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英国|
德国剧情/悬疑/惊悚电影《锅匠
裁缝
士兵
间谍》
于2011年上映
由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导演
约翰·勒·卡雷 布里姬特·奥康纳 编剧
影片讲述了《锅匠
裁缝
士兵
间谍》这个名称实际上是来自英国民间的“鹅妈妈童谣集”
故事背景设定在冷战时期
英国的情报组织“圆场”和俄国的间谍机构“中心”都活跃在世界的间谍网中
当时"中心"的头子卡拉很有心机地在圆场内部埋伏了一枚棋子
这名掩藏很深的“地鼠”作为双面间谍位居圆场要职
有五个高层人士是最具嫌疑的
他们被上一任已经去世的圆场首长“老总”讽刺地用童谣中的“锅匠
裁缝
士兵
穷人
乞丐”作为代号
当时已经离开圆场
过着难耐的被迫退休生活的乔治·史迈利本是被嫌疑的对象“乞丐”
但老总死后这件事的调查便断了线
一日
当现已成为行动组-剥头皮组头目的彼得·吉勒姆来找他
并和他以及英国内阁办公室专门负责谍报事务的总监督拉康一起
听了一位精明的外勤人员里基·塔尔在一次行动中意外从俄方得知的情报后
圆场有内鬼这件本被人认为是子虚乌有、老总在重病中多疑的顾虑被证实
史迈利也奉命出山
锅匠-如今的圆场老大阿勒莱恩
裁缝-风流才子比尔·海顿
士兵-掌管东欧事务的资深间谍罗埃·布兰德
穷人-后勤部门点路灯组组长托比·伊斯特哈斯……在这四人之中
究竟谁是背叛国家和自我的双重罪人呢?
觉得《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很精彩到不是因为故事有多么新奇
而是其冷静而写实的叙事方式让这个“抓内鬼”的故事有了很多除故事主线之外的内涵
它关注了冷战的时局
英国人的心态
并将那时的故事影射到了当下
加上演员的集体群飙
促成了一部有别于人们传统印象的间谍片
从片中人物那千丝万缕的关系中不难发现原著的内容必定非常丰富
在乔治·斯迈里一路拨开迷雾的过程中充满了纷繁错综的暗线
例如有这样一个细节
有个和吉姆交谈的眼睛小男孩
前半部分提及他叫比尔
吉姆说他认识许多叫比尔的
之后他就与小男孩甚为亲近
而当最后“裁缝”比尔·海顿露出马脚时
吉姆就开始对那个男孩大吼一气
诉说的正是吉姆和比尔有“基情”的事实
末尾吉姆与比尔那心有灵犀的一笑也论证了这点
因此一遍吃透本片是件考验人的事
有时人物的微表情和潜台词中的小故事都是一笔带过
但导演还是较为集中的关注了“地鼠”的主线
也是影片能够压缩到两个小时还能保持思路清晰
内容深厚的原因所在
“圆场”人乃至英国政府中高官的内心世界是影片关注的重点
镜头的平缓稳重给了人物足够时间同观众进行心理层面的交流
由于存在着心理分析的戏和压抑深邃的台词
本片对于角色的考验要求颇高
于是一干英伦的实力猛将皆“倾巢而出”
这不但增添了影片的话题性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影片的质量
无疑加里·奥德曼最为出彩
充满着磁性的嗓音与内敛克制的演出都出色表现了乔治·斯迈里的层次感
其次
科林·费斯的“比尔”是最为展现演技的
但限于篇幅所限未能很好展示新科影帝的风采
比较欣赏他的一段就是比尔和乔治的妻子偷情后他眼光中的闪烁其词很是惊艳
其他诸如约翰·赫特、马克·斯特朗、汤姆·哈迪等等虽戏码较少
但也堪称惊鸿一瞥
也许说起间谍片
大多数人恐怕已经把现今的间谍片框死在《谍影重重》和《碟中谍》这些动作秀的影片里了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倒是萌生出一些《北非谍影》的复古味道
或许把它称之为有推理色彩的政治惊悚片更为贴切
它的视角以一个旁观调查者的身份展现一幕幕间谍工作的真实状态可以说是影片最为宝贵的东西
即像影片中所说的“找出对方制度中的漏洞”加以转换
成为利于自己阵营的人实施行动的东西
这才是间谍的指导纲领
此外电影对于间谍在假身份与真身份之间的自我认知也进行了探讨
他们也有自己未知的一面
“裁缝”比尔最后说自己并非受卡拉控制
声称是一个功成名就的人
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于自己身份的迷失
长年累月地压抑自己的情感
无法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
矛盾的心理给普通大众的启示不言而喻
此外
影片里还有对于当时英国人对美国的那种既羡慕又嫉恨的心理也进行了正面的揭示
这些都使影片在年末颁奖季成为各大电影节翘楚的法宝
这两年对于间谍片的尝试都趋于动作
甚至还有《憨豆特工》这样恶搞性质的影片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能够打入主流是几乎不可能的了
但你若要对历史
对人性的探求进行一个适当性的提升
并摒弃对快节奏类型片的传统印象
这部电影绝对能带给你一定程度的享受和启示
最后
让我假一下:“祝愿世界大同
人民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