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剧情电影《黑处有什么》
于2016年上映
由王一淳导演
王一淳编剧
影片讲述了1991年春夏之交
中原飞机厂家属区内
一起强奸杀人案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初二中等生曲靖和老留级生张雪的爸爸同为负责这起案子的警察
但有着迥异的办案风格:曲靖的爸爸出身法医
迂腐和小气的个性让他总是成为大家取笑的对象;张雪的爸爸是退伍军人
办案凭直觉
因为破案率高
是单位的红人……凶手很快被张雪爸爸抓到了
但相同的强奸杀人案再次发生……没人注意到被老师赶出教室的张雪再也没来上课……
王一淳导演的处女作《黑处有什么》
在First青年电影节上首映后就有观众反映
该片可谓是“中国版的《杀人回忆》”
这种称号似乎在近年来被频繁使用
宣传国产犯罪题材影片
如宁瀛导演的《警察日记》(2013)以及张秉坚导演的《东北偏北》(2014)
但看完以上正片后不免让人觉得这种宣传有失偏颇
对于《黑处》
从其上映前20天官方发布的预告片来看
预告片呈现的声画结合的完美视听语言确实与奉俊昊独特的作者风格很相似
而正式上映时观看正片(确切地说是影片的前半部分)会发现
片中许多情节设置
如频发的强奸杀人迷案、停滞的案件侦破工作和愚昧的地方社会风气
都与《杀人回忆》中的部分情节一一对应
但不同的是
《黑处》中导演在向观众简要介绍案件之后
突然笔锋一转
开始讲述少女的青春故事了
直到最后影片也没有明确告诉观众凶手是谁
只用两行字幕大致交代了案件的后续
影片便戛然而止
观看完这样一部反类型影片
留在笔者脑海里的并不是对凶手真身的疑问
而是影片呈现的大量90年代文化元素:小虎队的流行歌
老旧的收音机
学习赖宁的口号
模仿港台剧中黑社会的少年、废弃的防空洞、随身听等等
可以说
导演通过对90年代文化元素的选取、复制与重构
展现了某种独特的怀旧情结
依托主角曲靖的视角
影片让观众目睹、经历和感受90年代的中国社会
它的转型与束缚
以及它所蕴含的美好与黑暗
影片故事发生在1991年
彼时中国正处于“七五”计划产生的诸多影响中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89年的政治风波等一系列问题也使得改革开放陷入十分严峻的局面
但这一时期经济依然保持较高增长
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也在逐步放开
以此为出发点
导演选择了以下几个方面
以期重构这一特殊又复杂的社会局势
1.性压抑下的个体与社会性是能够表现社会开化过程的题材
辛亥革命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但十年文革又使禁锢思想逐步回潮
改革开放带来了西方性文明
全国严打又让人们的情绪紧绷起来
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下
社会整体对性的态度掺杂着渴望与抵制的双重矛盾心理
这种扭曲的态度在片中也有所体现:两个小青年在女厕所偷窥
被抓后蹲在马路边示众;养老院老头要曲靖关上门读《金瓶梅》
读完后还欣喜地吻她的额头;曲靖并不介意与男生交往
但父亲被痛斥道“男女间从来都没有纯洁友谊”
强奸杀人案件也可视为性压抑导致的严重社会问题
从社会个体的角度看
曲靖在性觉醒的成长经历着困惑和阵痛
这与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曲靖不懂母亲的月经带为何物
打开字典查找“强奸”的含义
又拿起书本研究女人生孩子的过程
她对性充满未知和好奇
但这些并没有得到父母正面的回答
此时班上的留级生张雪成为了她性觉醒的契机
张雪有着能够戴胸罩的成熟身体
漂亮的波浪卷发和魅惑的鲜红色指甲
曲靖仰慕张雪作为成熟女性的美
但家中父母的传统与专横又让她对女性的成熟产生嫌恶的情绪
这种心态极其完美地表现在曲靖烫了头发
又生气地将刘海捋直的情节中
而当张雪失踪后
曲靖偷偷在脸上涂粉
照镜子梳妆打扮;在梦中曲靖梦见张雪坐在防空洞里
身边的几位男性在帮她梳理头发
鲜血在她的胸口流淌
这时曲靖醒来了
身下一片鲜红
两场戏的转场将曲靖对张雪的迷恋、曲靖自身的生理成熟以及杀人悬案巧妙结合在了一起
被父亲禁止与男生交往的曲靖
最终在放映《蜜桃成熟时》的地下影厅里目睹了男女间赤裸裸的真相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人们无法通过正确的渠道了解性
导致自身产生片面和偏激的认识
从而引发社会问题
这让人不禁想起李安在《喜宴》(1993)中说的那句台词:“这是中国人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
”2.教育体系与刑侦制度的落后1983年国家首次提出“严打”这个概念
并进行第一次“严打”;第二次“严打”在1996年实行
其宗旨是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
破获案件要一律从重从快处理
影片故事发生在两次“严打”之间
也或多或少反映了这段历史时期下中国刑侦的部分特点
片中
杀人事件发生后
曲志成和张树林所在的公安局抓获了一个嫌疑人
但因证据不足而将其释放;而后杀人事件再次发生
公安局领导们承受着巨大压力
并给两人下达了最后通牒
此时张雪的失踪引出了赵飞的存在
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
赵飞竟被当作嫌疑人抓进了公安局
可以说这是时局诞生的一个间接结果
但与内蒙的呼格案和河北的聂树斌案不同的是
片尾的字幕提示告诉观众
赵飞在被关押两年后而得到了释放
这是个相对乐观的结局
也足以体现主创们为了影片过审而做出的妥协和努力
同时
影片花了较大篇幅描写曲靖的家庭关系
母亲登场时的言行表现了其重男轻女的守旧思想
而父亲与母亲之间从未停止的争吵也反映了夫妻间存在着随时可能引爆的诸多不和谐的导火索
曲靖家庭成员间的这种关系
也体现在张雪及其家庭中
张雪的母亲在片中是缺席的
父亲对张雪的态度是不管不问
直到女儿失踪了才发了疯一般对同事大打出手
可以看出
父母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向子女表达关爱
处于青春期的少女在家庭教育中得不到慰藉
而学校教育的失衡也完全失去了学校应有的价值
任课老师对学生采取专制统治
不允许任何异议存在;学校领导尽心尽力地响应上级号召
要求学生们擦脂抹粉戴着头套去敬老院表演
还装模作样地给学生颁奖——在这场戏中
曲靖戴着头套上台领奖
但她知道自己是因为怀疑养老院老头是真凶才去帮忙的
这场公开领奖反倒成了一种秘而不宣的讽刺
3.生活中的黑暗直到曲靖收到一封来自远方的明信片
导演也没有告诉我们凶手到底是谁
在凶手几乎缺席的情况下
凶手的影子又时常萦绕在曲靖身边
片中许多极具暗示性的场景设计给观众一定的想象空间
如曲靖在张雪家门口驻足的那场戏中
位于画面前景的曲靖在阳光下散发着青春活力
而在背景的角落处有个人躲在墙后面正盯着曲靖
并且尾随曲靖走出画框
诸如此类的细节设计诱使观众参与了猜测凶手的游戏
另一方面也在给观众某种暗示
即危险和未知一直离我们很近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擅长描绘“生活中的恐怖”的黑泽清在《X圣治》(1997)中讲述的那些被随意操纵杀人的普通人
真正的凶手既不是他们
也不是操纵者间宫
而是那个压抑、毫无信仰的社会环境
而在《黑处》中
真正的黑暗则是由于时局而引起的人们对欲望的无所适从以及对个体尊严的随意践踏
它们只是静静地在黑暗中存在着
等待着爆发的那一刻
本片煞费苦心地重构90年代的中国社会
其目的既不是赞颂那些美好的事物
也不是站在批判的角度审视那些黑暗的方面
正如导演在点映场回答观众提问时说的
本片冷静地选择怀旧的姿态
只是想提醒观众
记忆中始终有一些不太美好的东西
比如周围人遭受的冷暴力
缺乏尊重的教育等等
这些一个个小的冰冷的粗暴
实际上也就是恶之花诞生的土壤
影片临近结尾处的一场戏令人印象深刻:已经读高中的曲靖坐在客厅里
一边吃水果
一边有一腔没一腔地回答父亲的问话
她对这些问话已经太过熟悉
以至于都知道父亲下一句会怎么说了
曲靖流露出的自我和冷漠
或许正是经历了压抑和迫害后的社会的真实写照
片尾处曲靖在茫茫的芦苇地里前行
此时的她如同当代社会
社会在前进着
人也在成长着
但前方有什么未知的黑暗在等待我们
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