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情/战争电影《兰亭》
于2014年上映
由肖风导演
程晓玲编剧
影片讲述了1931年冬天的绍兴城
在人们抗议日本人占领东北的声浪中
鸦片却让14岁的孩子--林耕家破人亡
1932年的夏天
15岁的林耕和另一个孩子--“先生”
在找回弟弟--林田的同时结识了年轻的恋人方君鹏和阿姿
他们一起在兰渚山深处苍美的蝴蝶湾隐居下来
然而
蝴蝶湾并不是世外桃源
他们避不开动荡的社会环境
躲不掉恶势力的欺凌
为了生存他们选择了做强者……
1933年的冬天
阿姿要生孩子了
方君鹏只好带着她回杭州娘家去
并带上林田去杭州读书
这一别
就到了1937年的夏天
当几个弟兄再一次相聚在绍兴城时
方均鹏托付林耕帮助日本朋友井上寻解决一桩生意纠纷
因此
林耕结识了井上寻一家
也结识了他的女儿秀代
1937年冬天
日本人占领杭州
逃难的人群纷纷涌进绍兴
日军飞机一路追赶轰炸
绍兴城里一片混乱
人们愤怒地砸毁了日本人的商铺
井上一家也未能幸免
秀代在慌乱中逃往林耕的码头
林耕把她带进了蝴蝶湾
1940年的春天
林田回到了阔别7年之久的蝴蝶湾
然而
蝴蝶湾里的日本女人让他惊愕
更让他惊愕的是这个女人还怀了哥哥的孩子
新思想浸润下的林田
因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而愤然离去
回馈给哥哥的是一捧骨灰
1941年
日本人在又一个春天来临时攻下了绍兴
林耕亲眼目睹井上寻以赤匪之名杀害了方君鹏和阿姿
一边是需要他呵护的妻子秀代
一边是他患难与共的弟兄
林耕在万般纠结中选择了帮助方君鹏的同志
并为此付出了生命…
中国人民的“抗日情节”
显然是毋庸置疑
应该刻进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的
渗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的
从那个意识形态强烈感十足的红色年代至今
在这片土地上的文艺工作者们
就始终没有忘记在他们的或电影、或电视、或舞台、或歌剧、或文字、或图片……的作品中
少得了对日寇当年恶性的揭露、控诉和顽强抵抗
出于迎合时政也好
出于市场考量也罢
此类题材的作品
始终是广大中国人喜闻乐见之物
而在近些年
尤其是愈发活跃的影视剧领域
抗日题材
却渐渐被沦落为“天马行空”甚至勇于意淫的对象
据说
每年在横店等热门影视剧制作基地“被击毙和蹂躏的日本鬼子”要以堆来计算
仅仅追求所谓的传奇色彩
甚至制作者们强烈的个人主义
忘记真实性
故事性
更不在乎下一代观众该怎样去看待
似乎只有票房和收视率才是衡量好坏作品的唯一标准
在诸多看似成熟的作品中
无论当年《小兵张嘎》的完整度
如今《金陵十三钗》可看度
皆望尘莫及
尤其是在大银幕之上
多年来
无论是业界还是评论界以及观众
一直苦苦追求的“讲故事之水准
传情达意
以及卖相上都能达到平衡”的作品
可谓寥寥可数
曾一度为华语电影之优秀水准体现之一的“抗日电影”
更是在当今华语电影市场风起云涌的年代里
沉沦没落了
摄影出身的肖风导演
与编剧程晓玲
却在近年来接连推出了成色上佳的“抗日三部曲”
从《大劫难》的东北起事
到《岁岁清明》的血染茶山
再到《兰亭》浓情反战
三部曲循序渐进
浑然一体
将这对合作多年的编导组合的智慧结晶
堪称完美地呈现出来
有人会说
没有大明星
没有特效
方言遍地
这样的电影受众面很小
不够商业
事实上
真正成功的商业片也会是经得起反复观看
同样味道浓郁
感受深长的
的确
《兰亭》的前20分钟
略显缓慢的节奏
观众的代入感不强
但随着主人公情感的深入
尤其是中国男人女日本女人在战火中成就姻缘的时刻
爱与恨的种子也就此种下
日本女人为了心爱的中国男人
不惜生命救下诸多抗日志士;中国男人为了抗日
则不惜生命
更不惜自己的爱情……一股股强烈的“用爱去感化
用爱去反抗”的力量喷涌出来
“兰亭序”本就爱意弥漫的氛围
在血染刑场
人头高悬的城头的反衬下
强烈控诉着日军侵略铁蹄的残暴
和战争的发动者的可恨
影片没有炮声隆隆、枪林弹雨的大场面
也没有你侬我侬的爱意表达
更没有慷慨激昂的抗日口号
却能在男女主人公一个船头一个船尾不幸罹难的那一刻
婉婉动听的歌声唱起的之时
瞬间勾出你的泪水
“日
是这么抗地!”电影
是这么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