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汉娜·阿伦特》解说文案_这是一部献给已故的思想家和哲学爱好者之作品,不喜勿怪。

时间:2024-05-15 15:35:06 上传:疯人愿 字数:1613 字

德国|

卢森堡|

法国传记/剧情电影《汉娜·阿伦特》

于2013年上映

由玛格雷特·冯·特洛塔导演

PamKatz 玛格雷特·冯·特洛塔编剧

影片讲述了1960年

以色列宣布抓捕到前纳粹德国高官、素有“死刑执行者”之称的阿道夫·艾希曼

并于1961年在耶路撒冷进行审判

已在美国居住多年的著名犹太女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受《纽约人》邀请为此次审判撰稿

当汉娜·阿伦特前往耶路撒冷观看审判后

却在艾希曼的阐述、民意和自己的哲学思考之间发现了分歧

当阿伦特将艾希曼当年的行为提高到哲学的高度

她的文章不出所料地引发了社会上的恶评和抨击

一些汉娜·阿伦特的老友甚至和她绝交反目

这个当年海德格尔门下最得意的女学生在急风骤雨中想全身而退

却发现一切都已经不像自己预计的那样简单

“自从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以来

尝尝我们把思考

看成是存在于我自己与我之间的无声对话

在拒绝成为一个人的同时

艾希曼也将这个能够成为真正人类的能力完全抛弃了

这一能力就是“思考”

因此

他再也不可能带有道德观念了

思考能力的缺乏

使得许多平庸普通的人

容许自己做出各种残酷的行为

有些甚至前所未见

没错

我是用哲学方法来思考这一问题的

是“思考之风”所得到的结果

不是知识

而是一种能区分对与错

美与丑的能力

然后我希望

思考能给人带来力量

从而当“天要下雨”的时候

尽可能地阻止灾难

”——汉娜•阿伦特 单就作为一部影片来看吧

拍摄方法简单

故事内容也不是很出彩

但它又恰恰不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故事片

也不是一部想给观众带来哲学思考的电影(因为阿伦特这个人或许在我们中国还很陌生

但早在上个世纪

她就已经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他思想的原创性和深刻程度

以及争议性

早已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广泛讨论)

对于这样一部向伟人致敬的电影

没有太多人关注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现在的时代就是一个商业气息浓厚的时代

商家更愿意为一部更能赚钱的所谓“商业片”多搞点宣传

观众也偏向一种娱乐的心态来选择自己要看的电影

至于像该片这样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确实无法让大批的电影爱好者产生除了因为喜欢关注电影节参展作品以外的更多兴趣了

虽然没有太多人关注本片

但本人却是喜欢得不得了

其原因则是本人看过她的作品

发现汉娜的哲学思考非常独特且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而以此同时

中国的文化界也开始对她的作品进行了更多的研究

而其中首推《极权主义的起源》

这本书是汉娜这位饱受战乱之苦的知识分子对极权政权和乌托邦思想的主要思想成果

其中特别对德国的纳粹主义和苏联的斯大林的大肃反之产生内因及其反思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

由于是二战后那个时代的作品

那就势必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左右

顾这本书长时间以来都只供国家政权内部认识研究

直到2011年

该书的正版才在市场上发行

由此可见她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受到了多么大的制约!故该影片没有在中国公映的消息也是可以解释的了

还是来谈谈这部影片本身吧

这部影片的主要故事讲述了汉娜在关于艾希曼这个执行屠杀计划的主要负责人遭到摩萨德(以色列情报机关

世界四大特供机构)长达十几年的追捕后

终于在阿根廷被捕并且被运往耶路撒冷进行“反犹太”罪的审判

而片中的汉娜在经过《纽约客》的邀请后对该事件进行报道

本来是很顺利的事情

但由于汉娜独特的个性

善于思考的能力和敢于直言的性格

对该事件产生了其他的思考

并决定为艾希曼进行辩护(并非为艾希曼所犯的罪开脱

而是为以色列为了复仇

并没将艾希曼送上国际法庭

想将之内部审判处死这种做法表示质疑)

当时的汉娜是想将艾希曼的问题引申到哲学的高度

并发表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平庸的邪恶的报道》

这部书无疑要产生巨大的争议

因为他对艾希曼的理性思考并没受到犹太民族的欢迎

而她在书中对犹太领袖的非议更是将当时的犹太社会得罪了个遍

而汉娜却并不后悔

反而在其后的大学课堂上

将这一主题进行了公开演讲

而我前面的引言则是摘自影片中的台词

在这之后

汉娜尽管受到如此多的中伤

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

这正是影片所要体现出的这位伟大女性的品质——正义

勇敢

善良

智慧和独立思想

这正是我喜欢她的原因

也是她能成为上个世纪最伟大女性的原因

疯人愿

文章

9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