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聚焦》解说文案_一桩事先张扬的性侵案——评《聚焦》

时间:2023-11-15 20:00:09 上传:超能大帅哥 字数:3205 字

美国犯罪/剧情/历史电影《聚焦》

于2015年上映

由汤姆·麦卡锡导演

汤姆·麦卡锡 乔希·辛格编剧

影片讲述了故事讲述《波士顿环球报》“聚焦”报道组的编辑和记者

披露美国天主教试图掩盖神父性侵儿童的丑闻

当Marty Baron接替了环球报的总编辑一职

他开始指派Robinson(迈克尔·基顿)和他的团队

紧跟一桩被雪藏已久的案件

一个天主教牧师性骚扰教区里的孩子

虽然最开始他们以为这只是个小任务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

其背后还隐藏一系列事件

涉及了上百名受害者

而教会已经私下赔偿了受害者

并派人掩盖了这些罪行

随着调查的越发深入

他们发现这一阴谋的更多证据

不仅仅是神职人员

就在波士顿以外

甚至全世界

都在上演着这种暴行

Robinson和他的团队遭遇到了当地官员们的掣肘

教会内的

教会外的势力都在向他们施压

想让他们放弃这个案件

由此也充分体现了权力滥用的恶性循环

《聚焦》无疑是2016年角逐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热门和黑马

由众多好莱坞一线演员加盟

该片取材自一篇《波士顿环球报》针对天主教会内部教父娈童案的长期报道

这篇新闻曾赢得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

该电影在2015年冬季举行的各类电影节中横扫各大奖项

在威尼斯影展和多伦多影展荣获炸裂好评

在第73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提名公布前

《聚焦》已连续拿下美国工会、评论家、评论协会、独立精神、在线影评人、电影学会以及芝加哥、洛杉矶、波士顿、纽约、哥谭、华盛顿等影评人协会的年度最佳影片奖

目前《聚焦》凭借高达97%的烂番茄新鲜度

有80%+可能拿下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电影开始于一个深夜发生在警局的纠纷调解

臭名昭著的神父盖根

曾对一个家庭中七个男孩实施长期性侵

剩余一个因为是女孩而幸免于难

在90年代中期

盖根长期累积的罪行再也无法掩盖

针对他性侵的诉讼高达134件

波士顿环球报的一篇小专栏针对盖根的84个未了诉讼进行了报道

这篇报道引起了新上任的主编马蒂·拜伦的注意

他决定让聚焦小组对此报道背后的事实进行深挖

导演托马斯·麦卡锡没有卖弄性地在电影中布置悬念或制造噱头

也没有利用这桩丑闻中受害者们任何的伤疤和隐私来吸引关注度

相反

充满自信又低调简速的叙事手法

凌厉无缝、一气呵成的高超剪辑为这部电影赢得尊重和独具能量;以接近纪实文学的清晰骨干携带起整个故事累累脉络

掌控好了多名人物表演之间的平衡

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和微妙联系

一步步带领观众

不知疲倦地走向终点

节奏紧张严密

叙事冷静完整

难能可贵的是

即使这部电影崇尚讲故事的简洁高效

却依然成功地把对每个人物的细描、情绪上的捕捉安置进了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中

展现了使用电影语言和镜头暗示的上乘功夫

导演麦卡锡曾是《权力的游戏》的编剧和导演之一

精确丰富的台词和行为设计使我们得以领略每个出场人物他们的身世背景、性格特点与选择;引领起一场精彩纷呈又深厚迷人的群戏: 如果说新上任的总编马蒂给聚焦小组设立了调查性侵案的目标

那“聚焦”组长罗比森在波士顿地区的深厚人脉

在新闻行业的资深地位、丰富工作经验则确保了这一目标顺利实现

电影从黑夜里“私了”神父盖根性侵男童案的黑暗隐晦场景

切至波士顿环球报新闻办公室那明亮宽敞的工作间内;封闭的神权包裹着如此寒心的冬夜

而环球报的工作室却充满欢声笑语

对比的意味不言而喻

聚焦的一线记者迈克出场就是个“爱打听”

他接连向参加完欢送聚会的罗比森询问报社情况

有着喜欢刨根问底的行事方式和敏锐的嗅觉直觉

总编马蒂言简意赅

他“犹太裔出身”和“不结婚”的生活方式塑造了他在波士顿传统上流社交圈中特立独行、油盐不进的形象

也为他不受干扰、持续推进性侵案调查提供可能

电影开始没多久

每个人物的特点、特长、性格和人际关系互动均已速写完毕

这部电影在故事性上的高能概括性和强劲的表达能力令人折服

影片并没有刻意使用正面手法去衬托新闻人们的形象

是他们本身的言行

逐渐证实了自我

电影叙事线是新闻调查线的还原:定目标—挖掘细节—验证消息来源

“聚焦”报道组最开始以为这只是个案和小任务

但很快他们发现

事件扩大到单单波士顿教区就有249名教父

多年中涉嫌性侵1000余名受害者

而红衣主教劳尔和教会却屡屡私下赔偿受害者、调离涉事教父

掩盖这些罪行

不仅是神职人员

就在波士顿以外的全世界天主教会内部

都在频繁上演着这种暴行

教会娈童、利用神权性侵弱势家庭似乎成为惯例和规律;而针对男孩实施的性侵也并非出于性向原因

只因为这些教父看准男孩受到性侵后耻辱感更强

更倾向沉默/而不是说出真相

这则新闻在格局上发生了质的变化

延伸至对性虐待精神病理的分析

上升到足以撼动天主教会体制

它不仅将质问神权

也将质问那些选择忘记真相、为施害者帮凶的人们

那些自认为是正义和公平代言人的人:警察、律师和新闻工作者们和教会领袖

但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聚焦”调查小组屡次接触的受害者们、证人、线人

还是教会雇佣受理此案的律师

他们都在重复一句话:“我十年前就向你们报社寄过二十名性侵教父名单!为什么不回去翻翻你们报社的剪报?”——曾为教会调解的前代理律师埃里克·麦克里希;“我上诉过多次

把故事告诉了报社

却为此差点被吊销律师执照”——受害人代理律师米切尔·盖瑞比迪恩;“我一直在不停向你们写信!你们却一无所知?! ”——性侵互助会“SNAP(折断)”的领袖

也是受害人之一的菲尔;“罗比森

你为什么现在才想起来这件事!过去几十年你干什么了?!”——罗比森的球友、关键线人和教会律师吉姆·沙利文

其实在2002年前

不止波士顿环球报一家报社对神父性侵案进行过断断续续、心不在焉的表面报导

这意味着

早在几十年前

就有受害人、心存良知的律师和线人曝出消息和不断努力争取媒体注意

但波士顿封闭顽固的天主教信仰环境、人际关系稠密复杂的传统社交圈让人们选择忽视和遗忘、明哲保身

这使教会性侵儿童肆无忌惮、愈演愈烈

有些家庭父亲和儿子均遭受性侵;有些教父自己被性侵

长大后性侵儿童

不幸成为神殿里重复上演的轮回

盲从和包庇不能维护这个集体

而只能制造了更多失语的悲剧、集体的沉坠

信念的崩溃;沉默不能维护信仰

却纵容了信仰内部腐朽

放任神权体内/恶魔们的诞生和胡作非为

这部电影的演绎方式就像人们承认真相的过程

事实在影片一开始就毫无掩盖地呈现在人眼前

但人们却要经过很长时间去跳出思维桎梏与从众习性、鼓起勇气认可它的存在和危险

值得玩味的是

信奉天主教的女法官斯威尼最终裁决解封和公开了一部分关键性的保密文件

这些文件不仅指出教会性侵/确凿存在

也明指红衣主教的帮凶作为

为整个事件浮出水面

坐实了证据

《聚焦》既有《虐童疑云》、《不良教育》

《熔炉》中性虐脆弱儿童的类似故事;又有着《总统班底》、《对话尼克松》、《惊爆内幕》中新闻人挑战权势的勇气和纪实新闻气质

从一桩丑闻扩展到对制度的批判——强大清晰的叙事能力、层层推进、严密工整、毫不煽情

完美还原了一场新闻媒体人对真相和正义的探索与征途

多方人等在这件事上的良心和助力

彻底将这起“自上而下的制度性丑陋”搬上银幕

这部电影不但揭露了天主教丑闻的根源

极权体制内部的溃烂与阴暗

也直指人性深处的冷漠、趋利避害的本能与集体盲目性

2002年一年

“聚焦”小组针对此案发表了600余篇报道

报道持续至今;2003年神父盖根被捕入狱

次年被狱友殴打致死狱中;2002年红衣主教劳尔被迫卸任波士顿教区职务

返回梵蒂冈

2015年圣诞前夕

《聚焦》上映

收获了北美地区、美国、甚至波士顿本地电影院里如雷贯耳的好评与掌声

我们敬佩敢于说出真相的人、黑夜中敢于点灯/追索光明的人;那些逆流而上、真正为人类生活谋求福祉、支撑弱者的人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能感受罪恶披着宗教的外衣

如此强大和隐蔽;但也能体会善良的坚韧不屈

一点一滴的善良和正义感汇集起来

最终击败了暴行

信仰本质上其实并非对一个神、一种教义的崇拜

而是对人和世界的相信;信任我们能克服自身的局限

能够超越私欲

可以拯救自我与他人

引用电影中天主教会内部精神病理专家、证人之一理查德·赛普的话:“教会由人建立

它终将随时间流逝;而我的信仰将永留心中”

(署名党阿飞

原创影评

禁止抄袭或转载

违者必究!)

超能大帅哥

文章

4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