才能出发
因为每个人都知道
自己下一秒的生命
可能就要靠他来挽救了
毕竟大多数人
在这一刻
选择了放下信仰
拿起武器
而只有令人羡慕的Doss
坚持不碰武器
手握圣经
只能说
用信仰做武器的人
不想成为传说都难
完整的人物成长历程影片131分钟的长度
给了导演相当大的空间去控制情节的发展
以至于故事的前半部分
有着充裕的时间交代男主角:Doss的成长经历
家庭环境
以及恋爱过程
只有把这些都交代清楚
一个人何以有那么强烈的信仰根基
才能被人们所理解
Doss坚持不碰武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个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影片从Doss的童年开始
讲述了他与哥哥的兄弟之情
他父亲的酗酒与家暴
以及他在童年时期的一场打斗中
知道了暴力与死亡的关系
在成年之后
又在一次救人的经历中
认识到了生命的重量
紧接着
他就在医院遇到了自己的挚爱
美丽的护士:Dorothy Schutte
同时
他也找到了自己想做医护人员的志向
并向女友索要相关的知识书籍
在哥哥参军后
自己也决定加入战地医疗队
直到他发现自己被错分部队为止
导演用了大量的时间去塑造Doss的童年阴影
单纯的兄弟情
以及同父亲之间的隔膜等等
当Doss一个人在坚持信仰和体制抗争时
家庭永远是他背后的支柱
善解人意的未婚妻
重整旗鼓的父亲
一向柔弱的母亲
但每个人都是站在他那一方的
一家子虔诚的教徒
让Doss最终得以坚持了自己的信仰
当Doss进入了军营
影片又呈现了一套完整的视觉语言去讲述军旅生活
教官与战友
排挤与欺凌
老牌导演:梅尔.吉布森
可以用几个场景
就刻画出严厉的教官排场
痛苦的军事训练
以及新兵宿舍里的明争暗斗等等
影片从几个角度
显示出Doss优秀的体能和聪明的头脑
他对于武器与众不同的态度更是很快就被展现了出来
从他拒绝碰枪开始
剧情就转入了紧张压抑的阶段
饱经虐待也没有选择退出的Doss最终获得了大家的尊重
而那一本夹有未婚妻相片的袖珍圣经
也成为了他的象征
一直陪伴他走到最后
感受老牌导演的激情发挥 这部《血战钢锯岭》在信仰的主题下
兼顾了战争片的全部要素
完成的超级漂亮
战地大小场景一个都不少
大场面和小空间的追逐戏并重
人物性格与情感戏表现十足
期间还不乏对于敌军
也就是日本人的刻画
吊死的士兵
无助的逃兵
切腹的将军等等
满足了大家对日本人在战场上的各种想象
虽然Doss在枪林弹雨中
主角光环加身
无论是跪地祈祷、逃入敌人堡垒
还是脚踢手榴弹
都可以全身而退
但是这个真实的故事
还是令人感动
影片的尾声字幕
是Doss晚年
以及当年被他救助的老兵访谈
这样的故事真的太适合梅尔.吉布森来拍摄
今年几位老导演:奥利佛·斯通的《斯诺登》、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萨利机长》都是正常水平发挥
作品完成度都很高
而梅尔.吉布森的这部新片《血战钢锯岭》
令人感觉更加的饱满
血脉喷张
又十足的煽情
让人又找回了十年前
观看老派美国大片的感受
而下一个值得期待的战争题材电影
可能要等到2017年7月
克里斯托弗·诺兰即将为我们带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了
相信那又会是另一番
对于战争片的新尝试
本文为[三克电影空间]公众号特约撰写2016年11月16日多伦多 小玄儿记 微博:小玄儿的电影漫谈深焦DeepFocus订阅号原创作者猫眼电影特邀作者
豆瓣专栏作者跟小玄儿一起同步北美大片欢迎长按二维码~订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