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剧情电影《暴君》
于2014年上映
由大卫·耶茨 麦克·勒曼 导演
霍华德·高登 吉迪昂·拉夫 编剧
影片讲述了
最近重温了二月河的清帝三部曲
帝王心术
宫廷内斗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康熙和雍正的两部改编电视剧都是上乘之作
乾隆皇帝虽没有改编成电视剧
但却在洋洋洒洒的二百多万字中将紫禁城中的阴谋诡诈刻画得最为淋漓尽致
总有人感叹国内做不出《纸牌屋》那样精致的政治斗争剧
诚然
目前在荧幕上表现当代国内政治生态是不可想象的
但如果我们将换个思路
以明珠的视觉来拍康熙王朝
以八阿哥胤禩的视觉来拍雍正王朝
以和珅的视觉来拍乾隆王朝
那电视剧或许便不再只是帝王家事
而成了以政治斗争为纲的清朝版《纸牌屋》
毕竟
无论怎样的世事变迁
古今中外政治斗争的根子都在人性上
当然了
可不能拍成《铁齿铜牙纪晓岚》那样的
看完了《暴君》第一季
突然联想到
用《雍正皇帝》的第一卷《九王夺嫡》(同时也是《康熙大帝》的最后一卷)的思路来解构美剧《暴君》
竟显得如此斗榫合缝!21世纪中东国家的总统争夺战
怎么看怎么像三百多年前远东地区九王夺嫡惊风密雨的精简版
这充分说明了政治斗争跨越时空地域的同一性
《暴君》中
前任总统Khaled也算是开创之君
在重重阻挠之下
以独裁统治维系了国家的稳定
起码是表面的稳定
整个国家臣服在一个人的权威之下
势必会造成权力交接时的不稳定
况且
继承者在Khaled看来并不怎么合格
Khaled的长子贾马尔呈现给观众的性格是残忍粗暴
外强中干
在父亲面前的怯弱和在民众面前的张狂让人对他的统治能力深表怀疑
Khaled了解自己的儿子
他在临终前对次子也就是主角巴萨姆说“我应该选你”
将内心的后悔明白无误得表达出来
晚年的康熙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储君太子胤礽成了扶不上墙的阿斗
被一废再废
天纵英明的康熙大帝竟无法厘清搅作一团的家务事
最后索性用“不立太子”的方法不变应万变
不过在这一点上Khaled要比康熙轻松不少
康熙共有24个儿子
而他只有两个儿子
且次子早就早早地远离是非之地
定居美国二十余年
所以Khaled刚刚去世时
总统的位子就顺理成章的落到贾马尔身上
而没有像康雍交替时
经历过那么白热化的夺嫡之争
次子巴萨姆回国
甘心情愿地做起了总统哥哥的智囊
然而
在国家治理过程中
巴萨姆越来越发现
贾马尔缺乏成为一个合格统治者的必要素质
尤其是在于酋长谈判的关键时刻
贾马尔竟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
本来一颗红心向太阳的巴萨姆
终于决心自己成为太阳了
此时的巴萨姆
与康熙四子胤禛的形象不谋而合
在二月河的小说中
四爷起初是一门心思辅佐太子的
只可惜在康熙的巨大阴影之下
太子缺乏独立的个性和治国的雄心
一次次把胤禛等人苦心经营起的大好局势毁于一旦
在清欠亏空时
胤禛和老十三费尽千辛万苦才追讨回部分库银
而太子不合时宜的怀柔让局势又变回一盘散沙
随着太子被一废再废
在邬思道“撺掇”之下
四爷也不动声色地开始了皇位的争夺
虽然一个是计划政变夺权
一个是暗中争夺皇储之位
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电视观众情感上倾向于巴萨姆
小说读者情感上倾向于四爷胤禛
因为在编剧和作者笔下
他们是道义的秉承者
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
但是
在由辅佐者向统治者身份的转变上
电视剧相比小说的弱势就显示出来了
二月河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胤禛处境及心理的变化
使身份转变也水到渠成
可电视剧囿于篇幅(大概也有编剧创造力的缘故)
巴萨姆急匆匆便计划发动政变
自己当总统
着实让人感觉突兀
所以
他的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
他缺乏坚定的盟友(电信大亨的叛变)
缺乏强有力的靠山(美国的不予支持)
没有能掌握全局的智囊
所谓“军媒钱”的支持更像是镜花水月
而他失败的这些理由正是四爷成功的原因
康熙帝的认可
十三爷的铁杆以及在军中的影响力
邬思道的运筹帷幄(《乾隆皇帝》中提到他有什么“登龙十二术”)
以及个人能力
这一切的保驾护航才让他在八爷、十四爷等党派的围堵中脱颖而出
从四爷胤禛
变成雍正皇帝
从这个层面说
《暴君》第一季设计的这个结局并不出人意料
同时也为第二季埋下伏笔
如果依然顺着《雍正皇帝》的思路来为巴萨姆寻求逆袭之路
那我们可以预测
在第二季中
贾马尔肯定会在不做不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美国会给予巴萨姆真正的支持
而不是仅仅好基友的暧昧关心
可能出现一个擅长运筹帷幄的角色成为巴萨姆的忠实追随者
国内反对派将会与巴萨姆有更多合作
等等
其实康熙之所以最终选择胤禛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方苞的三个字:“好圣孙!”弘历在无意之中帮了老子大忙
估计《暴君》的编剧们并没有打算让巴萨姆的儿子在他的成功之路上扮演什么重要角色
因为在中东这样的伊斯兰教国家
同性恋可是重罪
(其实四爷最搞了
喜欢Co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