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中国香港剧情/历史/战争电影《金陵十三钗》
于2011年上映
由张艺谋导演
刘恒 严歌苓编剧
影片讲述了《金陵十三钗》根据严歌苓小说改编
讲述了1937年13位秦淮河妓女在南京大屠杀中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而挺身而出
闪现人性光辉的故事
金陵十三钗:妓女爱国
天经地义 《金陵十三钗》一部典型的以小见大的电影
张艺谋瓦解陆川《南京!南京!》宏大叙事的格局
在南京城内的一个小教堂里通过西方人、中国军队、秦淮河妓女、一群女学生的视角来反馈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金陵十三钗》不同于之前十年内张艺谋拍武侠三部曲大而无质、华而不实的风格
这次有严歌苓的小说、刘恒的改编为其保驾护航
剧本方面做足了功夫
在对原著小说改动上
也处处围绕着小人物救国的主题
再加上张艺谋的镜头调度
以小窥大的视角
对色彩的偏执
战争场面的宏大紧凑
足以成为今年年内最好的国产电影
虽然与《钢的琴》没必要作比
但我还是承认《十三钗》远胜于《钢的琴》
《钢的琴》起码在电影镜头处理上就过于刻意不自然
而且还总是重复频繁使用
围绕《金陵十三钗》上映前后
各种事件前前后后大家各执一词
也各有道理
之前在金球奖公布最佳外语片提名
杰拉德•巴特勒(《300》《附注:我爱你》的男主角)甚至于嘲笑这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里面居然还有一部中国电影
可见国产电影在北美的影响力高低
更何况这还是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反映中国人民屈辱岁月的历史
好莱坞的部分电影人其实对于中国电影是视而不见
《好莱坞报道》贴出的北美影评人带有私人色彩左右对影片的判断力而对《十三钗》的恶评
更能说明国外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更是视而不见
所以
一定程度上
无论影片的质量到没到金球奖、奥斯卡外语片的水准
我更愿意看到可以通过《金陵十三钗》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人得屈辱史
了解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了解那帮粉饰战争的军国主义分子用心歹毒
《十三钗》的叙事格局就像女学生书娟每次通过教堂玻璃的洞眼来看外部的世界一样
小格局就能在小范围内制造戏剧冲突
就应该把这几方连结在一起
不过
张艺谋的叙事虽然说足够连贯
在两个半小时里
没有冷场
也在每一次事件中尽可能的让各方都登场
但是问题也就出现在这
张艺谋把女学生、中国军人、贝尔扮演的伪神父、十三钗做了深层次的切割
整体看起来的感觉就像是一张张PPT一样
每一张PPT上虽然各路人物都全了
但是却把核心与重点放置在一个身份人物上
给人物以身份认同而忽视了其他角色存在的意义
这其中开篇一场戏
为了突出中国军人而突出中国军人
佟大为一人苦战日军
为了突出佟大为而突出佟大为;日军闯入教堂
为了表现贝尔而表现贝尔;还有最后十三钗代替女学生去赴宴会
为了表现十三钗而表现十三钗
细想起来
这就是几张PPT的拼接
一张一张都是写着一个核心人物的名字
而其他辅助人物全部忽略掉
还有一个大问题
在故事上最关键的是能够做好两点:一是贝尔扮演的入殓师变成神父
二是十三钗如何心甘情愿为女学生赴死
在第一点上
因为贝尔看到日军的兽性毅然担当起神父的角色一心一意来保护中国人
在第二点上
因为十三钗有着对同胞的同情、有着对妹妹们的爱护、有着自己的身份认同感愿意为女学生赴死
日军第一次闯入教堂与那一夜都应该成为表现的重点
在日军闯入教堂贝尔变为神父这场戏来看
还是不错
任何人目睹惨状都会心生怜悯
更何况贝尔还有信手可以拈来的神父身份来进行抗议
那一夜发生的十三钗变为女学生一事
其实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不过后来十三钗之一小蚊子不愿赴死差点戳穿这一变身
确实弥补了不少
十三钗为什么要替女学生赴死?按照十三钗头牌玉墨的说法
“商女不知亡国恨
谁说商女不能爱国”然后大家就能齐心协力一同赴死?这样反倒比十三钗有着妓女身份认同没有说服力
谁说妓女不能爱国?其实更多的应该是从晚明开始
秦淮河的妓女们们爱国现象普遍增多
这一点参看孔尚任的《桃花扇》便知
至于说
张艺谋如何去表现这一夜
如何把妓女爱国这一传统融入电影
讲得大家心服口服
我看还是功力不够
《金陵十三钗》是通过这几方视角
十三钗、西方人、女学生、中国军人、汉奸
除去中国军人马革裹尸的戏份外
皆是侧面
皆是小人物
把小人物的卑微变为崇高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讲一个举国抗日的故事
电影是一码事
炒作是一码事
一码说一码
电影好
我们就赞
炒作恶心
我们就骂
不要把商业炒作等诸多外部因素强加于电影
而伤害了电影文本本身
否则面对沉重的题材
你连支^那^猪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