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爸爸去哪儿》解说文案_《爸爸去哪儿》——从银幕真人秀谈银幕效应

时间:2024-01-27 03:55:28 上传:深信他 字数:1319 字

中国家庭/剧情电影《爸爸去哪儿》

于2014年上映

由谢涤葵 林妍导演

编剧

影片讲述了影片中林志颖&Kimi

郭涛&石头

田亮&Cindy

张亮&天天

王岳伦&Angela五对父子来到了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

与长颈鹿、河马、考拉等共度了五天时光

五位爸爸和宝贝们这次将开启全面升级的新任务:父子合做叉烧包、闯蛇窝取食材、清理大象粪便、帮河马刷牙、喂小老虎喝奶……惊险刺激之余

他们也与可爱的动物亲密接触

文/芥末杆子 2014年的大年初一

在我的家乡小县城

新开的两家影城被挤得水泄不通

窃以为进了哪家庙堂

要争抢头香似的

带着焦躁的心情等了半个多小时

并没有如期买到自己想看的《爸爸去哪儿》

后悔没有在时光网上提前订票

自以为是地觉得县城里的早晨

大家都还在拜年呢~回头一刷微博

原来我的自以为是真的和时代不符了

当天下午还是如愿在电影院里乐呵地把电影看完了

与其说是一部大电影

不如说是一部银幕上的真人亲子秀节目

但这一点

对于但凡看过电影的观众来说

真的无所谓

我们随着镜头

不断地开心欢乐

然后记住了电影的名字就够了

回头告诉家人朋友

这次进电影院

还挺值得的

《爸爸去哪儿》的票房并不能说明一切

但是

这部能让观众乐此不疲地毫无争议地买票进电影院

还能乐呵地给予较高评价

欢乐地走出电影院

实属不易

虽然不能算一部我们现在定义的影片

但是对于观众来说

它就是电影

从卢米埃尔兄弟的《水浇园丁》开始

这对兄弟试图做的一件事情就是

在商业运作上

找到与观众娱乐口味更相匹配的产品

当然

那个年代还不至于定义何为产品

可是

从电影产生之初

就以收费

娱乐

商业运作等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了

发展至今

当好莱坞出现音乐片的时候

难道我们要说

更适合在剧场演出吗?

有些国际化的产品形态

国内电影人接受起来

就像是虔诚的佛教徒

顶礼膜拜

当一旦一个产品形态是国内人自己有所创新

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否定

说得有点过激

但是从影片本身来分析

《爸爸去哪儿》确实不能算一部上乘的影片

没有中心故事

没有中心人物

起承转合

以及矛盾冲突都不存在

就是一个合家欢的电视真人秀节目

从这个角度上

如果有人来批判

那必然说不出什么来

不过

小主要讲的重点是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从上游的生产来说

甭管是粗制滥造还是为了洗钱

基本上在数量上是基本达标

可是在下游的放映来说

也就是这几年

国内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2010年之前

银幕还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短短三年的时间

二线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的商业地产

都开始关注到关于影院的建设

而《爸爸去哪儿》基于电视粉丝的效应

将其余温搬到大银幕上

选在大年初一

恰恰是归乡的老百姓团圆逗乐的时候

串门拜年已然有点过时

反倒是带着自己的娃和亲朋好友的娃走进电影院

吃桶爆米花

更时髦

更出彩

更有时尚感

这年味越来越淡的时代

与时俱进也是小城镇百姓的共识

单从这一点

胜出的应该不止《爸爸去哪儿》

年初上映的几部老百姓大差不差知道是个什么事的电影

都会选择买票看看

打发时间的娱乐活动

在小城镇

除了打台球

摸扑克

搓麻将

突然有了更时尚的选择

为何不去尝试呢?更何况三线城市以下的影院

票价基本维持在三十五左右

偶尔有活动二十

十五也都可以接受

最可爱的是

影院设计也趋于统一化

符合小镇年轻人的猎奇标准

符合小镇百姓的赶时髦标准

于是

银幕效应带给我们更多的参考标准

深信他

文章

8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