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偷书贼》解说文案_战乱中的理性启蒙

时间:2024-01-08 18:10:56 上传:十年何止一首歌那么短 字数:2838 字

美国|

德国剧情/战争电影《偷书贼》

于2013年上映

由布莱恩·派西维尔导演

MarkusZusak 迈克尔·佩特尼编剧

影片讲述了1939年的德国

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

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

在冷清的葬礼后

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

她是个孤苦的孩子

父亲被打上了共产主义者的烙印

被纳粹带走了;母亲随后也失踪了

在弹奏手风琴的养父的帮助下

她学会了阅读

尽管生活艰苦

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

她忍不住开始偷书

莉赛尔

这个被死神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

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

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

《偷书贼》就像一首隽永清新的诗歌

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偷书者总被称为雅贼

那是因为他们至少对书籍保存着一份令人感动的敬畏和新奇

女主人公就是一名可爱的雅贼

闭上眼睛

眼前就只剩女主人公莉赛尔那慧黠明亮的双眸

毫不藏污纳垢的清澈

仿佛能穿透一切罪恶和污秽

二战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让人永远联想到无尽的悲伤和人性的泯灭

怎样让这样的历史跳出沉重的血腥套路

在黑暗的大背景下绽放出一丝温暖的人文气息是个需要功力的活儿

一般来讲

必逃不脱爱情、亲情、友情、慈悲和怜悯的范畴

用这些角度呈现出的人文情怀来做无边的绝望里最后唯一的救赎

爱情题材应该很多

不予列举

描写亲情的最近两年印象深刻的如《莎拉的钥匙》

描写友情的如《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表达慈悲的最典型《辛德勒的名单》……之前的作品很多是正面写实的

也有用喜剧方式演绎的

如《美丽人生》

还有用荒诞方式演绎的

如《无耻混蛋》

而本片(或曰原著)却独辟蹊径

选择了一个书籍的角度切入

而且选用了一个德国女孩子的眼睛去解构和批判那一场人类的灾难

颇显匠心独运

故事中这个沉静的女孩因家庭的变故比旁人多了一点冷静和疏离

这让她有机会保持一份清醒

尽管斗字不识

她却渴望书的世界

那似乎是一个神奇的未知所在

当同龄的孩子都在为希特勒歌功颂德、激愤痛快地将书扔进火堆的时候

她却偷偷从灰烬中抢出一本未燃尽的书

她要看一看这些被仇视共产党人的纳粹所攻击的垃圾到底是什么

懵懂的莉赛尔从一本掘墓人的工具书开始

在家人挚友撑起的小小乐园中

在周边混乱疯魔的呐喊声中

偏安一隅地在书的世界里

一点点燃起理性的火苗

烘焙出独立的人格

她有一个悍妇般的养母

每天的抱怨怒吼已经让街坊邻居都习以为常

可在她惹人厌倦的外表之下

却藏着一颗慈爱善良而包容的心

她的老公貌似游手好闲

不务正业

生活的重担都在她一个人身上

但那是她对老公孤傲品格的认同

她知道他原本可以选择做个党卫军

来换取他们生活质量的改善

家里藏着一个犹太人

不仅要浪费宝贵的食物

也不到烹饪手艺的赞美

关键是随时可能有可怕的危险降临

但她都选择承受

并为自己不能更好地照顾他而感到难过

她对养女看上去总是态度恶劣

可她却了解这个孩子内心的渴望

她会任由父女俩将地下室涂得乱七八糟

会纵容他们在地下室打雪仗

还会在马克斯醒过来的第一时间赶到学校

用一场精彩的戏码将好消息告知牵挂着的女儿

老公从前线回来的第一天

她会在晚餐之后

先选择离开

让父女俩尽情畅谈别后的思念

父亲长得很难看

却很慈祥

从见到莉赛尔的第一天起

他就用他深沉而宽广的爱为她筑了一个宫殿

她是他的女王

他用他有限的知识为她的未来开启了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门

地下室是他们共同的课堂

那里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他的笔墨不多

但我们却能清晰地知道

他是让那个家在海一样兽性的喧嚣中依然保持着最美丽人性的根源

他驼背、不好看、木讷

但却是所有人心中伟岸挺拔的中流砥柱

这个坚守原则

会为犹太邻居作证的德国好人

一个会帮女儿悄悄藏起偷盗的书本的好父亲

最终死于睡梦中的空袭

死神说

那天祂一定是看错了地图

战争的子弹穿透胸膛的那一刻

无法辨析那个躯体里灵魂的高尚程度

唯有发射子弹的人有责任想清楚这一次杀戮的因果起始

马克斯的存在

让莉赛尔懂得了什么是承诺和责任

什么是对生命的乐观和积极

怎样去发现造物的美

阴冷昏暗的地下室从来不会成为他愤怒狂躁忧郁的理由

尽管倾其所有就是一本书

但他照样能在莉赛尔的言语中看到明媚的天空翻卷的白云

照样能够在小小的地下室里

享受一个最特别的圣诞节

哪怕因此命悬一线

也从来不会将罪责推到别人身上

他会躲避纳粹的追杀

但他并不恐惧死亡

他只是为了让生和死变得更有意义

危险来临

他选择独自面对死亡的威胁

不会因偷生而罔顾莉赛尔家人的安全

鲁迪的存在

让莉赛尔懂得了什么是信赖

他第一眼就知道她的独特

个儿跟她差不多的男孩儿却俨然是她的守护神

他的一切只为了她守候

她信任他就如同他信任她

他跟她一样优秀

有着强健的体魄和精美的外表

但他并不在意他高贵的血统

他甚至愿意为了追随风的感觉而将肤色涂成黑色

她对他也守住了秘密

他却不曾责怪她

还为了她的秘密跳下漂着浮冰的河

承受纳粹少年的拳头

他是她忠实的影子

任何时候转身

他都一定在那个可以看得见的角落静静地等着她

她可以将一切都交给他

他愿意用生命去守护这份信任

他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空袭的第二天清晨;幸运的是

这个跟莉赛尔一样仇恨希特勒的德国少年终于没有机会被打磨成纳粹的子弹

而定格成了利塞尔记忆深处永远不会抹去的那一缕金色

野心疯狂的宿命终点一定是毁灭

纳粹终于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唯有书籍能够开启人类理性的通途

到达精神的乐园

书中或许没有黄金屋

书中的颜如玉也只能向往不可亲昵

但书中有理性的光芒

书中有智慧的宝藏

在浩瀚的书海中徜徉遨游

我们会看到前人思想的火花

在各色观点的交锋中

我们才会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

而了解的观点越多

看世界的视角越全面

构筑的体系就越均衡完整而牢固

而如果接触的文化过于单一

体系就外表恢弘而实质脆弱

因为它的唯一的基座一旦被动摇

摩天大厦瞬间就坍塌瓦解

会思考不代表理性

擅长思考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

但人云亦云的惰性思考与独立价值判断的理性思考有着本质的不同

保持理性的思考才是人从磨除兽性走向人性高度的必由之路

暴虐的君王都有着惊人相同的思维逻辑

希特勒也干“焚书坑儒”的勾当

他们想要的就是用一种狂热畸形的信仰代替原有的丰富深邃气象万千的文化

用一个缔造出来的神来代替所有的神明和先知

在洗脑过程中深度愚民

点燃起民众高度的激情

却拉住民众思维的缰绳

实现最热切状态下的惰性

逐渐达到每个人脑海里只剩一个“忠”字的目的

最终让民众在保持高度的执行力的同时

却失去应有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用绝对的服从代替思考

在他们的指挥棒下面

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地、恭敬而坚定地执行他们生杀予夺的命令

像完成天赋的使命

从而成为最合格最优秀的战斗武器

死神说很多年轻人热衷于战争

以为必胜

最后却都投向了祂的怀抱

恐怕连祂都不知道是应该为此感到窃喜呢

还是应该悲哀

远离疯狂唯有保持冷静

冷静来自于理性

书是一座五彩的桥

彼岸正是理性的天堂街;书是斑斓的阶梯

顶点是智慧的华宇

书里面有让人灵魂安宁的缓释剂

温柔却坚定有力

不断服用

终会有打开蒙昧获得喜悦的一天

人之初

是本真开放的

但也是蒙昧的

我们需要的是在理性的指引下

再次回到纯粹的喜悦

回到一个新的更高境界的原始状态

获得天人合一的圆满

而书籍或许是照亮我们探索之路的一支火炬

浣尘 2014年2月12日星期三

十年何止一首歌那么短

文章

5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