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它在身后》解说文案_有一些在逃避——《它在身后》

时间:2023-12-25 07:52:48 上传:寻梦像扑火 字数:2895 字

美国恐怖/悬疑电影《它在身后》

于2015年上映

由大卫·罗伯特·米切尔导演

大卫·罗伯特·米切尔编剧

影片讲述了对19岁的Jay来说

秋天本应是关于学校、男生以及在湖边度过周末的季节

但是一次看似无辜的性经历之后

她脑中开始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幻觉

并且总是得有人或者是东西在身后追随着她

压力之下

她与朋友需要找到逃离恐惧的方法

用它的台湾译名《灵病》或许能比翻译成《它在身后》或者《如形随形》更好诠释这部片的意思

当然这里的“灵病”不只是说这是一部鬼片中的灵体

看过的都能体会

其意指谐音双关的“淋病”

先说结论:片子不好看

不过可以解读出一些有趣的结论

可能评分这么高就是因为这个设定非常有意思

每到年终总结的榜单上总是会有各种推荐

我也会兴冲冲地找来各种片单

一来可以免去神农氏尝百草被毒死的下场

二来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不过

惊讶于在各类榜单上都看到一个恐怖片——It Follows

能有一个恐怖片上榜单是个难得的事情

于是我早就下好了源

(邪恶笑)在简介中看到海报上写的“性爱

是摆脱恶灵的唯一解药”的时候

我的期待更大了

每次恐怖片都是会激发出人最原始的动物本能式的恐怖

用本能式的行为

性爱就是最具代表性的

反派死于话多

而恐怖片恐怕主角多吓死于回头

逃跑

和啪啪啪…看这种咸湿恐怖片都是冒着弗洛伊德理论所说“可能患上终身某功能障碍”的风险

满足自己心中猎奇的种子

不过这部还算善良

没有太多的弗洛伊德式的恐吓

但是

的确会有后怕

整部电影说了这样一个故事:Jay被自己交往不久的男友传播上了一种能看见灵体的疾病:一旦停下来就会被只能自己看见的灵体慢慢走近

最终被杀死

而这种病传播的唯一方式就是性交

按片中的结论来看好像是一个没有病的人和一个患者性交

最终两个人都可以看见灵体

但是灵体只会去杀死新患者

如果新患者没有传播下去而被杀死

灵体就会转为攻击上一个传播者

传播的难度在于你得让下一个人知道这个病的设定

而且灵体只有患者才能看见

还必须让他们相信并且保命

否则最终死的还是自己

最后片子在两个患者在路上疑神疑鬼地并排走这个开放式结尾结束了

说实话很失望

既没有什么大场面

又没有一套解决这个设定的体系

本来解读是

这是一个对滥交批判的电影

每一个传播下去的人只是为了发生性关系才勉强假装爱上一个人

一旦传播了疾病就一走了之

人们性关系不是以爱为基础

而是以求生这种类似追求欢愉的本能为目的

可是这种解读在结尾就不能自圆其说了

按道理来说

这种设定的结尾应该是:类似睡美人中“真爱之吻”的真爱一“炮”来解决一切问题

宣扬什么只有爱的力量才能驱散邪恶

这样的性才是美好的

而其他的性是邪恶的

最后给出美利坚八一制片厂的最政治正确“真爱大过天” 的结论

可是影片的最后是两个相爱的人走在一起

没有给出任何结局

很明显这个结局意指不是这个

那按照其他的分析

像台译说的“淋病”或者艾滋一类的性病呢?初想是没什么问题

但是这类的性病并不是传给别人自己就被治愈

和影片中的疾病还不一样

如果是让一对对饥渴的男女在发生关系之前认真地考虑一下安全问题

顺带增加某些卫生保护品牌的销量的话

那这无疑是做到了

甚至可能会引起后怕而不得不给医院又增加一笔收入

满满的商机但是导演都没有去植入和挖掘

那他到底是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再看回这个故事的起因

我们不仅会去想一个几乎是所有有关传承或者循环结构的故事所拥有的问题:这个故事的初值是什么

就像《恐怖游轮》里女主的最开始的动机是什么

《前目的地》里到底最开始的时候是有了谁

这类鸡生蛋的故事能否自圆其说就是评判这个故事是否成功的关键

在这个故事中

这个初值是没有的

我们可以去想象

它没有一个仪式感的开场

好像从很久开始就是一个人在乱交之后被告知了一切

又或许自从人类开始的第一天就有这样一个设定

像荣格说的进化成人们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

但是只是在小部分人中存在和传承

最重要的是这个东西如果作为一个病毒或是一种疾病

他是十分成功的

因为“没有一个人在研究怎么面对击败他

而是全部选择逃避

”当人们在染上这种病的时候我们发现

几乎所有人都在继续传播下去而没有一个人去想真正地痊愈

都是通过一种逃避的手段来获得短暂的安宁

最最讽刺的事情在于

这种“短暂的安宁”是可行的

因为人是有寿命的

人终究会死

当传播到几十代的时候

最开始的那个人可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因为一来

后面的新患者会比自己更急于传播下去

二来

就算全部找回来的时间

也够他安度晚年了

如果导演把初值作为集体无意识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逃避问题”也是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就是说所有遇到问题第一选择永远是逃避

或者是被长辈集体无意识地教会逃避

而非去真正地解决问题

再做进一步地思考

逃避是不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呢?如果这样理解的话

如果我们已经把逃避列为解决问题的正当途径

想想看或许我们对一切的问题都是在逃避

而根植在心中的集体无意识完全把它作为第一正确的选择

正确到“我们从来就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逃避”

比如我们为了逃避电闪雷鸣这一类让我们恐怖的现象

我们发明物理理论

包括原始集体无意识的宗教

甚至是一切的术语

不都是用一个你更加不懂的名词去解决一个不懂的东西吗?发现一些人不容易被催眠

于是研究者发明了一个术语:催眠易感性

这个术语指的是被试在标准催眠程序之后所能达到的反应深度

很快

这个术语受到广泛认可:“为什么一些人相对容易进入催眠状态呢?因为他们比较有催眠易感性

“这解决问题了吗?我们多了一个无中生有的名词

我们甚至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一种接近于人格特质的存在

它有名有姓地摆在那里

一些人也许相信它是写在基因里的

一些人认为可以通过训练改变

但是

对逻辑比较敏感的人也许已经发现了其中的陷阱:它更本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只不过是换了个说法而已

同理我们可以发明:“药物易感性“

”知识易感性“等等

再想:我们说一个人学习不好

因果关系就是说他笨

但这不就是换个方式描述问题嘛!为什么我们再问为什么他笨

回答因为他学习不好?不

按照我们的逻辑

一般兜一圈是不能把人绕晕的

要再兜几个圈子

因为他智商不高->因为他逻辑差->因为他不能把事情联系起来

明显我们可以这样一直解释下去

不停逃避下去

按着这个理论

人类是有寿命的

最终最后的理论会成为理所让然的集体无意识一部分

成为欧几里德的几个无需证明的公理变成人类天性的一部分

像“遇到高兴的事情会笑”一样显然

却毫无逻辑

甚至我觉得在《无耻混蛋》中昆汀的那个春秋笔法来写战争中投机的纳粹也是这个深意

好人并不能去改变历史

坏人也不全会得到报应

我们选择去做好人仅仅是因为我们内心觉得正确而已

说回这部影片

恐怖段落我有一处是极为不满的:按照所有立世界观的影片

怎么去巧妙阐述世界观而不说教是这部片子是否精彩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这里就只是在第一次性交之后直白地阐述这个设定

如果能够在第一次之后只是说“遇到奇怪的东西就赶快跑

千万不要让他杀死你

并继续传播这个疾病

”然后在女主半信半疑中离去

女主经历过几次恐怖经历之后去找男主

第二次见面再告诉这件事所有细节

这时女主所经历的恐怖感就是完全未知的

观众的胃口也被吊起来了

最后再这么一解释

给观众一个解密的快感

也弥补了开放式结局的头重脚轻

导演的意图在影片结束的时候就放弃了解释

再怎么过分的解读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合理存在

不过导演在片中让女配对着镜头念的几段书倒是实的

片中只提了一次书的名字

是《白痴》

可他说的是谁呢?

寻梦像扑火

文章

5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