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作/剧情电影《师父》
于2015年上映
由徐浩峰导演
徐浩峰编剧
影片讲述了民国年间师父陈识为完成“咏春北上
弘扬武学”的使命
来到天津
初来乍到的师父在一次因缘际会下
于一家西餐厅邂逅了师娘并一见钟情
后经人说亲二人喜结连理
为了在天津开武馆立足
师父陈识收当地青年耿良辰为徒
徒弟需按照江湖规矩代替师父踢馆
二人由此被卷入一场江湖巨变
最初二者各怀心事
却在经历了一番“生死劫难”后
生出难以割舍的情义
师父本以弘扬武学为终生寄托
徒弟只是他圆江 湖之梦所借助的手段
却在不经意间为其命运所牵系;徒弟飞扬勇决
放荡不羁
却总在重要关头坚守使命
他们既初心仍在
却也难负真情
《师父》中的武林故事
并非人们印象中家国大爱
快意恩仇的热血江湖
而是宛如一曲悲歌
将“江湖”二字道出了无尽的凄凉
民国
是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
它既有封建社会的遗风
又有着新时代的冲击
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
标新立异和墨守成规一样危险
故事的主人公陈识自然是标新立异之人
他不甘困于南方
北上天津
想开宗立派
虽然纵使有德高望重的郑山傲协力
到头来陈识的立足之路也只是黄粱一梦
如同注定没落的武林
让人唏嘘
师者
传业授道解惑也
然而
片中似乎掉了个个儿
师父陈识教了耿良辰拳法
而耿良辰却用自己的性命告诉师父什么才是习武之人应有的尊严和气节
陈识这个师父
当之有愧
他自觉背负一个门派全部的未来的使命
在他眼里
牺牲一个人
成就一个门派
不足为惜
而耿良辰
却一心想着为师父打出一片天地
最可悲的是
当徒弟因师父而死
师父却并未醒悟
依旧为了自己的大业知难而行
最终却落得仓皇而逃的结局
如果说陈识耿良辰还有点师徒的样子
那么郑山傲和林副官
真是徒有师徒之名
徒弟要师父的名
师父图徒弟的利
年迈的师父风光够了
默默隐退抱着长腿美女去巴西种可可
所以他在徒弟眼里是聪明人
而徒弟不仅没学到师父的真功夫
甚至连聪明人都不是
武林人士对他阳奉阴违
他却全然不知
所以终究没有落得好结果
自然
郑山傲、陈识、耿良辰都是真正的武痴
而不同的是
郑山傲
识时务
懂得功成身退
而陈识虽然没有郑山傲的老奸巨猾
却也好歹明白明哲保身的道理
唯有耿良辰
一身傲骨
却不得善终
三个人一字排开
是逐渐没落武林的真实写照
青年想出人头地
中年想谋求发展
而老年想保住名声
如果说《一代宗师》里还保留着武林的至真的理想
那么《师父》里则是武林无奈的现实
所谓的武林人士
比起武术本身
勾心斗角似乎才是他们的强项
他们开武馆
只为追名逐利
却不传真本事
他们一致排外
不想被抢了面子和生意
彼时的武林
犹如一潭死水
供大家自娱自乐而已
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技艺在枪炮面前已别无他用
于是如同一场闹剧
他们不想让陈识这个外人在自己的地盘上立足
却又技不如人
只能以多欺少
着实是一场笑话
作为本片的导演兼原著小说作者
徐皓峰提出了硬派武侠的概念
“硬”意指真实
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故事构造
都突出写实
按照徐皓峰的说法
他写的是现实武人
而非臆想武侠
着力点在他们的真实生存状态和专业技能
所以在电影中
我们可以看到陈识虽为日后声名鹊起的咏春拳的掌门
却仍然有着常人的世俗之气
见美色也会动心
打不过的时候就赶紧逃
比起《一代宗师》里优雅从容的叶问
陈识却是一个有些狼狈的门派头目罢了
而其他所谓的宗师也不过是胆小怕事唯利是图的角色
这和大家心目中那个快活驰骋的武侠世界太过大相径庭
可这样的故事却别有一番滋味
不难看出
徐皓峰多多少少受了王家卫的影响
或者说他和王家卫在某些方面不谋而合
片中吃螃蟹的桥段
颇有王家卫的味道
而赵国卉苦等陈识的段落
又不禁让人想起了王家卫电影中那些痴男怨女们
只是相比王家卫想到哪里拍哪里
用剪辑的技巧讲故事的“虚”
徐皓峰则很“实”
电影的故事基本沿袭了原著小说的情节和风格
台词依旧简短有力
基本没动
叙事简洁有力毫不拖泥带水
而打斗场面谈不上华丽好看
但一招一式却细致入微
可以说
身为原著小说的作者
徐皓峰偏爱自己的风格并极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而这种处理方式带来的利弊也显而易见
爱他小说的人自然欣然接受
而单纯的电影观众却少了赏心悦目的快感
以至于回看小说发现如同在看剧本一般
削弱了影像化特有的表现力
单就电影本身而言
《师父》在情节处理方面还有稍欠火候
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之感
而开放式的结局难道是预示要拍续集?不过在各种模仿致敬的今天
徐皓峰能坚持自己的风格从一而终
怎么说都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特别是在陈凯歌拍出了开创个人新高度的《道士下山》后
徐皓峰亲力亲为的《师父》更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