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加拿大动作/奇幻电影《美少女特攻队》
于2011年上映
由扎克·施奈德导演
扎克·施奈德 SteveShibuya编剧
影片讲述了洋娃娃被强行囚禁于精神病院
但她并没有放弃求生意志
为了重夺自由
她联合四位同被囚禁的美少女-敢言的火箭女、世故的布女郎、忠心的琥珀姬和固执的小甜荳
一起对抗囚禁她们的蓝佬、葛丝基夫人和浪子
誓要逃出他们的魔掌
这队酷女兵团在洋娃娃的带领下
带着各式各样虚拟军备
投入连场异想激战
要打倒武士及毒蛇等凶猛对手
站在同一战线
她们要为决定要为了一线生机
到底能作出多少犠牲
在智者的帮助下
只要她们能够在这不可思议的历险中得胜
便可重获自由
对于那部分用脑观影的观众
《美少女特工队》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所有的幻想
究竟是源于“洋娃娃”(Baby Doll)
还是出自“甜豆豆”(Sweet Pea)呢?对此
网上似乎已然出现了两种看似截然相反
却又暧昧交错的观点
这再一次证明
《盗梦空间》关于“图腾”的设定是多么必要:因为只有当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现实界”在影片中存在
叙事逻辑才有可能是清晰而确定的;否则
一切猜测都将因没有底线而变得无可对证
进而失去意义
在我个人看来
“底线”和“现实”其实不在别处
就在影片开始时的“世界”——同时也是整个叙事的起点与归宿
在这个段落中
导演(不愧为执导《守望者》的扎克·施奈德)浓缩了女主角进入疯人院前最重要的身世信息:母亲去世、继父谋害、妹妹夭亡
为了避免混乱
在此我不想用“洋娃娃”或“甜豆豆”这两个只出现在了幻想中的名字来指称女主角
我的看法是
现实中的她叫什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这段她生命中的“创伤”是真实的
或不妨假定其是真实的(而不像有的影评所说
仅仅是“甜豆豆”臆想人格的虚构)
接下来的问题是
这番假定能否合理地诠释下面的幻想部分呢?答案是肯定的
伴随着手术台上由女主角而“甜豆豆”的角色转变
幻想的部分随之开始
在此
身份的转换暗示出人格的重叠
事实上
在整个幻想中
看似矛盾重重的“甜豆豆”与“洋娃娃”恰恰都是女主角想象中的自己
惟其如此
才能充分地解释影片中(在我看来)与女主角关系最为重要
却也最为隐秘
因而也最容易被观众忽视的一个角色——“火箭女”(Rocket)的存在!——为什么“甜豆豆”对出逃计划犹豫不决?是为了保护妹妹“火箭女”的安全;那又是什么使她最终同意了计划?是因为“洋娃娃”从厨子手中救下了妹妹“火箭女”——保护妹妹、拯救妹妹
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恰恰是现实中女主角想做却没能做到的事!显而易见
背负自责的女主角在幻想中按照自己的意愿
以不同的身份改写和弥补了已然发生的事实
然而
妹妹毕竟没有获救
现实毕竟不可更改
于是
幻想中的“火箭女”也必须死去
值得注意的是
现实中是女主角没能及时从继父手中救下妹妹
而到了幻想中却变成了“火箭女”主动为姐姐挡刀身亡;至于最为天马行空的第三重世界
则是“火箭女”在列车即将爆炸前将“甜豆豆”推出了车厢
至此
“妹妹夭亡”的既成事实已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它不是被动的受害
而是主动呃牺牲;不仅不是姐姐无力挽回的灾难性后果
反而意味着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姐姐!——歉疚与亏欠由此得到了弥合
女主角以这样的方式获得了自恕与救赎
于是
当“甜豆豆”重演了女主角在妹妹死后被幽禁的命运时
作为另一个自己的“洋娃娃”
却迈出了逃离囚牢、奔赴自由的第一步
沿此线索便不难发现
所谓的“美少女”五人组
不过是现实中两姊妹“拯救与自救”的一系列变奏
期间自然也伴随着保护不力造成的伤害与自责
最终
“洋娃娃”以自己的牺牲掩护了“甜豆豆”的逃亡
这既是女主角在想象中对妹妹之死的最终诠释
也暴露了女主角潜在的自惩愿望:如果可以重来的话
她愿以自己的死换取妹妹的活
这
或许也是为什么在额叶切除的过程中
她的眼神向往而憧憬
那一刻
她的灵魂
和那位在她帮助下成功出逃的“病友”(同时也是幻想中“甜豆豆”形象的来源)一起
获得了自由
这样看来
女主角的自救实在是成功的
正如片末那段振奋人心的独白
那么
本文标题中的“失败”又作何解呢?——正片结束后的歌舞泄露了答案
是的
表面上看
《美少女特工队》不啻为一个逃离父权魔爪的故事(这一点
从女医生和男看护在主人公幻想中的不同便可发现)
然而仔细一想
所谓的出逃其实从未真正逃出过父权的暗中监视——不是么?真正的欲望、真正的父权
不是来自剧情之内的恶父
乃是出自电影之外的(男性)看客
于是
当美少女们以自救的名义
投入一场又一场显然是为满足男性观众所设计的“奇观性场景”时
影片本身也就真正成为了剧情中迎合客人的美艳舞蹈:这样的“自救”
到底应该算作“逃亡未遂”呢?还是叫做“自投罗网”呢?这样的“分裂”
又应当被概括为“貌合神离”呢?还是归咎于“言不由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