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月光男孩》解说文案_《月光男孩》:月光下,他找到自己

时间:2023-11-03 06:00:15 上传:寻欢 字数:3069 字

美国剧情电影《月光男孩》

于2016年上映

由巴里·杰金斯导演

巴里·杰金斯 塔瑞尔·麦卡尼编剧

影片讲述了该片选取一名男子在孩童、少年、青年时期的三幕

他长大、相爱、发现自己的性取向

经受外界非议和内心挣扎后

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和对“男子气概”的定义

这部影片注定要跟奥斯卡史上最大的乌龙联系在一起

在“最佳影片”这一头衔下

《爱乐之城》和《月光男孩》先后被提及

后者才是正确的

不去论这个错误是如何发生的

这一幕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

这两者之间的对决是这届奥斯卡最大的看点之一

哪一个拿奖都是情理之中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两部影片代表着两种取向或者说一种对立

当然不是指洛杉矶和迈阿密

白人和黑人

异性恋和同性恋

甚至不是电影造梦和政治正确

而是说梦幻和现实

这两个词是我对两部影片各自的第一印象

但后者也并不是一种纯粹“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事实上它力图营造一种非现实的氛围

 《爱乐之城》故事的核心是爱情和梦想

最终的落脚点是一个“情”字

相比之下

《月光男孩》能提取出的作为噱头的关键词更多

黑人、同性恋、毒品、暴力……但这些都还不是核心部分

甚至只能算一个小小的侧面

其实影片真正讲述的是——成长

这一点上它跟《少年时代》是同类型的影片

只是不同于《少》那样同一人演十二年的传奇般的做法

本片选择了三人演绎三个时期这种常规方式

但它的结构是有特别之处的

绝不是简简单单的编年体流水账

在具体谈及影片的故事和结构之前

先明确一个事实

本片导演巴里·杰金斯坦言自己是王家卫的粉丝

同时也从其他华人导演那里获得灵感

比如侯孝贤

如此一来他的影片带着一种东方美学的意蕴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这个事实的另一面是在说本片对观众审美层次提出一定要求

毕竟

上述两位华人导演都不能算是符合普罗大众的口味

无意冒犯

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你当然也可以否认

这种不符合

是《东邪西毒》和《东成西就》的两相对照

是《一代宗师》和《叶问》的截然不同

往近处看

是《刺客聂隐娘》开场后的匆匆离场、观影中的如坐针毡和结束时的不知所措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

正是这种简单才显出一股真实的力量

它讲述的是一个黑人从儿童时期到20岁中段的成长故事

它的真实首先是因为剧作家塔瑞尔·麦卡尼的舞台剧剧本《月光下忧郁的黑人男孩》

导演巴里·杰金斯改编时融入了不少个人经历

所以这里面至少包含两个人的真实经历

麦卡尼的和杰金斯的

再扩大一点

这两位黑人创作者实际上是以自己的经历为所有这样生活过的黑人们进行一种抽象的概括

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化的真实生活

这才是它足以打动人心的基础

先抛开那些光芒闪现的表述方式不论的话

每一个情节

每一个人物都和自身紧密相连

这时各种情感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包裹着这个简单成长故事的形式

在我看来

才是让影片光彩夺目的关键

它那张三人一面的海报暗示着影片的三段式结构

三段式并不稀奇

但用得这么恰如其分的也不太多

本片三段式结构的灵感来自于侯孝贤的《最好的时光》

那部影片展现了由张震和舒淇扮演的一对男女的三生三世的纠葛

它的三段式结构和各段的标题如下面这样:恋爱梦——自由梦——青春梦1966 1911 2005在这一结构下

观众既可以把剧情理解为同样演员演绎的不同时空下的故事

也可以看作是同一对男女的前世今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三段式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回到《月光男孩》

导演先是有了一个故事再决定要以三段式的结构讲述

这个出发点就很不一样了

本片的三段式如下:Little— —Chiron——Black小学 中学20多岁各段的题目直接对应主人公Chiron在各个时期的名称

也就是除本名以外的两个外号

下面标的时间是我的推测

影片里并没有明确说出

其实

这部电影里不明确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主人公的性向到底是什么

这点先搁下不谈

这三个小标题取得非常巧妙

除了词汇本身的意义

也直接对应了主人公在各个时期的状况和遭遇

更重要的是

这种变化也是他自我认知逐步改变的过程

通常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成长

这种聚焦几个主要人物

让他们跨越时间的三段式结构

近几年比较为中国观众熟悉的是贾樟柯的《山河故人》

只是《月光男孩》没有那么大的时空格局、多重指涉和家国情怀

显得要更纯粹一些

它的视角牢牢地聚焦在主人公Chiron身上

几个人物围绕在他周围

这些次要人物越往后让我觉得越模糊

真正清晰的是第一段故事里毒贩Juan这个人物

扮演者马赫沙拉·阿里也因这一角色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与之竞争的是在我看来几乎无懈可击的杰夫·布里吉斯的表演

这就更显分量了

在看本片之前

他是影片里我唯一熟悉的面孔

自然是因为《纸牌屋》里的雷米·丹顿

他的这个角色成了主人公精神上的父亲

一个守护者和引路人

在这里我本想冠冕堂皇地谈谈俄狄浦斯三角的缺失这一精神病学领域的话题

但发现无力谈起

还是简单一点吧

他就是主人公缺失的父亲一般的存在

对主人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以至于

主人公最终在多方面成为了他

但也没有因此丧失自我

与《山河故人》一样

本片在三段式的缝隙处都大量留白了

这也是这一结构应该起到的效果

不明确的剧情很多

需要观众自行脑补

之前说到本片的故事简单

如果要量化一下情节可以用一个“少”字来形容

在三个时间的每一个节点上

其实也就发生了那么一两件事

像是长篇文章的摘要

贯穿始终的是与Kevin的关系上

也就是本片最大的噱头:同性恋

在现有的情节上

很难说Chiron是不是真正的同性恋

他自己也从小这样自我怀疑

明确的答案不重要

本片也不纠缠于此

影片对于个别情节的渲染做得很足

比如为人津津乐道的Juan教Chiron游泳那段

配以舒缓的乐曲(音乐名字叫《The Middle of the World》)

男孩无拘无束地处在天与水之间

在“父亲”的守护下

轻轻拍着水

内心比海水还要清澈澄明

那不是在学游泳

而更像是在接受洗礼

光是看着这场面

观众心灵都跟着升华了

仿佛进入了某种神圣的所在

可惜这样精彩的场面并不太多

总体情节上量的少

及关键部分的力度缺失和掌控失衡

让我觉得整体剧情还是单薄了些

有时显得生硬

有佳句无佳章

也是很多人认为本片过誉了的一大原因

多谈两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引入一个文学的例子加以讨论

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有个短篇集叫做《三个女人》

实际上是由三个以女人名字命名的短篇小说构成的一个美学整体

三个短篇互为补充

也可以说这不是三个故事而是一个故事的三个片段

三个加在一起才构成一件真正的艺术品

这种情况可以用在《月光男孩》身上

但我要提出的视点是三段式也可以分开看

每一段都围绕一个主要情节展开

主人公周围的人轮番登场

其中最好的是第一段

也就是主人公的儿童时期

主要情节是他与毒贩Juan的一段类似父子的关系

每一段都有人陪伴

但又时时刻刻透着一种孤独

一种路始终要一个人走的孤独

最后的尾收在它营造的非现实氛围上

开头说本片和《爱乐之城》的梦幻比起来是现实的

这个现实是指故事上

但它营造的氛围是非现实的

这是一部所谓的“黑人电影”

它也将黑人这一群体从美国社会里抽离了出来

本片几乎不与社会实体发生任何关系(那些发生关系的部分都留白了)

只是聚焦于黑人社区里一个叫Chiron的没有父亲的男孩的生活

选出的是一些生活片段

把它们嵌入三段式结构中

黑人创作者们以自己来观察自己

来讲述自己

并不涉及种族这一话题

及以此而产生的所有陈词滥调

他们抛弃了那些

只为了更纯粹的表达

某种意义上讲

本片不仅是一个黑人男孩的成长

也是黑人电影的成长

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表达方式

黑白蓝三色是影片的主色调

也以此来营造一种(有时候)美妙的梦境般的影像质感

被人称为黑人小清新

其中蓝色直接被语言赋予了意义:月光下奔跑的黑人是蓝色的

最后定格的画面就就那个月光下的黑人男孩

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期

哪怕强壮如Black内心里仍旧是那个小男孩

他成长了

但他始终是自己

或者说

他可以接纳过去的自己

并以此看向未来了

寻欢

文章

1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