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德国剧情/战争电影《偷书贼》
于2013年上映
由布莱恩·派西维尔导演
MarkusZusak 迈克尔·佩特尼编剧
影片讲述了1939年的德国
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
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
在冷清的葬礼后
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
她是个孤苦的孩子
父亲被打上了共产主义者的烙印
被纳粹带走了;母亲随后也失踪了
在弹奏手风琴的养父的帮助下
她学会了阅读
尽管生活艰苦
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
她忍不住开始偷书
莉赛尔
这个被死神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
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
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
一个名叫马克思苏萨克的奥地利作家
在他毕业后写了一本名为《偷书贼》的书
在这本书中
它故事的讲述者是一位死神
他为阿道夫希特勒服务
在战火蔓延的欧洲大陆上收集死去的人的灵魂
在1943年
这位死神在德国近郊的莫尔钦小镇的废墟中捡到了一本被丢弃的书
这是一本由一个德国小女孩在她养父母家地下室里熬夜写成的书
这本书名为《偷书贼》
记录了她从9岁到13岁的小镇生活
这个小女孩的名字叫莉赛尔海明格——一个爱偷书的偷书贼
所有关于莉赛尔海明格的故事还要从那一列在冬季开往莫尔钦小镇的火车上开始讲起
在那趟火车上
死神与小女孩第一次相遇并带走了她母亲怀抱中弟弟冻僵的灵魂
而之后在很长时间里这个小女孩要面对不仅仅是夜里反复出现的关于她弟弟死去和母亲离去的噩梦
还有她在这个贫穷小镇里汉密尔大街上生活中的苦难和温暖以及她养父母、邻居、挚友静默的死去以及希特勒第三帝国梦想的瓦解和粉碎
在马克思苏萨克写的这本书中
小女孩莉赛尔海明格偷的第一本书叫《掘墓人手册》
这是一本在她弟弟葬礼上掘墓人身上滑落掉在雪地上的黑皮小册子
这是她开始渴望认识文字的启蒙
两年后
在她十一岁那年
养父汉斯休伯曼带她参加了希特勒生日当天小镇上焚烧犹太书籍的集会
在焚烧灰烬底下潮湿的地面上莉赛尔冒险抢救了一本幸存的书籍
这是她偷到的第二本书——《耸耸肩膀》
而她之后所偷的书籍都与她养父母家的雇主之一——镇长的夫人伊尔莎赫曼有关
这个曾经丧子始终沉默着的冰冷又悲惨的女人在目睹了偷书贼偷书的全过程后为莉赛尔提供了更多接触书籍的机会
她故意为她敞开了自己家的一扇窗户
让偷书贼在她的书房中阅读和偷走了更多的书
在马克思苏萨克写的这本书中
偷窃、读书和写作贯穿了小女孩莉赛尔在德国二战期间的全部遭遇:因为读书
莉赛尔和她的养父结下了难以割舍的父女亲情;因为偷窃
她和领居家的小男孩鲁迪斯丹纳成为最好的朋友
最可靠的患难之交;因为读书和写作
她和藏在她家地下室里的犹太拳击手马克思范登伯格相互鼓励、相互取暖
点亮了黑暗中两颗渺小灵魂之间最动人最炽烈的火焰
虽然有点难以置信
但是就算是在那样一个血腥残酷的战争环境和几乎是种族灭绝式的反犹太人的浪潮中
小女孩莉赛尔海明格还是有幸能够在温和正直的父亲和外表强横内心善良的母亲的教育和呵护下小小翼翼地享受着人性的温暖和体验着生活中该有的美好
直到莉赛尔在她养父母家地下室写她的第一部作品《偷书贼》时因为过度疲乏而昏沉睡去的那晚
所有的美好都被击碎了
在那个夜晚
死神和数不清的炸弹同时从空中降临
莫尔钦小镇成为一片废墟
所有深受内心煎熬、肉体痛苦的人在睡梦中接受了最安静的死亡
而最终幸存下来的莉赛尔海明格成为了最幸运的人
也成为了汉密尔大街废墟中最孤独的偷书贼
记得莉赛尔在《偷书贼》这本书的结尾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厌恶过文字
也喜爱过文字
我希望我能把它们运用得恰到好处
只是人心玩弄文字
有多少人可以写出恰好的文字呢?它们是如此的自相矛盾
有时它能像莉赛尔在防空洞中朗诵文字抚慰人们焦躁不安的心灵那般美好
有时又像阿道夫希特勒所著的《我的奋斗》那般透着一股鼓动性的血腥气
就连死神都说:我总是不断地高估或低估他们
人类真让我捉摸不透
PS:电影改编的比较一般
情节基本忠实于原著
其中有些重要戏份没有展现有点可惜
相较于原著
在角色的塑造上除了不够深入之外
在性格上的刻画还有着不小的偏差
个人评分7
建议看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