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德国|
印度剧情/历史/惊悚电影《间谍之桥》
于2015年上映
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
马特·查曼 伊桑·科恩 编剧
影片讲述了影片根据美国律师詹姆斯·多诺万真实经历改编
冷战初期
纽约律师詹姆斯·多诺万
为苏联情报员鲁道夫·阿贝尔辩护
当时美苏关系紧张
詹姆斯仍然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
毫不偏私地为阿贝尔抗辩
阿尔贝欣赏他的正直
他也欣赏阿贝尔的忠诚
虽然最后输了官司
两人却建立起微妙的情谊
不久之后
美军U2高空侦察机在执行机密任务时
被苏联军方击落
詹姆斯受雇于中情局
代表美方与苏联谈判
试图在极其渺茫的机会中
与苏联交涉换囚条件
营救被劫持的美国飞行员
电影的光从桥边落下
借着夕阳余辉的熏染
在自由翻飞地金色粉尘中
我们得以窥见那一段历史的罪罚与救赎
依然是似曾相识的宛若厚重油画的历史感
依然是端庄正确乃至教科书般的电影语言
依然是如文艺复兴时期对光影极限追求的匠心精神
依然是汤姆汉克斯标准正派的表演
依然是关乎战争、政治、冷战、复杂形式的背景(斯皮尔伯格还真是擅长这类题材)
对历史的解构方式有千万种
而这正是斯皮尔伯格最擅长的表达方式——尽可能还原一幅历史油画
无比真实
无比考究
浓墨重彩的笔触扫过屏幕
在细节处勾勒出剧中人物的360度
至于最后怎样解读
全看观者的一厢情愿
虽然整个过程略显"学院派"
逃不脱一板一眼、全部按剧情走的嫌疑
但不可否认
有时候就是需要斯皮尔伯格这种“学院派好学生”用适当的、恰当的方法
来讲述一个不偏不倚的故事
不用伤害任何群体
不用讨好任何群体
电影各部分以一种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最后以一种正常的姿态呈现在观者眼前
好似剧中的律师多诺万的人物气质:嘿
我就站在你面前
没什么特殊的事
咱们只是来聊聊
可以吗? 影片中
多诺万律师无奈之中被卷入冷战漩涡
没有外援
纯以个人之力一次次扭转尴尬僵硬的局势
最后促成“间谍之桥”交换被俘间谍的历史时刻
为美苏关系开拓出一种新的局面
此举确实十分了不起
影片并没有在“冷战”这一题材上展现过多的“野心”
仅仅是通过多诺万的个人视角
把我们带回那个复杂诡谲的荒谬时代
从多诺万不断的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
不断的讨价还价、提出要求、寻找妥协平衡点的过程中
一个一个谈判的办公桌、办公室的小环境被逐渐连接起来
在一个个小环境中折射出大环境的复杂局势
管中窥豹
可见一斑
“以小见大”的表达方法在这部电影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多诺万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人
他不断的争取、舍弃、受到阻挠但是依然不放弃不抛弃
反而越挫越勇
再艰难的情况下也不展现出一丝一毫的畏惧
这股“不服输”的坚强与原则性有点没来由
不过这不妨碍电影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
因为汤姆汉克斯的表演有些许弥补上这个人物塑造的缺陷
从多诺万的台词、神情中
依然可以察觉这位律师作为一个正直、懂法、拥护法律的正派美国人内心柔软却有所坚持的那一部分
纵使身处危机感爆棚的环境下
也能不断做出正确的选择
靠十分有力量感的话术
以一个美国公民的身份
在整个国际大环境下指点江山
他并非只为美国政府
也并非为自己
他的行事准则更偏向于人道主义
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
反而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想必这也是他最后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不过分夸大也不过分谦卑
只是如日常工作般
了解对方想要的
了解自己想要的
然后寻找中间点
不妥协不退让
坚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与判断
最后深藏功与名
如同加了N久的班
卸下疲惫睡倒在自己家的床铺上
影片的几乎所有剧情展开都是在屋内
在一个“静”的环境中
凭借优秀的表演、台词、节奏
营造出了达摩克利斯悬剑落下之前的那股有张力的紧张感
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兮兮
便是冷战时期一触即发的诡谲形式
普通人在大环境下
只要坚持简单的原则
反而更容易促成大业
看来拯救世界
不一定要穿着夸张四处乱飞
有时候心平气和
带上智商
英勇果敢的坐在桌子前面聊一聊
就足够解决问题了
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全文用了N个“优秀”)
它发于优秀
也仅仅止步于优秀
一部标准的斯皮尔伯格风格的电影
全片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谈
到最后难免会有些审美疲劳
也难免会毫无惊喜的”高大上“
但多多少少
会带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
斯皮尔伯格坚持他擅长的
汤姆汉克斯坚持他所擅长的
多诺万律师坚持他所擅长的
而我们
也坚持自己最擅长的就好了
在波光潋滟的世界中
坚持自己的坚持
不卑不亢
把世界的肮脏与丑恶
用人性的闪光加以还击
嘿
我们来聊聊吧
那么复杂的国际形势谈着谈着都成了
何况咱们生活中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呢
PS:律师可真是个厉害的职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