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剧情/战争电影《湘江北去》
于2011年上映
由陈力导演
王青伟编剧
影片讲述了1918年
中华大地军阀割据
乱象丛生
毛泽东、肖子升、蔡和森等一帮湖南热血青年抱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一同来到北京
筹备赴法勤工俭学之事
在老师杨昌济的介绍下
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担任临时助理管理员
在这里他接识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等人
第一次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很快
他的思想进入到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在北国的寒冬里
他与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心心相映
一段纯真美丽的爱情悄然萌发
毛泽东放弃赴法留学
表示要留下来研究“中国的问题”
他回到长沙
正值“五四”运动爆发
湖南各界联合
形成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
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
创立《湘江评论》
声援北京学生运动
湖南督军张敬尧则倒行逆施
暴力镇压爱国民众
毛泽东和其它新民学会会员
联络社会各阶层
公开打出“驱张”的旗帜
“驱张运动”虽然取得了形式上的胜利
可是
因为没有脱离独裁与专制政权下军政腐败、官僚混乱的现实根源
即使提出“湖南自治”
赶走张敬尧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三湘现状
究竟什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救国救民之道?毛泽东在努力思索
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各种思潮在新民学会的成员中交锋
成员间也逐渐产生了思想的裂变
终于
倡导教育救国的陶斯咏选择离开
从法国回来的肖子升更加信仰无政府主义
激进的彭璜四处碰壁
毛泽东与何叔衡则毅然踏上了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征途
他们犹如滚滚北去的湘江之水
汇入了浩翰的历史洪流……
《湘江北去》:保剑锋演毛泽东比刘烨像! 一部以毛泽东为主人公的电影
难免要受到革命主旋律以及伟人题材条条框框的各种限制
太戏说了不行
太娱乐了不行
太商业了不行
留给导演创新突破的闪展腾挪的空间并不大
算是最难出新的主旋律题材吧
《湘江北去》聚焦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
好在还有一条前人踩出的尚算新意的路可走——红色青春剧或者说是伟人偶像剧
因为之前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这么搞过还挺受欢迎
而目前正在公映的《建党伟业》
毛泽东戏份的“偶像化”也很浓重
《湘江北去》照此办理一方面能达到讨好观众的目的
另一方面还不会在审查上面临问题
所以影片选择保剑锋、周冬雨扮演毛泽东、杨开慧
用意就很明显了
此外
影片在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经历上跟《建党伟业》有部分重合
对比来看也颇有趣味
《湘江北去》在剧情上没有太大意外
基本上是按照毛泽东求学、寻找救国之路、领导学生运动的人生轨迹来展开
形象上虽然避免不了一些主旋律影片高大全的模式
毛泽东身边无论长辈同辈晚辈都围着他转
但影片还是表现出了他从一个菜鸟到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长过程
这些情节恰好可以成为《建党伟业》毛泽东戏份的补充
《建党伟业》里刘烨扮演的毛泽东留给人的印象只是谈了场恋爱
在学生运动中喊了喊口号
列席了一大会议
而《湘江北去》则细致地表现了他如何在救国之路中反复求索
最终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
其中不仅有他创办《湘江评论》
在湖南同军阀作斗争这些意料之中的革命戏
还表现了他与陶斯咏、萧子升等同乡好友的友情
以及最后彼此因为革命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剧情上还算是有新鲜感的
毛泽东在北大旁听胡适讲课这场戏是《湘江北去》和《建党伟业》都具体表现的情节
而且都回避了毛泽东被胡适赶出课堂的历史真实
不过采用的不同手法对比来看颇为有趣
《建党伟业》在前期拍摄时本来拍的就是胡适把毛泽东赶走
但公映版本却成了胡适容忍了毛泽东旁听
而《湘江北去》在胡适要赶他走时
安排了一段毛泽东恭谦诚恳回应的话
而且说完这些话之后正好有人来找他有事
毛泽东就顺理成章地离开了教室
在设计上显然更巧妙一些
同是扮演青年毛泽东
《湘江北去》里的保剑锋担纲男主角无疑比《建党伟业》里刘烨的配角地位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角色也更为血肉丰满
虽然两部影片都没有按照特型演员的标准来让演员塑造毛泽东
但明显在形似方面保剑锋胜过刘烨许多
而且一口标准的“主席式湖南话”相当出彩
腔调模仿得不亚于专门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
显示出演员塑造角色所下的苦功夫
而刘烨那口略带东北腔的普通话
则让人感觉离主席的形象有些远了
“谋女郎”周冬雨扮演的杨开慧无疑是《湘江北去》的一大看点
这也是她在《山楂树之恋》飞速走红之后接拍的唯一一部影片
角色的阳光纯情气息依然是有增无减
对毛泽东的深情依恋以及首首情诗
都让人对角色顿生我见犹怜之感
实际上
周冬雨在片中完全是本色出演
所以她塑造的杨开慧无论在形象和气质上难免显得比较“现代”和“洋气”
不过相信喜欢周冬雨的观众完全可以对此忽略不计
毕竟像周冬雨这种纯粹得几乎没有一丝瑕疵的清纯偶像在银幕上已经相当稀有了
(文/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