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起跑线》解说文案_《起跑线》:这部印度新片刺痛很多家长,喜剧外衣下是催泪弹!

时间:2023-12-31 10:13:08 上传:花骨朵儿 字数:1821 字

印度剧情/喜剧电影《起跑线》

于2018年上映

由萨基特·乔杜里导演

萨基特·乔杜里 ZeenatLakhani 编剧

影片讲述了一对印度的中产阶级夫妇:服装店老板拉吉与太太米塔为了让女儿皮娅接受更好的教育想尽了各种办法

而当他们费劲心思终于要将女儿送进名校时

事情却又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著名影评人赛人给予这部电影高度评价

称其要好过《三傻大闹宝莱坞》和《摔跤吧!爸爸!》《起跑线》讲述了服装店老板拉吉夫妇为了女儿上学的事费劲周折

两个人在不属于自己的圈子中格格不入

给电影制造出不少“笑果”的同时

也深刻探讨了“教育”之痛

电影中揭示的问题不仅仅是印度社会现象

也会让中国观众深有感触

起跑线

原意是“赛跑时起跑的标志线”

如今已经成为“人生起点”的代名词

电视广告中不停地提醒着家长们“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哦”

为了孩子成龙成凤

家长们先将自己置于起跑线之上

与无数个可见不可见的对手们比拼冲刺

唯恐落后

《起跑线》中的拉吉

是一个深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尽心尽力做一个好丈夫的好男人

电影从开篇就铺垫了他对妻子的暗恋、守护和婚后的在意、顺从

有了这重铺垫

拉吉后面在妻子要求下或者为了让妻子满意做出的一系列举动

便合情合理

电影中讲

印度的公立学校是穷人迫不得已之下的选择

只要有一点希望

父母都愿意将孩子送进师资、环境都更好的私立学校

虽然印度是“免费教育”

但有人说“印度的免费医疗就是没有医疗

免费教育就是没有教育”

印度的公立学校师资匮乏、硬件奇差

2016年曾有一篇报道《印度公立学校每66名女生共用一间厕所》

本片之中

对于公立学校的环境也有展示:孩子们上课席地坐在薄毯上

厕所肮脏不堪、教室校园都是满目疮痍感

不到5000块钱就能让孩子们坐上板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犹如五星级酒店、出了许多政要商界名人、校园漂亮的惊人甚至配备有骑行保卫的私立学校

拉吉的妻子米塔担心女儿不能进入好的学校

得不到好的教育就会被人嘲笑、被社会抛弃

从而堕落变坏

为此

她让丈夫在富人区买房

也能屈尊在贫民窟忍受一落千丈的生活条件

《起跑线》中采用了许多细节展示和对比叙事

来揭露在印度为了让孩子进一个环境好一点的学校有多难

以及阶层与品德未必相等

所以

什么才是真正的“起跑线”?在我看来

这才是电影真正给观众的提问

人生

究竟该从品德起跑

还是不问对错只问结果?诚然

好的圈子可以人脉广泛

有助于事业成功、名利双收

但电影中展现出来的“成功阶层”

虽然华彩贵气

却淡漠薄情

而拉吉的旧街坊会在他搬家离开时齐齐相送

以至于拉吉哭得像个160斤的孩子

在条件十分艰苦的贫民窟

他们一家三口却收获了让他们不安的温暖

在那里

皮娅不会因为说印地语就被孤立排斥

摔倒了

会有一只小手伸过来

她脸上露出的是那个年龄的孩子最该拥有的灿烂笑容

在那里

拉吉可以和邻居跳被富人嘲笑的舞蹈

邻居会将本就不多的配给分给他们家

为了帮拉吉“凑”学费

邻居甚至冒着危险“碰瓷”

被撞得皮破血流

虽然电影中展现出来的“穷富”对比是剧情设定

现实中并非就是“穷而有情

富便无德”

但对比剧中“好学校未必出贤良

破学校未必不出人才”的情节

却是再合适不过

电影中的那所公立学校中的孩子大都被“遗弃”在生活的底层

但他们一样有梦想

向往着阳光向往着天空

他们一样会说多种语言

一样会跳精彩的舞蹈

一样会有明亮动听的歌喉

当他们自己动手修葺校园

当他们在水雾中嬉戏玩闹

当他们在舞台上精彩演出……我看哭了!想起《经典咏流传》中那首感动了万千国人的《苔》: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该被笑的不是他们

而是那些因他们的身份违心不鼓掌的观众

在不知道他们是公立学校的孩子时

他们能够喝彩连连

知道他们的来历后

却一起闭嘴无言

有人问

米塔千方百计、费劲心力想要将女儿送进私立学校

最后却甘愿将皮娅送进公立学校

合理吗?自然合理

因为米塔担心的从来都是怕皮娅学坏

而不是寄望她凌云成凤

因此

当她看到公立学校的温暖、成绩

自然愿意让女儿向着善良、快乐成长

《起跑线》展示了一个社会现象

揭示了一个问题

给出了一个答案

但并没有想凭一部电影就改变这些

所以

电影的结尾

拉吉的肺腑之词依旧被斥为“疯话”

除了米塔没有人敢为他鼓掌

这才是现实

不是吗?就像我们的家长

即使知道孩子的童年该是轻松的、多彩的

却因为怕追不上别人掉队

依旧驱赶着他们向前向前

同时将自己也放在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拼斗之中

但是“分数”决定一切导致许多“高分低能”

忽视品德教育

又导致“熊孩子”的增多

父母没有权力决定孩子的未来

更不应该将自己的梦想压在他们的身上

但却应该教会孩子们行走的姿态

不然

生活会用它的方式

替你完成你没能完成的教育

花骨朵儿

文章

3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